分享

议论文必备写作技法——位置效应

 东山威夷 2022-08-18 发布于广西

我们在作文开头运用素材时,必须进行一定的加工。一是要选我所需,为我所用。我们在引述材料时,一定要结合作文主旨概述素材,呈现相关内容,将与主旨无关的内容一律舍弃。二是语言精警,要选用短句、对偶句、排比句等来概述素材,以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引述素材后,要通过合情合理的分析,推导出自己的观点。素材是因,推导出的结论是果,是全文的中心。

片段示例

写作主题:坚守与初心

一本书,两代人,舍生忘死护“珍宝”;身虽死,志未灭,红色血脉永传承。共产党员张人亚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守护党的珍贵资料,使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重见天日,成为珍宝。我们党为什么能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张人亚父子那样的先驱者,用忠诚坚守初心,用生命捍卫初心。守得住初心,不仅是百年伟业不断发展的精神法宝,更是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一句话点评:这一开头,从张人亚父子守护党史资料的故事入手,引申出我们党为什么能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的原因,得出“守得住初心”的观点。

开头技法二:描摹画面,引人入胜

文章图片1

描摹画面,其具体操作方法有:一是感官相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去描述素材的核心内容,让素材可视、可听、可嗅、可触;二是发挥想象,化实为虚,为素材中的人物增设一个背景画面,让素材形象化;三是化静为动,精心锤炼动词,设置动态的生活场景,呈现素材的动态流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四是凸显细节,抓住素材中的典型细节,或勾勒形象,或描摹神态,或呈现色彩,使素材生动传神。

片段示例

写作主题: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井冈山头,红军小战士手握稻草在草鞋耙前穿梭缠绕,编织草鞋;微山湖上,铁道游击队队员正飞身扒上火车,截获敌人物资;沂蒙山区,一群红嫂正推起小车,挑着扁担,在崎岖的山路上赶运军粮……各地红色旅游景区中,游客从参观者变身参与者,化身红嫂、游击队员、新四军战士,去真实地感受红色历史的脉动,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

一句话点评:这一开头,起笔即发挥想象,用精彩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沉浸式体验活动的一幅幅画面,并注意恰当地选用动词,将静态的介绍变为动态的图景,进而引出文章中心:注重创新,用好红色资源,收到了先声夺人之效。

结尾技法一:引用诗文,彰显底蕴

引用诗文结尾最常见的方法是:段首引用古诗文名句或名人名言,再加以阐释,然后非常简单地提及前文引述的素材,揭示素材与名句名言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或深化主题,或发出号召。此外,以引用的方式结尾,还可引用素材中人物所说的能够体现其精神风貌的语句,使人物事迹与语言糅合成一个整体;或是引用一组与主旨相关的名人名言,构成排比,彰显气势,炫成豹尾。

片段示例

写作主题:铁血丹心,报效祖国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安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考虑个人荣辱。无论是长津湖畔化身座座“冰雕”的志愿军战士,还是中印边境绝不后退半步的边防将士,他们赤胆忠诚,不怕流血牺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他们的铁血丹心,必将流传千古,光耀史册!

一句话点评:这一结尾,先后引用了高适《燕歌行》、刘禹锡《蜀先主庙》中的诗句及烈士陈祥榕的战斗口号,而又以《燕歌行》的诗句为主体,按照“引用—阐释—提及素材—深化主题”的步骤展开,彰显了文化底蕴,增添了文采。

结尾技法二:首尾圆合,升华论点

回应文章开头,呼应核心概念,深化中心论点。这是最常用、最实用、最严谨的结尾形式,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联系文章的题目、开头、中心论点,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来设计结尾,做到首尾呼应,确保文章结构完整、谨严;二是中心论点的核心概念可以重现,但尽量不要重复语句,要变化一种说法,力求有新意;三是对开头引述的素材,在结尾处应再次强调一下,以评价意义为主,但一定要点到为止;四是尽量深化论点,或者提升理论高度,或者扩大涵盖范围。

片段示例

写作主题:坚守与初心

一百年初心如磐,一百年使命在肩。共产党员张人亚犹如一位红色火种的守护者,用初心照亮阴霾,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守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担使命就无惧风险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从张人亚等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奋进伟大新时代!

一句话点评:这一结尾,强调核心概念“初心”,对张人亚坚守初心的事迹进行了高度评价,很好地照应了开头,同时联系“我们”,写出张人亚的深远影响,深化了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