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

 昵称65158185 2022-08-18 发布于湖南

  作为一名讲了18年课的老培训师,我经常会被小白培训师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鹏程老师,您在业内很知名了,而且参与辅导出了2017—2019年三届'我是好讲师’大赛的总冠军,我们怎么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呢?”经常被提问,于是我花了些时间,去研究周围那些厉害的培训师朋友,也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在从个人和环境两个角度分享一下

  一个人,无论做哪个专业,决定他是否厉害的因素,就这三个:知识、技能、态度。在本专业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精进技能,在正确的态度指引下做事。

 所谓的知识,不是指肤浅的知识。

1.我们一定要知道本专业最底层的逻辑,最最底层的逻辑。比如说对于培训师而言,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培训。对什么是好的培训,可能每个人想法不同。我的理解是,只有左脑和右脑完美结合的培训,才是好的培训

   我们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注重内容、逻辑、结构,这是人的左脑关注的部分,也就是听众听完你的培训,他收获到的知识点、干货。

    我在辅导选手去参加比赛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帮他捋一捋逻辑,看看他的逻辑严谨不严谨,有没有干货。但是如果培训只有逻辑,又会让人觉得特别乏味。如果讲课老师的知识底蕴丰富,讲的是干货内容,但很枯燥,也会让人听得昏昏欲睡。我把只有左脑的培训,比喻成一个瘦弱、干瘪的人,骨架、内涵是有的,但无法引起听众听下去的欲望。培训中,你在构建了左脑的逻辑之后,就要考虑右脑的部分了。

左脑主要是讲内容,那右脑该怎么演绎?

右脑是关于图像、感觉、画面、情绪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特别赞的培训师,有的在培训的时候会用到视频,有的培训师特别擅长讲生动的故事,还有的培训师擅长用幽默和金句,这些都算是右脑部分。但右脑不能使用过多,它是用来辅助左脑的。太多了就华而不实,心灵鸡汤味道太浓。我把只用右脑的培训师,比喻为有靓丽外表,但没有内涵的人。虽然外表吸引眼球,但听众听了之后,只有感官刺激,什么收获也没带走。不管是10分钟的微课、半天的培训还是两天的培训,我们做的主要是让左右脑平衡和完美结合,这才是培训最底层的逻辑。

所以当一个弟子来找我的时候,我一看他的培训,我说:“你这个左脑不行啊,我们来一起捋捋结构,把框架梳理一下。”然后另外一个弟子来,我说:“你这个右脑不行啊,我们要不要加个故事,来段金句,弄段排比,做个游戏。”一个好的培训或者一个好的演讲,底层逻辑就是左脑和右脑结合。读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不管你现在培训做得好不好,掌握培训的底层逻辑,至少你可以去挑别人的毛病了。

  如果这个人讲一段,你说这个人左脑不行啊,讲得缺少内容;然后那个人上来讲一段,你说右脑不行啊,讲得太枯燥;

   第三个上来讲一段,你说左脑右脑都不行啊,讲得既没内容还很枯燥。这就是知识层面,培训师要掌握的底层逻辑,这非常非常重要。

    有一艘游轮,经过很多天的航行,在一个港口停泊,要做一些补给,买一些淡水、食品。完成补给之后,要离开这个港口的时候,船长发现游轮启动不了了,发动机不管怎样都启动不了了。机械师和维修人员检查、修理了一天,这个游轮始终发动不了,他们只有向当地人求助。当地人就给游轮船长推荐了一位经验很丰富的老师傅。老师傅来到了船上,只见他干干瘦瘦,穿着一身绿色军装,洗得已发白,腰上挎了一个绿色的军包。老师傅到船上之后,从包里拿出一把小锤子,在发动机上东敲敲,西敲敲。在某一个位置他停了下来,然后认真敲了几下,把耳朵贴上去听了听,之后从他包里拿出一个配件,把这个配件轻轻拧在某个位置。他跟船长说:“你可以试着启动一下了”。当船长的手下启动发动机的时候,发动机轰的一声就启动了。

船长特别开心问:“老师傅,您想要多少报酬啊?”这个老师傅伸出两根手指。船长说:“20美金吗?”老师傅摇了摇头。船长说:“难道是200美金?”那个老师傅又摇了摇头。船长说:“你不是想朝我们要2000美金吧?”老师傅点了点头。船长怒道:“你就花了三五分钟,拿着小锤敲了敲,安了这么小一个配件,你凭什么朝我们要2000美金?”老师傅说:“其实这个配件只值5美金,而知道用锤子在哪里敲,却值1995美金。”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想成为厉害的培训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个专业里面最底层的逻辑,这样我们在未来,才知道向哪里发力。

    每次设计课程,我们都要反躬自省:我这课程的左脑右脑平衡不平衡,缺哪个脑,补哪个脑。

讲完了知识,接下来该讲什么了呢?接下来讲技能。

送给大家一段话:低级的欲望,靠放纵可以满足;高级的欲望,靠自律可以满足;顶级的欲望,靠煎熬才能满足。

   注意,我开始用右脑了,这是金句,哈哈哈。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就得花大量时间去练习授课。培训,是一门技能,技能就一定要练习,没有什么样的技能只了解一些知识就可以了。知道了左脑右脑结合有什么用,还只是纸上谈兵。

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以满足,比如说我们的口腹之欲,我们只需要通过吃喝玩乐就可以满足了。而一些比较高级的欲望,像女人的年龄成谜、身材无敌,还有男人怎么样保持在40岁之后不油腻,这些就是要靠自律了。人30岁以前的长相是靠父母,30岁之后的长相靠自己;成为帅哥美女靠基因,如果想成为男神女神,那就要靠自律。而想成为很厉害的培训师,这是顶级欲望,得靠煎熬。

    厉害的培训师都是煎熬出来的,十年磨一剑,怎么也得需要十年时间磨炼。人前的我们,西装革履,侃侃而谈;而人后的我们,披星戴月,和家人聚少离多。我们的收入是按天计算课酬的,我们要常常出去讲课,不出去讲课就没有收入。

    现在我们家无论买一件什么东西,我都要计算一下,这个我要出去讲几天课。有一天晚上,我老婆拿着手机凑过来,她跟我说:“老公,我看上了一款镯子。”我看了下那个价格,咬着牙说:“我要出去一周了。”第二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又把手机拿过来说:“老公,你看咱儿子都三岁了,马上要上小学了,咱是不是要给他买个学区房?你看看这个房子怎么样?”我接过她手机,看了看房子价格,咬着牙说:“我要出去一年了。”

然后我问她:“老婆,你要不要做一个选择题,在学区房和老公出去一年之间,做一个选择。”我老婆听后,不好意思地说:“啊哈哈,老公,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学区房怎么能和你比较呢?我要学区房!”我抖的这个包袱,用的是右脑,幽默的手段,神转折。我前面铺垫了一下,突然抖出一个“我要学区房”,让你们预料不到。关于右脑的幽默,在本书的第二章,会深入阐述。不管怎样,我想说的是培训师要么在讲课,要么在去讲课的路上,不容易,很煎熬。

我在2016年创立了“鹏程管理学院”,现在鹏程管理学院有近700名弟子,应该是国内社群领域,发展很迅速的。其实一路走来我是蛮煎熬的,因为我承诺给每一个弟子做一对一的咨询,如果有时间就做一对一的面谈,如果没有时间就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的形式交流。那这样下来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每次去讲线下课,讲两天课,中午我是没有休息时间的,都要接见弟子。两天课下来,学员们走了,外面还排了五六个弟子要见我。所以尽管讲了两天课,我还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陪伴弟子。这个其实很煎熬,不容易。而且这些弟子特别不省心,可能我提供的环境很安全,放松,他们跟我面谈的时候一谈就哭,哭得那个伤心啊,无论男弟子还是女弟子,都哭。那我就需要以更高的能量去面对他们,要去消化他们相对负面的能量,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去给建议。但是我们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事情,谁让我搞了一个愿景呢?要在我成为照片,被挂在墙上那一天之前,收3000个弟子。这是我的愿景,就要靠煎熬来完成。如果你想做一个平凡人,你只需要承受平凡人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就好了。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你就要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煎熬和痛苦。

这是我讲的技能,技能是需要时间来磨炼的。那么,掌握了培训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了吗?不一定。选择把培训知识和技能放在哪一个领域和主题上,非常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看一张图,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图:

这是在巴菲特的一本书里看到的,这本书叫《滚雪球》。我是东北人,出生在黑龙江。小的时候,在下雪的时候,大家经常滚雪球。但这个雪球如果想滚得越来越大,它有两个条件:第一,最开始你要有足够的雪量,雪量足够大,这个时候你可以迅速做成一个雪球。第二,这个雪球能滚多大,也取决于这个坡道的长短。这个雪球想滚得更大,就需要很长的坡道。所以,我建议,当我们丰富知识和磨炼技能的时候,需要选好一个赛道,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放到哪里去用。培训的主题和领域的选择很重要。

比如说,我的弟子张家瑞,2017年好讲师大赛的冠军,目前聚焦在商务演讲这个主题上。他选择了一个有需求的赛道,因为商务演讲这件事情是刚需,职场人士都需要,可以把“雪球”做起来。而且这个赛道,客户是源源不断的,“坡道”足够长,因为职场会有源源不断的需求。

      所以作为培训师,要看你开发的课程,是不是在瞬间能够吸引足够的客户,让你挺过去;然后看未来有没有新的客户产生。有客户,并且有源源不断的客户,才是我们可以投注知识和技能的领域。最后我讲一下态度,关于能否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有一个态度分享给读者。商业社会不是等价交换。提供的社会价值,大于所得,才是个人或组织永续发展的秘诀。培训师是一个有情怀的职业,我们不能唯利是图,要努力让自己提供的价值,大于我们的所得。举例来说,我2016年创立了鹏程管理学院,当初弟子的拜师费只有2000块钱,最近才涨到了4980元。这4980元,第一,可以跟我学一生,我所有的线上线下课都可以免费上;第二,我每年会花十几万元请某个领域特级培训师给弟子们上课,弟子们都是免费上;第三,我为弟子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支持,随时可以找我。我提供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他们的付出。所以我坚信,“鹏程管理学院”会蓬勃发展,在我离开人世的那一天,3000弟子应该是没问题的,那就是因为我早就看到,个人或者商业组织提供的商业价值要远远大于你的所得,这才是能够永续经营和基业长青的秘诀。以上,我讲了三点:知识、技能、态度,这都是关于个人如何努力的范畴。

    最后想说,要想成为很厉害的培训师,就要靠近很厉害的培训师。如果你想成为光,你就去靠近光;如果你想成为很厉害的人,你就靠近很厉害的人!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这是2019年我听到的最好的故事了,我用右脑,讲故事的形式,来结束这篇序言。我有个邻居,别人的嗜好是养花、养草、养鱼,他养蚯蚓。他特别喜欢养蚯蚓,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的蚯蚓始终长不大,不管怎么样喂饲料,怎么照料,就只能长到小拇指那么粗,15厘米这么长。他就苦苦地在网上搜索有没有养大蚯蚓的秘诀。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他在网上就找到了,有一家卖养大蚯蚓的秘诀。他就下了单、花了钱,两天之后他收到一个快递,他打开一看呢,是一盒大蚯蚓。就是大拇指粗,30厘米长的蚯蚓,他觉得商家肯定发快递发错了,他就在网上问那个商家:“我是想找养大蚯蚓的秘诀,不是要大蚯蚓!”他让商家退款。商家说:“我们是不退款的。你试着把你那些小蚯蚓和这些大蚯蚓放在一个盒里去养,过一段时间你看看。”他觉得很无奈,只好把他的那些15厘米长、小拇指粗的蚯蚓放到了30厘米长、大拇指粗的蚯蚓群里去养。咦,过一段时间,他突然发现他以前的蚯蚓长大了!15厘米的蚯蚓真的长到了30厘米,小拇指粗的蚯蚓真的长到了大拇指粗。原因是什么?不仅人是受环境影响的,蚯蚓也受环境影响。环境改变了蚯蚓的认知,在原来的圈子里,“我们蚯蚓就能长这么大,那我长这么大就可以了”。当它到达一个更大的圈子之后,到新的圈子里,认知改变了,“啊,原来蚯蚓可以长这么大啊,原来这才是优秀的标准,那我是不是也可以长到这么大呢?”

   所以我强烈地建议大家,打破你们的舒适区域,到更优秀的、更卓越的圈子里去认识更厉害的人,你会知道:“啊,原来这才是优秀的标准,原来人们是可以这样的,那我也可以这样!”感谢你翻开这本书,读完这篇序言。请你继续往下读,让我们一起上路,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