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玉带河之夏

 冬歌文苑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玉带河之夏

太阳如巨大的火球,从城东万寿山西坡悄悄爬上山顶,发出灼热刺眼的光芒,投射到高层建筑上。而后,缓缓向城市上空滚动,滚烫的阳光便洒遍小城的旮旯角落。

七月流火,盛夏以来,渝东石柱县城室外白天平均气温少有低于过三十五六度,最高气温竟超过四十度。高温让小城地面热气腾腾,大街热浪滚滚,空气似乎遇火就燃,熟人见面总是感叹“哎,这天气太热了!”行走在街面上热汗就会顺着脸颊背脊前胸放肆流淌,很快湿透衣衫,沥青街道更是散发出刺鼻难闻的焦糊味;高温让小城的人们偏居一隅,或办公室、或商场、或超市、或咖啡厅、或茶楼、或居室,懒洋洋软绵绵地享受空调风扇和其他清凉器具带来的凉爽与惬意。

与大半城的暴热反差鲜明,穿城而过的玉带河与绕城而去的龙河一道,给小城的毕兹卡人(土家族人)带来了天然的清凉和惬意。

(一)

龙河是石柱人的母亲河,玉带河则是毕兹卡先人战天斗地征服自然,不屈不饶改造自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历史印痕!是人们心中的另一条母亲河!

坐在玉带河南岸畅想屋茶楼落地玻璃窗边,泡上一杯碧绿的竹叶青,茶叶在沸水中翻腾游动。逐页翻阅桌上的《石砫厅志》、《石柱县志》,眼前跳动着一幅幅壮美的历史画卷:

石柱建县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设安抚司于悦崃古城坝土司城(毕兹卡头人土司居住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安抚司为宣抚司,土司城由北边古城坝迁至原南宾镇(现南宾街道),建在龙河南岸的河水冲击滩上。

玉带河原本没有河,属龙河在古南宾拐弯处冲击滩的低洼地。厅志描述说:“遇春夏水涨,遂与此地分流,穿城而下街,居民铺户,园蔬之属,多飘溺焉”。足见,当年的县城可谓灾害连连!

明洪武十四年,石柱宣抚同知开始治农治水,但效果不佳。明万历年间,石柱宣抚使、巾帼英雄秦良玉率三千白杆精兵北上勤王,抗击清军,平息内乱,战功卓著,打败奢崇明,制服张献忠之后,成了中国正史中唯一记载的女将军,但她居功不傲,谢绝朝廷,不做京官,不图享乐,领二品诰命夫人头衔,荣归故里,举力建设家乡,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园1613年),在修筑城东棉花坝老街(今上河街))期间,发动土民,夯歌阵阵,挥锤舞锄,凿石浚土,筑坝砌堤,开渠成河,建成了这条由东北向西南斜贯老城全境的人工河流。

人工河建成后,少了水患,毕兹卡人世代沿河建房而居,生存繁衍,生生不息。人工河水成了居民重要生活水源,沿河两岸青瓦房吊脚楼,小桥流水人家,每三十米就设有一道下河取水洗衣的青石梯步,人们相处和谐,生活幸福,活脱脱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的韵味。

因河道形如飘逸的碧绿带子,加之为巾帼民族英雄秦良玉发起修建,故后人起名“玉带河”,聊作纪念。

(二)

玉带河东北起于关门岩脚下的水神祠(又名水祥祠),至西南七星桥旗星水力发电厂处重新汇入龙河干流,全长1300多米。河道深3米左右,旧时为鹅卵石垒砌护堤,上游入水口宽不盈丈,下游最宽处一丈七八。

水神祠至梯子坎300米河段落差较大,水流仍保留了母河水的野性,桀骜不驯,奔腾咆哮,仿佛毕兹卡汉子高喊着气吞山河的开土凿河号子;梯子坎至七星桥1000米河段河道平缓,水面平静,汨汨流淌,恰似温婉淑女,深情款款地向世人讲述着先人们改天换地的动人故事。

玉带河三弯九曲,沉淀着悠悠四百多年的历史古韵,书写了毕兹卡人蓬勃向上的人文精神,孕育了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文化根脉和不朽的民族之魂。

当年的土司城兼大都督府玉音楼和太保祠矗立在玉带河北岸,古朴雄伟,气势恢弘。与南岸的藏经寺隔河相望,交相辉映,一并守护小城的宁静与安详。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玉带河更是受到了百般呵护,一代代毕兹卡人在玉带河闭月羞花的古典美中揉进了时尚活泼的现代美,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使玉带河以新的容颜和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自信。

县志记载,1952年,毕兹卡人综合利用玉带河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七星桥修建了县境内历史上第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旗星水力发电厂。清清的河水经过一公里多的奔流蓄力,与冰冷的水轮发电机亲密接触后迸发出巨大的热能,点亮了毕兹卡人奔向美好明天的第一缕希望之光!

2005年实施旧城改造中,河道全面清淤疏浚后,将常常垮塌的梯子坎至七星桥段河堤用条石重新浆砌,确保了河堤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在梯子坎至五一桥北岸修缮了浓缩土家建筑文化元素和特色的土司城(玉音楼)和玉音广场;在五一桥至七星桥北岸颇具个性的黄葛树间隙补植了高大的景观树种;拆除了五一桥至七星桥段玉带河南岸的棚户区,开辟了数十米宽的园林景观绿化带,让母亲河袒露胸怀,摇身变成城市的客厅与名片,传承着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抱更多人观光休闲。

如今的玉带河穿流于绿树芳草鲜花广场和亭台楼阁之间,十七座各式桥梁飞架南北,连接两个半城。有人车共用桥七座,人行桥十座。人行桥中有平桥四座,石拱桥六座。所有桥梁里最古老的是处于玉带河中段的南门桥,原名利涉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嘉庆三年被洪水冲毁后重建;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龙珠、玉带、树人、良玉、七星等几座小巧玲珑古朴精美的石拱桥,桥上树影斑驳,桥下碧波盈盈,七星桥更是桥在水上,树在桥上,水车咕噜,玉带河水完成各项特殊使命后,从这里一路欢唱扑向母河怀抱。

(三)

时近正午,彤红的阳光垂直铺洒在大街小巷,此时的室外温度37度。街面行人寥寥,南门桥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环顾沿河两岸的绿色长廊,行人更是熙来攘往。

汇入匆匆人流,走进浓荫下的绿色长廊,但闻水声哗哗,但听鸟叫蝉鸣,但见芳草鲜美。漫长岁月在两岸河堤的鹅卵石条石表面编织出一层绿茸茸湿漉漉的苔衣,石缝中生长出的不知名水草,合着水流节奏,拍打着碧绿的水面。难忍饥渴的黄葛树根也寻着水声,挤开石缝,探出头来,瀑布般垂入河底,在戏水中允吸着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吃饱了喝足了的黄葛树志得意满,个性张扬,知恩图报,或直插云天,或斜向伸展到街道上空和河对岸,形成一把把巨大绿伞荫及路人。此时,被密实树叶遮挡在树梢外的烈日,似乎收敛起了原本的嚣张与跋扈,变得温顺与乖巧。微风吹来,树枝摇曳,树叶莎莎,薄如蝉翼的水雾从河谷袅袅升起,与徐徐河风亲吻后,洒下一地氤氲和丝丝凉意,让人神清气爽,身心愉悦,不愿离去,竟忘却了正值盛夏,忘却了长廊外令人烦心的酷热。

漫步长廊,三五老翁,围坐石凳,乐享清凉,眉飞色舞畅聊家国天下;七八老妪,手持歌单,一板一眼,声情并茂歌唱祖国美好;时尚男女,架起设备,激情满满,连说带唱开启抖音直播新生活……

玉带河夏天的早晨是专属老人的。晨光初露,住在沿河两岸的老人按照就近原则,换上装束,带上装备急匆匆赶往约定的场所,在此起彼伏的各类音乐引导下,跳起节奏明快的舍巴日(土家摆手舞),打起整齐划一的金钱棍(又称打道钱,属土家民间艺术花灯戏),也有练太极、跳广场舞、健步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此时的玉带河公园就是名副其实的老年健身公园。偶有青少年经过,他们行色匆匆,也是为赶近赶早上班或上学。

玉带河夏天的夜晚更加迷人。沐着夕阳余晖,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涌而来,大姑娘小媳妇换上民族盛装,扯开场子,合着精美的土家“啰儿调”曲目,组团排练民族舞蹈,以备县内外各种大型活动表演的不时之需;大婶大妈大爷们更多的是为健身而来,他们不择环境,不争地盘,只要有能展开十数人活动的场地,他们就手舞足蹈,心满意足;俊男靓女们,则勾肩搭背,卿卿我我,喜笑颜开,拍照留影,将爱情友情一并书写在玉带河的的传奇和浪漫里。

华灯初放,玉带河两岸霓虹闪烁,七彩流光,歌舞升平,一派祥和。一座座石拱桥形如弯月,倒影水中,争奇斗艳,各领风骚,一桥一景,如梦如幻。

玉带河涌动的人流,各取所需,各行其是,或健身,或观光,或纳凉,乐此不疲。人们口音南腔北调,表情丰富多彩,本地人喜形于色,脸上写着满满的自豪感幸福感;外地人万分惊讶:这大山深处的小城居然有这等人间仙境!眼里充满莫名的好奇与羡慕。

徜徉在玉带河的绿色长廊里,陶醉于阿娜多姿的景致中,我却有一种躺在毕兹卡先人的怀胞里,踩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呗!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