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捞女思维”深度解读,普通人如何借鉴?

 糖狮三摆手 2022-08-19 发布于陕西

图片

今天接着上一回的“捞女思维”话题聊——知道做事要目的导向了,问题是,目的在哪里?

是的,这其实是很多人真正的困扰,不管是谈恋爱,还是更广义一点的人生规划,总是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要不然就什么都想要,要不然走另一个极端,好像什么都没兴趣。

我也不是什么牛逼的人生导师,要说醍醐灌顶的高见我没有,只不过这个迷茫的阶段我同样经历过,纯粹分享一点我踩过的坑,仅供参考。


图片

首先,“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有个感想,当我们说目的的时候,其实是在说“当下没有解决的问题”。

比如最简单的,我当下的目的是谈恋爱,那说明我现在肯定是单身,没有恋爱可谈。

包括我们绝大多数人,前18年的目的几乎都是统一的,要努力学习参加高考,考大学,那也说明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读大学,不知道自己会被哪所高校录取。

所谓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从这个角度说,我是不太相信有人完全没有目标的——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问题。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说,我什么都不想,就是一心搞钱。

是他们都爱财如命吗?

肯定不是的。

只不过对普通人来说,“缺钱”是个最普适性的问题,谁都不敢说自己的钱多得花不完。

甚至可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其他问题,也都可以用钱来解决——至少是缓解。

这意味着,搞钱,至少是永远不会出太大错的目的。

但我也不是很赞成所有人都一刀切地闷头搞钱——第一是因为钱实在是不好搞,把搞钱当目的真的很容易挫败……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你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情感经过深度思考,只是简单粗暴地想着“有钱就好了”,那本质上还是在逃避和模糊你真正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会陷入另一个困惑:

搞多少钱才够?才算目的达成?

然后,你越想越焦虑,越迷茫。

因为我们都知道,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同样的,搞钱也只是手段,它最终还是得通往更远的目的。

所以这个灵魂拷问依然逃不开——你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最强烈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图片

而在这里,也该引入第二个,也是这篇文章里我最想细讲的知识点: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用太宏观的词,而要用最具体,最微小,最好是细节到不能再细节的词来描述。

什么意思?

我写文章的时候走过一小段弯路。

某个阶段我特别迷恋宏观的大词,比如我教女生谈恋爱,会想教她“如何找到一个让你幸福的男人”?

这要是能写出来,多有成就感——我用一篇文章教你找到一个男人,然后你一辈子就都幸福了。

可是,这可能吗?

且不说女生的终生幸福到底是不是寄托在男人身上,就一个问题,不同的女生定义的幸福能一样吗?

想让男人给她哐哐砸钱的女生,和想让男人和她聊得来,多花时间陪伴她的女生,她们要的能是一种幸福吗?

所以这种文章我没法写,对着一个宏观的大词,也只能写出假大空的话,没人爱看。

说穿了,我回答不了“如何找一个能给你幸福的男人”,我只能反问回去,你想要的幸福,具体是什么?

你看,这也是我们思考目的的时候,需要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具体一点,到底是什么?

有个女生说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怕孤独,她认为自己的目的,是找一个让她不孤独的人。

孤独也是个很大的词,我反问她,你所说的的孤独,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说的孤独,是你不喜欢一个人待着,你觉得吃饭逛街上下班都得有人陪,那很简单,你去住繁华一点的地方,让你周围的人多起来,和同事搞好关系,和他们一起吃饭。

实在不行多下载几个交友软件,每天约不同的男生陪你玩就好。

果然,她立刻反驳我,说这是低质量社交,我想要高质量的,能有灵魂共鸣的陪伴。

我说你又说了个大词,灵魂共鸣,你具体一点,你所说的的灵魂共鸣又到底是什么?

你喜欢看电影,他也喜欢看电影,这算不算灵魂共鸣?

或者说,你喜欢看电影,他喜欢打游戏,但他能理解你看电影的时候得到的乐趣,和他打游戏的乐趣是一样的,所以他非常支持你看电影,这算不算灵魂共鸣?

我和她的整段对话特别长,因为她习惯性地在不断使用大词,我不得不一个个帮她细化,但是最后,我终于帮她得出了一个相对具体的目的:

她想要一个能在她伤心难过的时候立刻出现,陪着她,给她拥抱和安慰的人,而且这个人的安慰,必须是永远无条件地站在她那一边。

来,我们回过头看她最初的想法:我要一个能让我不孤独的人。

再对比她最终细化出来的目的,哪一个更容易让她采取行动,并且得到她真正想要的?

很显然,绝对是更具体的这一个。

她之后再想找男朋友,也就完全可以做到目的导向了——她只要告诉这个男生,我现在很伤心,然后看男生会不会立刻赶来安慰她,和她站在同一个阵营就好。


图片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一整个时代的问题。

人们浮躁,迷茫,所以迷恋宏大的叙事,再加上互联网时代,隔三差五就有人造出新的词,新的概念来吸引眼球。

事实上,有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都还没有一个绝对统一,明确的解释。

比如幸福,比如真爱,比如成功。

换成网络热词,比如内卷,比如PUA,比如精神内耗。

我见过很多想解决自身问题的人——包括某个阶段的我自己,从形容问题的那一步开始,就已经用这些模棱两可的大词模糊了问题的焦点。

有段时间我心情总是不好,上网一查,哦,我好像太容易“精神内耗”了。

好吧,那我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自己不再精神内耗?

百度一下,告诉我“学会放松,劳逸结合,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适当休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完蛋,我更懵了,怎么才叫放松?怎么才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怎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于是我又开始冥思苦想,发现自己又“精神内耗”了一晚上……

其实现在想想,我当时就应该从发现自己“精神内耗”开始,立刻开始细化问题:

我所谓的精神内耗,具体是什么?

然后我就会发现,那段时间我刚开始去B站做视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视频数据稍微有波动我就胡思乱想,没信心。

那我的目的就很简单明确了,之后一段时间,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做视频上,直到把视频做得让我满意,也让观众满意,我自然就不乱想了,也不“内耗”了。

果然,之后有小半年的时间,我的工作都有极其清晰的目的导向——我做的这件事,能不能帮我把视频做好?

只要能,就去做。

现在结果也不错,至少做视频不再是个让我焦虑不安的工作了。

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有别的解法,比如我真的觉得做视频太难了,不适合我,我也可以放弃这个赛道,去做其他的内容。

那我之后的目的导向就是,找到更适合我的工作方式,比如坚持写文章,或者去做直播,甚至去做自媒体之外的工作。

问题的解法有很多,但前提是我得知道,真实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孤独,不幸福,缺爱,精神内耗,迷茫……这些大词的背后,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情境?

不要逃避,去把它揪出来,和它正面刚。

因为在那里,就藏着你最迫切想要的东西。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