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主持人康辉的自律方法,让你轻松养成自律体质

 绿豆侠 2022-08-19 发布于广西

我看央视主持人康辉的自传《平均分》时,收获了一个小惊喜,我发现了康辉自律的方法。

在大学同学眼中,康辉简直是“自律本尊”——“律己甚严,待人却宽,人缘好、功课好、专业好、综合素质好,从不迟到早退,没有不良嗜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眼中的好伙伴。”如果没有自律体质作为强大后盾,一个人很难有如此出色的表现,那么康辉如何培养出这种自律体质呢?

自律是由无数个好习惯组成的,养成自律体质的过程,就是培养一系列好习惯的过程。康辉自律的方法,无非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一个个具体的好习惯,具体要怎么做呢?无非“提前做、随手做、随时做”,你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遇再大的事都不会惊慌失措。

《平均分》里是这样说的:“该你做的功课提前做也是做,拖到最后做也是做;该你做的事,随手做也是做,集中到最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气急败坏地做也是做。随时看一眼功课就不用到期末考试时挑灯夜战了,随手把东西整理好就不用为找个小东西翻箱倒柜了,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合理的话,你就很主动,很少惊慌失措,其实这才是最省力气的办法。”

做事情为什么要提前做?因为迟早也要做,你越是往后拖延,等截止时间快到了,你再急急忙忙去做,越容易敷衍了事,甚至摆烂放弃。长此以往,你做事的自我要求与质量就会越来越低。

今天是我持续写作日更的第603天,在这603次写作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如果我没有提前写好文章,而是一直拖延到截止时间快到了才动手的话,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例如: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篇文章、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不高、晚睡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不好、自尊水平降低(因为会批判自己的表现变差),等等。

现在想通了一个道理,既然自己坚定地要践行持续写作日更,那么每天写文章就是自己风雨不改、雷打不动的功课,反正要写,还不如提前写。提前写有诸多好处,比如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提前完成一件事让人愉悦......关键是还能养成自律体质呢。

做事情为什么要随手做呢?因为随手做太容易了,既然“随手做”是更容易的事,我们为什么偏偏要去做更难的事情——把一堆事情攒着,到最后集中解决,搞得自己气急败坏呢?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后者,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只图眼前安逸,不顾长远利益。

我在《改变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一文中,提到自己曾经不爱整洁卫生,但是后来“改过自新”的故事。不爱整洁卫生的人,有一个最常见的特点,就是东西到处乱丢乱放,其本质就是只想着当下方便,东西在手,丢哪方便就丢哪里,却不顾长远利益——下次用到物品时取用要方便。

后来我怎么改过来呢?我给每样物品规定了一个“住处”,比如东西A就放在地方A,你用了必须放回原来的地方,这样以后我要用到东西A,我直接前往地方A拿就是了。当你拿走东西A,你可以随手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如果你不随手做到物品归位,那么东西A就会被淹没在物品海洋里,彻底失去踪影。

如果你能随手做各种事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你不至于每几天搞一次“断舍离”,因为你时刻在“断舍离”;你不至于东西丢三落四,因为你每次都随手把东西物归原位。琐碎的事情变少之后,你就能更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相应地做事也会更有效率。

做事情为什么要随时做呢?因为随时做事,可以减少拖延,最大化地利用好你的时间。很多人在做事之前,总喜欢给自己设定一大堆的启动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很苛刻,以致于几乎不存在完美的“开始时刻”,所以一个人就会一直拖延下去。“随时做”能彻底打破你想拖延的幻想,你要时刻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哪些,这些事情的优先次序,一有时间就随时做,做着做着你就发现,待办事项一件件从清单里被划掉了。

我在《如何坚持写作日更?人人都能365天改变自己》一文中分享了一个“随时随地写作法”,其方法的灵魂就在于“随时随地”,只要你不给一件事设置诸多完美条件,先做起来再说,一件事情就有慢慢被完成的可能。

我们要养成自律体质,就从这三点开始做起吧——提前做、随手做、随时做,当你遵循这三点去实践,你就能养成更多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就会培养出一个良好的自律体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