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天之内,7死8伤:比新冠更可怕的问题,该引起所有父母重视了

 亲子学乐 2022-08-19 发布于河南

今年暑假期间,全国总体上疫情不算严重,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旅游,避暑度假,一家老小享受天伦之乐。

但也就在这个暑假期间,发生了很多起安全事故。最近这两天,最让大家痛心、无奈的,莫过于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山洪的惨状。

根据官方通报,山洪造成7死8伤,逝者中包括孩子。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最不该结束的时间和地点,戛然而止。

这个悲剧,让我们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力量一无所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个悲剧,之所以悲剧,更在于它本来不必发生,完全可以避免。

原本,那是一个宁静悠然的假期,孩子们在水里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旁边闲聊打牌。鸟语花香,岁月静好。

可谁知,短短十分钟之后,山洪咆哮而至,这里竟变成了人间地狱。

洪水袭来之时,有人仓皇上岸;有人结伴相逃;也有人被困河中。

这其中,让学乐君最痛心的是一对父子:

视频中,父亲在大石头上背对洪流、死死抱住孩子,以求得一丝生的希望。

但肆虐的洪水丝毫不见消退,反而愈发凶猛,他们既无法自救,周边的游客也没办法施以援手。

父亲苦苦支撑了十几分钟,力气和精神都逐渐绝望。他试图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扔到岸上。

但再强壮的人,也无法把孩子抛到这么远的岸边。用尽全力的父亲和被甩出的孩子,双双被洪水一冲而下。

岸边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孩子妈妈,哭得几近晕厥,却无能为力。

经过有关部门的全力搜救,最终确认了一个悲剧的结果:父亲被救,孩子没了。

不敢想象,这对父母,将要在怎样的愧疚中度过余生。更不敢想象,若在梦中见到孩子,又将是怎样一幅场景。

这世上,让人最遗憾、最无法释怀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这,是一起本可以完全不必发生的悲剧。

事发地点龙漕沟,本不是一个景区。

只是近年来,随着露营、烧烤、漂流等新兴潮流盛行,区别于正规景区的,带着原始、粗粝、蛮荒之气的“野景区”更令许多人欲罢不能。

尤其在小红书、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之下,一条条自带滤镜的爆款视频,一个个“小众避暑地”“网红打卡地”更把那种野外秘境的诱惑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不少人头脑发热争相品尝“野味”。

在龙漕沟周围,旅游部门设置了不少安全警示牌,并重点警示“盛夏时节是山洪高发期,请勿下河”,但大多人却总是视而不见。

山洪爆发并非毫无反应时间,这一次,管理人员和当地居民都发现了山洪即将到来,也组织人力在河边催促游客离开:

我给你们跪下了,求求你们,快要涨水了,你们快跑……”;

当地居民也赶到河床边,大声呼喊,要求游客马上离开。

但在场的大多数游客,仍在慢慢悠悠地收拾帐篷、食物、随身物品,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事发之前,当地社区还在河边安排了相关人员进行巡逻、口头劝阻:“有时候我们也挺无奈的,刚刚从水里劝上来游客,我们一走他们就又下水了。

甚至有游客辱骂工作人员:“我宁可淹死也不想热死,我淹死又不要你负责”;

“我就不信我会被淹死,这么浅的水吃得到毛线事情”

……

这些游客,为什么一点也不害怕河水的危险?为什么还会把劝阻的人员当做敌人?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是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你以为这事情一点也不危险。

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我们,实在有些瞧不起大自然了,实在太相信“人定胜天”了。

我们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下雨能打伞,太晒涂防晒,空气脏了能净化,水脏了能过滤,爬不动楼有电梯,走不了路能打车……

自然,很多时候成了被我们征服的背景板,生活在稳固钢筋城堡里的我们,甚至都忘了自然的威力。

很多人以为,看了贝爷就懂了荒野求生,吃了海鱼就征服了大海,坐缆车到了山顶就把地球踩在了脚下,其实,这些都是知识的力量,而非个人掌握的技能。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指的是集全体民众之力,可以改造自然为我所用,而非任何一个人,都能藐视自然、唯我独尊。

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温室里的花朵,都是无知的。

这是社会进步与社会服务的优越表现,同时,也让我们忽视了很多潜在的危险。

去年,杭州双浦吴家渡口,“鬼王潮”来临时,一男子无视潮水威力淡定拍照。

有人看见后,不停朝他大喊:

快上来,不能胆子这么大的啊。

可潮水都嫌他反应的时间太慢,一个大浪过来,直接把他冲到无影无踪。

另一位观潮男子,因被电动车压倒在地,幸运逃过一劫。

之所以说他幸运,因为“鬼王潮”的威力实在太大:

涌潮时可掀起10多米的巨浪,最快速度可以达到12米/秒,相当于冲击世界百米记录,也相当于被时速43公里的汽车迎面撞击。

当你远观时,它是汹涌澎湃的,当你近玩时,它是摧枯拉朽的。

今年7月31日,山东青岛澳门路附近海域。两个小伙子不顾风浪、无视安全警示牌,跨过海边的栏杆,下到护堤坝上悠闲拍照。

当时边上就有当地居民喊他们上来,但海浪却先一步到来,瞬间把俩人卷入其中,双双遇难。

其中一个孩子刚收到北京某所高校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那份称为医生的梦想也再也无法实现。

除了水,无视禁令,因非法穿越而命丧黄泉的人也不在少数。

去年8月,河南22岁女孩美美在穿越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途中遇难。

那一天,离她于5月1日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旅行视频也才仅仅3个多月。

“一人一车两狗,车是手拉太阳能房车,全程吃住在房车里,希望感受不一样的旅途快乐和艰辛。”

而她生前所规划的“格尔木市-可可西里-拉萨”路线,其实也是早已被明令禁止的。

因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自然环境险恶,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在她之前,每年也都会出现10多次因游客擅闯无人区而导致的失联或求助情况。

轻则挨饿受冻,重则命丧高原。

但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对自然的藐视,哪怕一直以来都是头破血流,但向来都是前赴后继。

今年2月,95后女诗人星芽,在穿越鳌太线时也不幸遇难。

而“鳌太穿越”早在2018年10月,就被陕西官方全面禁止。

鳌太素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可能刚刚还风和日暖,一会儿就可能突然风雨大作,山中经常出现狂风暴雨、暴雪、浓雾、冰雹等恶劣天气,不仅容易阻挡视野,迷失方向。昼夜温差很大,降温速度之快也常常让人措手不及,晚上的极端低温可达零下20℃左右,不少遇难者的最后时刻多呈现失温特征。

所以,你以为只不过冷一点、下个雨,有什么大关系?实际上,因为突然降温而导致失温、甚至死亡的案例,一直都有不少。

“开始失温时,人因为寒冷发抖痉挛,这是人体产热过程的反应,智商判断力也严重下降。如果颤抖痉挛产热还不能抵抗低温,人体会停止这些反应。等颤抖停止时,就濒临严重失温。

随后,大脑神经开始错乱,发出错误信号,产生燥热幻觉,人会不断脱衣服,极度寒冷下,人体器官开始衰竭……”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7年,短短五年时间,“鳌太线”就累计走失、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

不过,哪怕已经被全面禁止,如女诗人星芽一般的驴友每年仍络绎不绝地向“鳌太线”发起玩命挑战,每年都有不少人命丧鳌太。

去年5月下旬,甘肃白银举办越野马拉松。当天本来天气不错,早晨气温12℃,天气预报说午后气温回到20℃以上,是非常适合马拉松的气温。

但在比赛过程中,下午1时忽然出现极端天气,冰雹、冻雨、大风同时出现,以至于参赛者直接暴露于野外,导致21人因失温而遇难。

这些跑越野马拉松的运动员,各个身强体健,身体素质都远超常人,但在遭遇极端天气时,同样束手无策。

近些年,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红打卡也成了夺命杀手。

去年8月,一行6人到达贵州滴水滩瀑布。

面对总高410米、最下层130米;落差大、水流非常急的网红瀑布,2人不顾劝阻发起挑战。

没想到,梦想再大,敌不过自然的力量:他们先是身体悬挂在瀑布半腰,后来因水雾大、救援难度空前,被困40多个小时候才被救起。

见过那么多死亡的救援人员看到遗体后都忍不住掩面哭泣: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惨的。面对死亡从没有这么难过……被岩石撞击到全身都是伤。

每当有类似事件发生,网上都会掀起一波问责与反思的声音。

比如龙漕沟事故发生后,网友一度向“有关部门”问责,指责他们没能保护好每一位游客的安全。

但学乐君真的想说:

标明了安全警示,游客视而不见;

设立了安全围栏,游客强行推倒;

进行了撤离喊话,游客充耳不闻。

死者为大,对于死难者,我们只有同情和悲痛。

但本不必发生的悲剧,不应把主要过错推卸给旁人。

就在悲剧发生的第二天,仍有不少人死活要去龙漕沟打卡避暑。

遭遇当地村民劝阻后,更是口出恶言,不惜破口大骂。

很多人的心态,真的如巨婴一样,非常契合知乎上的一条回答:

只要不是我出事:你凭什么能管我?

一旦不幸我中招:你为什么不管我?

但世上之事,不应该是这个逻辑,也不能是这个逻辑。

学乐君所在的河南郑州,每年暑假放假前,学会都要求家长签署一份“告知书”,要求家长注意在假期期间看护孩子,防止溺水、用电、自然灾害等各种危险。

有人会把这份“告知书”看做学校想推卸责任的免责声明,但实际上,安全这件事,即便没有学校的“告知”,也是家长推卸不了的责任。

学乐君担心,未来若干年里,类似与山洪的自然灾害可能会更多。

其原因是,地球正处于一个气候变化剧变的时期当中。

近些年,我国西北地区的降雨量已远超历史同期,从1987年统计以来,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增加了52%,夏季地区增加了68%,原本的干旱地带正变得暖湿起来。

而这并非孤例,随着全球变暖的变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发生洪涝灾害,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亚洲,新闻里都能看到越来越多极端天气事件。

今年五六月份以来,中国南方地区的雨水同样增多了,梅雨期比往年早来了一周左右,而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增加12%。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报告中发布了红色警告,提示我们需要谨防“气候临界点”到来。

地球气候的突然变化和极端天气增多,是另一个“人类对自然的力量一无所知”的例子。

根据官方统计书记,2010-2020年,我国因自然灾害直接丧生的人约有近20000人,平均每年近2000人。

作为对比,新冠疫情三年以来,中国内陆因此去世的人数仅有5000余人,平均数字比前者更少。

目前,每个国人都重视新冠疫情的危害、配合新冠疫情的防治,这让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而我们每个人,只需多小心一点,听从景区工作人员、当地居民的提醒,就能保住那个数量更多的遇难者的生命。

对自然灾害的防护和警惕,比新冠简单得多,你只需敬畏大自然即可。

所以,学乐君还想再强调一下: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技术手段来“风调雨顺”。土地旱了可以浇水,河水多了筑起堤坝;天不下雨可以人工降雨,水太多了可以南水北调……

但千万别忘了,我们都只是地球村里的一只蚂蚁,虽然可以举起比自身重十倍的物体,却根本无力阻挡洪水的侵袭。

学乐君还记得去年郑州的“7·20”暴雨。那天上午,编辑部里还嘻嘻哈哈,调侃今天的雨下得不小。

到午饭的时候,楼管就开始通知“管井进水,即将停电”。

下午,公司提前下班,让大家尽早回家,却还是有好几个同事被困路上。有的人走到半路,躲进酒店大堂过了一夜;有的人被困高架桥上,在车里睡到天亮;离家特别近的,游着回到了家里(一点不夸张),遇到小区停电,爬上了26层楼……而我们,都还是幸运的。

而在洪水爆发的龙漕沟,没有酒店和高架桥,更没有几个小时的时间给你准备。

洪水无情,天地不仁,没有被自然界毒打过的我们,不知道自然一旦发怒的后果。

而在所有的这些悲剧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那些孩子。他们没有自主行为能力,全听父母的安排,但在天灾面前,孩子却又是最弱小的个体。

所以,父母们,切记,大自然拥有绝对力量,它的恐怖量级远远超过每一个人所能想象和抗衡的极限。

身为成年人,不作死就不会死,作死也是咎由自取。

但身为父母,我们教育孩子,拥有人定胜天的信念,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对于龙漕沟洪水事件中的遇难者,学乐君表示哀悼。

愿我们,都不必经历这种不必经历的悲剧,选择岁月静好,不必负重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