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狗市走笔

 山东刘福新 2022-08-19 发布于山东

     (散文)狗市走笔

     (压题图片:鄙人11月7日上午在昌乐狗市拍摄到一个“成交”的场面。)

 

 

                 刘福新

 

    记得儿时有牲口市,到青年时亦常见到。那是卖“大牲口”的市场,一般来说,有马、骡、牛、驴。自从集体化以后,这种市场几乎不见了,皆属人民公社所属的生产大队所有,好像买卖牲口是违法的。但那时机械化程度太低,耕地、犁田、拉磨、运输离了这一类大牲畜不可。

     结婚后,分家分到了一棵楸树,那年头楸树值钱,向生产队要了一头驴,赶着地排车去潍县的“大柳树集”上出售,换来了我平生第一辆“大金鹿”自行车。

     农村经济改革后,老家有个下台的支部书记靠倒腾马、牛发了家。那可是得有大本钱的。

     但是,总起来说,村人中专门贩卖牲口的人并不多,一般都是根据需要来自行调换的。家里的牛生了小牛,小牛长大了,可家里有一头牛就够用了,于是这家人就该计划着把小牛牵到集市上去卖掉了。而那些需要牲口的,一般也会到牲口市上去购买。买卖牲口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情,一头牲口的价格要抵得上一家人小半年的收成。所以卖的和买的也都并不着急,多赶几个集,多转几个地方,多问几回价钱,等把当时的行情都摸透了,再行买卖的时候才不会吃亏。当然,也有人会来集市上买了牲口去宰杀了卖肉。对于村人来说,把自家养大的牲口递出去送命,总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他们在出手的时候就先说好,要卖给耕种的农户,不卖给屠宰贩子。觉得只有如此,心里才能踏实点,才对得起为自己出过力的牲口。记得我村有个长辈到集上卖牛,买主信誓旦旦,说是自己耕地用,不料那人却是个屠宰牲口的主儿,买去第二天就杀了。把我那长辈气的七窍生烟,一提这事就骂娘。

    我小时候就听说牲口市上有一类特别的人,他们不买也不卖,但是每集必到。这些人村人叫他们“经纪”,是专门为买卖牲口的双方做中间人的。“经纪”不断地与买卖双方偷偷地在袖筒里或衣襟下“摸手”,也就是利用这种独特的形体语言来为双方“讨价还价”。这种“经纪”不是地头蛇就是格外狡猾的男人,他们两头赚钱,与买主说“幸亏我为你砍价,你可讨了个大便宜!”又对卖主说“要不是我给你说和,人家才不花这冤枉钱呢。你就是赶好几个集也卖不出去!”经纪与买主、卖主分别摸手,看起来有些神秘兮兮的样子。买卖谈成了,帮着双方调节价钱的“经纪”就会从中收取“手续费”。十块或者是五块,就随着当时的行情定了。那时候“经纪”的收入是很客观的,可别小瞧这十块、五块钱,小农人家要过一个多月的日子呢!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讨厌这些做“经纪”的,我觉得这些人不劳而获,不是好人。

    但是农人对于“经纪”是很羡慕的,认为那些人是天生的智者,经常在我的故乡听到一句歇后语:“你就是驴马市里的经纪,充那智者二大爷!”意思是讽刺那些充精显浪、自以为无所不能的人。可是,用“驴马市经纪”作为比喻的主体,也就无形中把经纪看成无所不能了。

    大集体那会儿,猪的买卖成了重中之重,每逢大集,猪市里一片喧闹,猪叫声,人喊声,混杂成一片。1987年之前,我的家属在农村,星期天遇上大集,赶集买猪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为不了解行情,先请摸行市的邻居或亲友一顿饭,然后一块到集上商量着买头猪。那时候有条规矩,卖猪不卖栓猪绳,因此自己要捎着一条绳子,小点的需要捆绑,大点的猪就栓了一根腿,用枝条赶回家。

    1982年,我调到城里教学,还利用课外活动到昌乐“猪市”买了一头小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猪市还很盛,因为连《庄稼杂字》都写着“喂猪图攒粪,挣钱是枉然”,也就是说,种庄稼离开了猪的粪便可是万万不行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猪的不用到猪市了,自有买主登门。那些专门搞屠宰的人,买了猪回家,叫上老婆帮忙,在杀猪前,用气管往猪心脏里打水或者尿。要问我为何晓得?老家一个邻居就曾杀过猪。他很快就不干了,我还以为他下不了狠手,问他原因,没想到他对我说:“咱光赔本,没法子干了!”我说“怎么会赔本呢?”他道“人家都往猪的心脏里打几十斤尿,我怎么也学不会!”我说“打尿干什么?缺德呀!”他说“打尿出肉多呀,肉还好看呢。”你看,这杀猪卖猪肉的多让人恶心!

     现在,农村里只剩下“羊市”了。

     可是城市里连“羊市”也逐渐消失了。我所在的昌乐县城这几年就没有买卖羊的了,但是饭店里一道大菜“全羊”却很流行,不知店家是从哪里买到羊的?

     今年昌乐“五月二十八山会”,我就想去看看猪市、羊市,一直没见到,几次怏怏而归。此次“十月初五昌乐山会”我可是下定了决心,非见识一下不可。因为我有个想法:如果没有牲畜市场,就不能算是一个囫囵的山会。

     可是,前天(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十),又是山会(昌乐山会竟然延续了六天,直到昌乐大集为止)又是大集,我出门却忘记带钥匙,楼下平房打不开,自行车没法骑,老伴早赶会去了,只得徒步而行。从我的住处到“五阎庄”动物市场大约七八里路,也不算远。老远望着,果然一大片人。总算见到动物市场了。心里特高兴!因为我现在有数码相机了,可以拍摄下来,给昌乐人留下个历史资料了。

     可是,我根本没见到“羊市”,现在的城里只有“狗市”了。这与农村市场大不相同。看起来,农村主要养羊,而城市里的狗“吃香”了。

    从前村里或城里人家豢养动物,多少都有点实用的目的,猫逮老鼠,狗看门。

    人民公社时期,人还吃不饱,拿什么养活狗猫,特别是在粒粒皆辛苦的农家,几乎没有什么闲饭让动物白吃,猫和狗所吃的不外乎家里的残羹剩饭,能捞到吃饱了懒卧在一边的机会并不太多,它们大多数的日子都是吊着松遢遢的肚皮嗅来嗅去,到处跑着寻找可以下咽的东西。大概正因为这种半饥半饱的状态,机灵的猫才有了捕鼠的需要,而可怜的狗们才公然吃起了人的粪便。我清楚地记得,每当农家的小孩子把屎拉在房间或院子的地面上,他们的父母一声呼唤,家养的狗就值班似地跑进来履行职责,两三口便把那臭烘烘的排泄物吃个干净,地面上经那舌头贪馋的一舔,光得竟像刚用拖把擦过一样。因此,提到一个人戒不掉恶习的时候,村民们就骂那个人“狗改不了吃屎”,其实狗哪里喜欢吃屎,与其说这样肮脏的嗜好是狗的本性,不如说是饥饿逼出来的习惯。在一个多数人还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的社会中,家内的动物当然只能得到非常低贱的饲养,它们根本算不上什么宠物,它们只是最贴近主人的牲畜罢了。碰到了连人的吃饭都成问题的年月,有时候狗就被人打死,补充了肉食的不足。

    现在的猫几乎不拿老鼠了,正在逐渐失去它的扑鼠本能,狗也高贵起来了,当成“宠物”饲养了。所以城里只有“狗市”了。

    曾见有人撰文,大体上说“宠”这个字从前似乎更多地用在人身上,只有帝王和富贵人家才养得起那些被称为内宠或外宠的人物。他们或是嫔妃、姬妾,或是嬖臣、娈童,或是俳优、小丑。这些形形色色用自己的身体、姿色和才艺来讨主子欢心的奴才。他们之所以得宠,是由于他们被迫或自愿地按照主人的嗜好扭曲地发展了自己身上的某一个方面,进而将其造就成一种取悦主人的魅力,并据此为得宠的资本。他们虽生而为人,但处在受主人宠爱的情况下,他们的人身无异于主人的玩物。这些人没有自己的生存目的,没有自己个人的意志,为了得宠和固宠,他们不得不忍受一切屈辱。无条件地迎合主人的兴趣,这就是他们所能作出的惟一反应。在个人的权利普遍受到忽视的时代,一部分人竟因为得宠而降身为物,像猫狗一样依赖主人的豢养。这就是被养起来的不幸,你享受了饭来张口的好处,同时也付出了让人家任意揉捏的代价。

    蓄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就是有钱的人家也养不起仆役随从。现代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被权贵们当作玩物的倡优歌伎,今天变成了大众崇拜的歌星影星,独立的妇女不必柔顺地去讨丈夫的欢心,连儿女们都越来越不服从父母的管教,总之,个人与个人之间那种绝对支配与绝对服从的旧关系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然而在我们的无意识深处,或多或少还存有支配他人的欲望。须知,人的形成本身即为一驯化的过程,人在驯化他者的同时也驯化了自己,因而对服从的需求乃是我们与他者建立关系的一个基本条件。所谓和谐的关系,从自居主体的一方来讲,就是能够从对方身上不断得到顺从的反应的关系。对抗你的行动总是令你气恼的,一个永远听话,而且从不要求你调整自己的对方当然最容易相处。可惜在个人权利高涨的现代世界,这种为一方的满足而牺牲另一方的关系在观念上已无人愿意接受,人人都以自己为中心,都崇尚挑战和对抗,都只要求别人的屈从,人与人之间就变得越来越难相处。无法适应对方的人于是纷纷走向孤独,为了减少独居生活的寂寞,他们宁可花钱买一个宠物。好使自己在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稳定框架中得到满意的感觉。猫狗于是替代了从前的内宠外宠所扮的角色,而每一个养得起宠物的人也都虚拟地有了帝王权贵良好的自我感觉。现在,与猫狗共舞,好像比与我们的同类共舞还更合我们的心意,也更让人觉得可靠。豢养宠物的风气不只在当今富裕的西方社会极为普遍,而且也在开始吃上了饱饭的中国人家里流行起来,人与宠物的同居甚至正在发展成一种有待界定的新的家庭关系。

     你不见有的老人爱猫爱狗吗?那一定是他们孤独了,儿子儿媳不孝顺,老人就更孤独。有时候,狗比起儿子来还让老人喜欢,为什么?因为当今人伦颠倒的年头,老人越来越觉得狗比儿子儿媳孝顺多了。

    但我也看到有的女郎玩狗,大惑不解。因为老辈里就听到“男不养猫,女不养狗”的说法。我一直不知道原委,后读《聊斋志异》,似有一点儿觉察。

  宠物饲养招来了配套的商业服务,宠物商店我没去过,但是“狗市”我看到了,我为形式多样的宠物用品惊叹不已。精制的狗笼子、狗绳、狗铃铛应有尽有,还有专为宠物洗澡和修剪皮毛的商品。我在狗市拍摄着,同时也在琢磨着:今天生活在处处鼓励你购买的社会中,你养了宠物几乎等于多养了一个孩子,有你花不完的钱呢! 世事现在发生了奇妙的反转,从前是一些人把另一些人当动物玩弄宠爱,在讲究个人权利的现代世界,人开始把猫狗之类的动物宠成人。据科学家所做的遗传基因研究,实际上并没有狗这个生物种类,狗本是人从狼群中驯化出来的变种。它与人结伴已有十万年之久,可以说,狗与人共同经历了各自进化的漫漫长途,狗性是它在作为人的助手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如今它由人的助手转而为人的宠物,它和它曾经担任的劳务完全脱离,它的饮食起居从户外移入了现代化设施的室内,它身上一切野性的东西都丧失了。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悲哀?

   但是,人类似乎不怎么考虑狗群种的本性消长,一味地将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而造之。

   当然,狗成为宠物,也不都是坏处。倘若你是成年人,与宠物的相处会使你短暂地重温孩提时期的经验与感受。而孩子们更倾向于同动物厮混,这就是很多儿童更比父母爱养宠物的原因。文化人类学的案例告诉我们,模仿动物乃是人类游戏的一个基本模式。这里面似乎有些隐秘的动机:人本来与动物为伍,在从动物群里分离出来之后,人始终怀有重寻旧伴的欲求。也许正是做着这个重返伊甸园的梦想,现代人有了与动物重建关系的需要。于是,在宠物沾上了更多的人气之同时,人也走近了动物,生出了一系列有待诉说的感受。那究竟都是些什么新颖的经验,当然要由饲养宠物的人各自去体察和抒写了,鄙人没有养宠物的嗜好,也没有养宠物的条件,即使有条件我也绝对不养宠物,这倒不是我与狗猫没有感情,而是我忙得不可开交,生活十分充实,哪有功夫养什么狗?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你不喜欢宠物,为何急火火地徒步赶到狗市?那我要告诉你:我是想给后人留下一个从“大牲口”市场到猪羊市场,再从猪羊市场到狗市场的历史资料,仅此而已!

 

                                           2008年11月8日午后——9日0:30

 

 

 

附言:刚才看到博友清竹在敝文评论栏留言说,现在仍然有“牲口市”,怪我见少识寡。清竹贤弟是个民俗专家,摄影遍及潍坊市各个地方,此话须是不虚,谢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