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径之美

 睿说 2022-08-19 发布于陕西

文\肖遥   图\安云

   小时候上学的路是一条沿河而行的小径,那其实算不得路,只是一道若隐若现的小径,但路边有小溪,有大槐树遮天蔽日,转过弯去有一丛开花的刺梅,绕过刺梅是一片菜园,这条路走上去有种天然的趣味,现在想来,走在那条路上从没觉得很长很累,因为它足够曲折,令人总是期待着转过弯去的风景,也足够有趣,有无数的好玩事在路上等我――追蝴蝶、捕蜻蜓、摘野葡萄、找三叶草……
   如今上班走的大街,沿途别说和花花草草玩耍,连在脑子里和自己玩耍都做不到,比如在脑子里构思一张画,在心里修改一篇文,可是,前面的红灯要变绿了,还有地铁、公交要进站了,是不是得紧赶几步?这一跑,刚才构思的情节和画面,碎了一地。要么把心态切换到小时候,甭管迟到不迟到,站在大马路牙子上纯真地发呆、停在斑马线上深沉地思考人生、猛地急刹车,只为欣赏城市里百年不遇的彩虹……估计被挡住的公交车上的人恨不得冲下来把你撕烂:are you crazy?发疯是你的自由,但别挡了人家只争朝夕啊!

   
   那种供行人自娱自乐的小路,只能穿越到中世纪去寻找了,中世纪还是个尊重步行速度的世界,在中世纪的欧洲小城,城市规划师会刻意避免把街道建的像通风道样又宽又直,街道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有时向前折,有时向后弯,弯曲的街道从美学角度,便于人们一览无余的看到每户人家的景色,从实用的角度上说,避免了行人觉得太长,从安全角度说,不会发生因高速造成的追尾刮蹭,还有,方便老人晒太阳,小孩捉迷藏,情人们情绪上来了想干点儿不想让人看到的事,很容易就能找到个旮旯拐角。城市规划师认为“城市本身就是一件徐徐展开的艺术品,生命是在五官感觉的扩大中兴旺生长的,没有这种感觉,脉搏会放缓,肌肉会松弛,心情会低落,视觉和触觉也会逐渐丧失细致的分辨力。让眼睛、耳朵、鼻子、皮肤受饿,就像让胃挨饿一样,同样会令人枯萎死亡。”
   现代人喜欢躲到古镇去发呆,古镇曲巷最吸引人的,不是美食、不是艳遇,甚至不是所谓 “自由”――不管你衣着华丽或简朴、吃大餐或是路边小摊、高谈阔论还是默默无言,不管你是在勾搭还是求勾搭或者围观勾搭,都没有人关注你或奚落你的自由感。游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关注小镇的曲折之美——那种“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感,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到复刻版的步行街上去将就着体验。想象力再丰富些,还可以幻想“逢着一个丁香般惆怅的姑娘”,但别忘了将幻想的翅膀收放自如,因为,回到街道笔直、迁就车行速度的城市,“惆怅”就成了病,不能放弃治疗。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看更多深度文章
                 

作者肖遥:专栏作家,出版随笔集《酱醋茶扮成诗酒花》。

作品常见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读者》《时代邮刊》等刊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