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儿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全是国展套路,是 “少年老成”还是 “拔苗助长”?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8-19 发布于河南


Windy Hill

在四川省举办的少儿书法大赛上,参加展览的都是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但评出来的作品,却几乎都是“国展”作品的套路。

评审现场

原本应该是扎扎实实打基础、老老实实练技法的年纪,写出来的字却“老气横秋”,是好事还是坏事?

比如这幅楷书作品,作者是14岁的孩子,所写的书体一看就是颜真卿的楷书,但却又不是完全遵循颜体楷书的样貌,而是进行过加工,比如笔画写得更短、章法上有行无列。

图片肖钰童 14岁

这件作品,无论是在字的写法上,还是在章法的安排上,抑或是三条屏拼接的形式上,都是国展上常见的作品样子。但就字来说,小朋友写的线条扎实,结字生动有趣,可就是给人一种刻意、做作之感。

图片刘宿 15岁

再比如这件隶书作品,用笔简便,结字古拙,有着不错的艺术表现力。类似于《好大王碑》等比较方整古朴的隶书,在国展上大行其道,这位15岁少年显然对这种套路比较熟悉。

接着来看段懿宁的魏碑体楷书作品:用笔干脆利落,方圆兼备;线条厚实,骨力十足;结字大小错落、开合变化,充满趣味。尤其是使用短线条比较多,更加凸显了字的古意。

图片段懿宁 女 11岁

这样的作品,写得很时尚,是因为国展上的楷书,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的——通过结字的变化,再加上一些线条粗细、部首大小的对比,营造强烈的矛盾感。

如此充满“心机”的作品,你相信是出自11岁小女孩之手吗?

图片吕秦语 成都 女 13岁

类似的作品,在这个少儿书法展上还有很多。或许它们书体不同,追求的风格不同,但整体来看,受时下展览的风气影响极大。

这让人想到《孟子·公孙丑上》里的一个故事:某人嫌庄稼长得慢,用手将苗一个个拔高,最终导致庄稼全都死了。这就是成语“拔苗助长”的来历。

图片王俣瞻 12岁

拔苗助长,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最终结果也可想而知。书法的学习,同样是需要遵循规律的,如果为了追求一时的成绩,而通过描摹当代人的作品走“捷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就是拔苗助长。所以,在这里我们也要给一些人提个醒:

图片胡奚铭 成都 男 14岁

首先,要告诉孩子学习书法不要着急,要一步一步来。参加展览,能够入展、获奖,当然是好事,但为了参展而学习社会上那些制作作品、设计花样,那学的只是表面功夫。书法,还是要锤炼内功。

其次,要告诉培训班的老师,教孩子书法,要教学习书法的正道,而不是教给孩子如何在展览上通过打造作品来“投机取巧”。

图片黄思瑜 南充 女 11岁

另外,还要告诉评委们,评审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切莫套用成年人书法大展的标准。那些作品固然设计精巧、书写精到,但让孩子学那一套,就失去了孩子的天性。

书法是一个需要长久积淀的艺术,积淀的不仅仅是书写的技巧,还有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审美眼光的逐步塑造。如果一开始就将孩子的审美追求带偏,最终结果注定不会成功。

图片肖尧 12岁

书法的未来究竟该如何发展,值得每个热爱书法的人去深思,但个人无法决定书法的走向。艺术思维、感受能力乃至丰富的想象力,源于个人积累。

所以说,既然还是个孩子,就应该写出“孩子样”的书法,所谓的“少年老成”,也只是故作“老成”而已。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