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西泠春拍 | 事物绀珠 骔眼甜白 ——已知市场首现之明永乐甜白釉三系小罐

 馱夫 2022-08-19 发布于福建



该三系造型小罐   为市场上已知首现
至今未见相同例子面世
当为传世孤品
为藏家宝之
...

▲2020西泠春拍 中国明清瓷器专场

明永乐·甜白釉三系小罐

lot2095

高:7cm

RMB: 1,500,000-2,000,000


在中国五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上,景德镇明代官窑瓷器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永乐时期(1403-1424年)的景德镇御窑厂,一如这个大航海时代其他领域的表现,予人一派开拓进取、探索创造的生机蓬勃景象。

其中的甜白与翠青、鲜红釉色一经面世即为世所珍,代表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成就。这批稀世遗珍无论是器物的造型、式样,釉色的品种,工艺的创新,均大大突破前代的局限,呈现出琳琅丰富的盛貌,奠定了明清御窑制瓷的基础范式。因学术价值高,为古代陶瓷集藏爱好者及鉴赏人士提供了物证资料,成为陶瓷鉴赏家在品鉴永乐御瓷经典时期所无法忽略的实例名品。



“甜白” 其名何来?

北方白瓷“ 类银似雪” , 南方青瓷“ 千峰翠色”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永乐时期官窑创烧的的纯白釉瓷器色调恬静柔润,故称“甜白瓷”。(按其谐音又翻成“ 填白” )而经查古文献真正的出现「骔眼甜白」一词可能是从万历年间而来。

“水梁宣德简, 内府境造,迄今焉青。其畴以骔眼甜白焉常。” —— 万历十七年( 1589年) 王世懋撰《窥天外乘》。

“二窑皆内府烧造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万历十九年(1591)黄一正著《事物绀珠》,其卷二十二「永乐、宣德窑条」。


《窥天外乘》专论明代掌故、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尤其其中记关于官窑器之类,亦足资考证当时之掌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后的文人笔录以及杂记之中谈到永乐、宣窑常见的白瓷时, 就袭用了“ 甜白” 这一名称。黄一正在书中并未说为何称这种白瓷叫甜白。后人多认为这种白瓷之所以叫做甜白, 是因其釉质“洁白甜净”。

近年来,学者刘新园先生考证明十五世纪时永乐白釉还未称为「甜白釉」;而至万历十九年(1591)黄一正著《事物绀珠》,出现「骔眼甜白」一词。并且刘新园指出嘉靖朝发明了白糖制法,可能「甜白」一词的出现与白砂糖有密切关系, 即永梁白釉瓷与白砂糖的颜色非常相似, 给人以“ 甜”的感觉, 故名甜白。——《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宣德官窑瓷器展览》(71-72页)

清代丁国钧编撰《荷香馆琐言》亦记载白糖的发明,因为白糖比原来的黑糖珍贵,成为晚明时兴之物,推测黄一正因此引用「甜白」描述珍贵的永乐白釉。


  事物绀珠  骔眼甜白  

永乐甜白釉不同于早期的白釉,釉色纯白,其胎釉不像宋元景德镇生产青白瓷及枢府白瓷之釉色泛蓝或青。因此无论胎体或釉色均呈现甜白色外观效果,较其它白瓷洁白、釉面质感亦与别他不同,无玻璃质感,表现出柔滑润莹,如奶酪甜美。

· 炼胎

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较其它白釉含氧化钙量低,含氧化钾量高;至于胎体则含氧化铝较高,烧成温度亦较高可以作成“ 半脱胎” , 拉坯更薄,且洁白致密密。

· 积釉

釉色莹润白中微微泛暖白色,积釉处,泛青光泽,釉面偶然显现如同青、白、灰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迎光透视釉色如玉、胎薄如纸;釉极莹润、光影照人 

· 气泡

甜白瓷釉面有无数小气泡,平均分布于釉中,当光线穿越时,散发出玉质般的晶莹。至于表面气泡爆破后所产生的凹陷,更造成「橘皮纹」特征。前文中「骔眼」应指釉面气泡爆裂形成的凹陷,甚至可比拟微细毛孔。



重臣御赐  大行其道

刘新园并论述宣德初年延烧御制白瓷(见同书,70页),相信当时白瓷还是主流。据载《李朝实录》记录了1428及1429年明朝出使朝鲜带去的贡品,首批有数目相等的白瓷与青花瓷,第二61批为白瓷十五桌。
  
宣德初年朝廷封赠重臣的礼物亦包括了白瓷,明臣杨荣在著作《杨文敏公集》中叙述自己于1426年获赐御用的笔墨及不同的白瓷。四年后他再获御赐:「白金、珍珠、钞币、白磁器……」这些记录均印证永乐窑发展的甜白瓷延至宣德朝仍大行其道。


不必胡元之旧 ,“洁素莹然” 甚适于心

永乐一朝所创新之品种,大都有此种去旧元之风格,于档案中亦可见永乐皇帝对回归儒家理学思想审美器物的支持,如《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

「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可见此种洁素莹然的白釉瓷较之玉器皿更深得永乐皇帝喜爱,这也是白瓷于永乐一朝风行的主要原因。 

此三系小罐为明永乐一朝创新之品种。直口,短束颈,鼓腹丰肩,肩上饰三圆形对称小系,圈足,平底无釉。这种小巧而隽永的器型为明代初年去「胡元之旧」趋势影响下的产物,既逐步摒弃元代各类厚重、拙实,硕大,花纹繁密的瓷器,又恢复宋代以来典雅清秀,含蓄优美的样式及风格。


型极罕  市场首现

此种永乐带系小罐形制极为珍:目前所见者均为双系,除甜白釉外,亦有青花装饰者。参见江西景德镇珠山明御窑厂遗址出土青花残片(载于《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6年,编号73)。上海博物馆另藏相类永乐青花器,器型略小(载于陆明华,《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1—4)。

玫茵堂亦藏有一件相类似的永乐甜白釉暗双系小罐。

玫茵堂藏永乐甜白釉暗双系小罐

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双系小罐



检诸著录,仅有国家博物馆藏甜白釉暗花三系罐与此件三系小罐相似。

国家博物馆藏永乐三系罐

除此以外,另有白釉三系鼓式盖罐,可资比对,例见于Kempe藏品(载于Bo Gyllensvärd,《Chinese Ceramics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斯德哥尔摩,1964年,编号664)。

以及故宫博物院藏甜白釉四系罐,虽器型不尽相同但釉色仍可为参照:
故宮博物院藏永四系罐 


另与之相近者即为永乐翠青釉三系罐,两者造型基本一致,可资参考:
故宫博物院藏永乐翠青釉三系小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