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自主阅读之例析——林黛玉《咏白海棠》 天涯明月

 zgscdh 2022-08-19 发布于四川
   诗歌该怎么读?
如果把古人今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两个追问”——谁—干(是)—啥?+谁—怎样?运用到诗歌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


    我们拿一首意韵丰富的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咏白海棠》试试——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谁干啥?)首联写诗人(林黛玉)半开竹帘半掩门,她以冰为土,以玉当盆。她这是要种海棠呢,冰为土,玉作盆,则种出的海棠是何等高洁,此亦暗示出黛玉之高洁。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谁怎样?)颔联写海棠花已经盛开,诗人认为它既有梨花的白,又有梅花的魂(孤高自守),这难道不是黛玉自己的写照么?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谁干啥?)颈联写诗人(林黛玉)的想象,眼前的海棠花便如月宫仙子缝制的白色绢帕,秋闺的怨女正好用它擦拭拭啼痕。黛玉目下无尘,孤高自许,却寄人篱下,其时又新遭父丧,则秋闺怨女非黛玉而谁?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谁怎样?)尾联继续以人喻花,写诗人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此处已花人同体矣,然则黛玉之“娇羞”究竟为何?其与宝玉虽互为知己,而两情何时得谐,心愿何时得尝呢?


     曹公的是大才,假托林黛玉的这首《咏白海棠》,不仅写出了黛玉的性格、气质,还写出了黛玉的处境(无人可以倾诉心事)。颔联自是名句,其“偷来”“借得”固是造语新奇,然读者如读过卢梅坡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自当别有会心。


     咏物诗是最需要读出“诗中人”的,诗人一般以物喻人或喻己,物之能力、品质、特点自是与人相对应,读出了“诗中人”,便是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咏海棠诗是2007年高考湖南卷的命题材料,读者如研读过王安石的《梅》,苏轼的《咏海棠》,储光羲的《咏山泉》,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考试时当别有助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