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阔飞越天地景,深情绵渺一片心 明月在心

 zgscdh 2022-08-19 发布于四川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赏读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在写诗填词上也是独树一帜。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作品具有意象特别宏大、情怀十分豪迈的特点。他能娴熟的运用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他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我们熟知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便是具有上述特点的代表作。
     然而,伟人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感。百姓的喜乐悲欢也会触动他的心灵,他的妻子杨开慧早年为革命事业牺牲,他也会时不时怀念妻子。因此,他的某些诗词又具有深情绵渺的特点。


    我们下面要欣赏的这首《七律.答友人》就是既具有宏大意象、瑰奇想象,又具有绵渺深情的代表作。
      此诗起首二句就是瑰奇浪漫的想象,写九疑山白云飘飘,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乘着清风飘然降临。九嶷山是葬舜之处,这二句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


      颔联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此处自然也幻入了作者妻子杨开慧的形象,以毛泽东的地位比之于舜,而将杨开慧植入娥皇女英的形象之中亦是恰如其分的。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毛泽东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诗人神思飞越,颈联一下子来到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浪的洞庭湖畔与橘子洲头,此刻一曲感动天地的颂歌响彻湘江大地。诗人从忆念之情转入对欣欣向荣的祖国的感奋之情。
     尾联诗人再度缅怀故乡,并激励故乡儿女再织锦绣,再创辉煌。其中“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壮阔,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


     整首诗神思激越,景象壮阔,揽天地大景于怀中。而又深情无限,低徊要眇,动人于心。是将豪放与婉约契合无垠的佳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