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雨只为望岁心

 zgscdh 2022-08-19 发布于四川

喜雨只为望岁心

苏秀道中,喜雨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创作背景

夏秋之交,天大旱,庄稼枯萎。诗人由苏州去嘉兴途中,自七月二十五日起接连下了三天大雨,水稻复苏,旱情解除。诗人怀着欣喜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七律。

首联

首联“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写喜雨,从夜感突降大雨写起,紧扣了诗题。“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的对比。睡前还是酷热不已,一觉醒来,已变得清凉舒适。诗人喜悦无限,特选了“梦回”这一时刻,来表达自己这份心情,更加突出了惊喜,诗人盼望这场雨已经很久了。“润”字含蕴丰富,不仅传达出那种浸润全身的舒适清凉感,还表现出心理上的喜悦与熨帖。

颔联

颔联“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前句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句;后句化用杜甫《春日江村》“春流岸岸深”句。诗虽用前人成句,表情达意却自然贴切。“不愁”、“且喜”二语,又在杜甫诗句上翻出了新意,达到了能生能活而自成佳句的要求。由于杜诗本身包蕴着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自然使本联也表现出体恤民生艰难的崇高感情。

颈联

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前句诗人想象这场及时雨,会使庄稼喝个饱,秋收有望;后句则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应”字、“最”字,都下得很有精神,强化了句意。“千里稻花应秀色”全部照搬唐代殷尧藩《喜雨》诗,但与后句连在一起,便是旧调翻新。听见梧桐上的潇潇冷雨,就想象庄稼的欣欣生意,前句写视觉形象,是想象,后句写听觉形象,则又是实境。诗人在这里真正做到了“脱胎换骨”、“新颖脱俗”。

尾联

尾联“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遇到了这样的好雨,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如此高兴,更何况那些盼望丰收、渴求雨水的农夫们呢?上句承前六句,以“犹欣舞”作一总结,下句以“何况”承接转进,引出“田间望岁心”,以“无田似我”者的欢欣鼓舞来有力映衬“田间望岁心”。至此,诗人与民同乐的心意也完全表达了出来,所以清代纪昀评说:“精神饱满,一结尤完足酣畅。”由于感情抒发的真挚,虽觉直露,却更觉神完气足。

读后感

这首诗读来特别轻快流畅,有如行云流水。其从谋篇到句法,都是典型的江西诗派风格,但诗写得情真意切。特别是诗人除学习杜甫的技巧外,还像杜诗一样关心民生疾苦,注意在诗歌中树立自我形象,讲究诗格,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