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末的一天,大连造船厂得到一份订单,为美国国际石油公司建造

 cxm54666 2022-08-19 发布于吉林
80年代末的一天,大连造船厂得到一份订单,为美国国际石油公司建造一个钻井平台模块。制造接近尾声。负责验收的美国船东代表史蒂文却突然喊停。他满脸通红,挥舞着手说道:“如果你们没有中国船级社6CR焊接证书的工人来焊接,我就把平台移到新加坡去,让他们来干!”

交工时间到了按分秒计算,但钻井平台上机器停转,弧光和焊火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节骨眼上,船厂车间里有这种证书的焊工恰巧全在15万吨合龙油轮上难以脱身。那边交船工期更加紧,搞不好就会被罚款甚至弃船。向外地兄弟单位求助,但传来的是焊工证已经全部过期的回复。

史蒂文长着一双冷漠的双眼,经常在验收时,提出不可思议的要求。对船厂来说,质量就是船的生命,船东代表提出刁钻的要求,并非完全不合理。就在史蒂文在甲板上对着周围的工人吹起口哨时。一个不起眼的女工递上焊接证书,淡淡地说:“这批活我来接。”

她叫丛菊红,是大连造船厂电焊车间的一名班长。

史蒂文灰色的眼睛盯着丛菊红,半天没说话,证书级别准确无误。告诉他这是一位符合要求的电焊工。见丛菊红站在他面前,不吭声,他楞了一下,迟疑地说:“先焊接试验片吧。”

丛菊红没理会史蒂文傲慢的态度,戴好手套,拿起焊把当场焊给史蒂文看。没过多久,24张试验片焊接结束,24张X光探伤片交到史蒂文手中,他颠来倒去地看了半天,又用放大镜仔细检查。合格率是100%!

史蒂文刚来船厂不久,他以为凭着证书级别会难倒中国船厂,能轻松地看中国人的笑话。他哪里知道,早在史蒂文之前,丛菊红就让各国船东心服口服。

史蒂文这种要求对丛菊红实在不算什么。在大连造船厂,只要船东和验船师看见她接的焊接代号“123”,都会立马免检放行。根本不需要再拍X光片。

免拍X光,是比利时油轮船东代表小波兰提出来的,因为丛菊红是电焊中高手中的高手。丛红菊用高超的“马鞍管”焊接技术,让他心悦诚服。这个船东代表的挑剔程度,曾让人忍无可忍。

他不但找各种理由让工人返工,一不高兴就脸红耳赤地吵闹。在油轮验收时,为了刁难中国工人,他要求在油轮的“马鞍管”上做X光检验。这下让工友们愤怒了,对着船东代表说:“简直是有意刁难!”不要说X光检验,就是肉眼也能挑出毛病。但谁都知道,他不签字,电焊工序就无法结束。

听说小波兰不想签字,丛菊红上来,当着小波兰的面,开始第一组“马鞍管”的焊接。耀眼的弧光不断闪起。现场的人紧张地说不出话。小波兰则眯着眼,袖手旁观。当丛菊红把X光片交给小波兰手上时,他的小眼睛睁得老大。嘴巴合不拢。马鞍管上竟找不到一处气孔和阴影。他不情愿地说:“合格,全部合格,以后,不需要拍片了。”

从此,各国船东只要看到是丛红菊完成的电焊,无话可说,马上签字。仅仅免拍片子,就为厂里省去好几万元。

丛菊红这身令人叫绝的技术,是用汗水和心血炼成的。是在焊火和弧光中摸索出来的。因为不会躲火,手上,身上不知被烫出多少伤疤。夏天,弧光把她的手臂和小腿烤成酱油色。汗水浸透衣服,全身长满痱了和疖子。

几年后,她的焊接技术达到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所有的心血和智慧,全部融进了闪亮的焊光和焊花中。

史蒂文根本不知道,丛菊红是大连船厂的骄傲。是国家的骄傲。在他眼睛里,这是一项高难度的焊接活。在管材与板材之间角度很小的地方烧焊,不但夹缝接口很难烧透。还容易出现气孔。就是在日本,韩国的老牌船厂里,这样的技师,也寥寥无几。

“简直难以相信,难以相信。”他睁着惊讶的眼睛,盯着满脸汗珠的丛菊红,看了半天。丛菊红心里明白,钻井平台管件的结构强度比船舶更高。船级社6CR证书上岗操作也不能说是刁难。

如此完美的焊接,史蒂文第一次碰到。在国外他也验收过同样的工程。从来没见过像中国电焊工做出的效果。签字前,史蒂文的要求又变了:“这批活,非她干不可,如果你们要换人,我就把平台移到新加坡!”

国际造船市场太像一场浴血奋战,像史蒂文,小波兰这样的船东代表比比皆是,除了基本的礼貌,在他们那里只有精心的算计和苛求。为了不必要的纠纷,为了中国工人的人格与尊严,丛菊红用实力与对手较量,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向大国工匠精神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