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递行业接下来要怎么走?

 有用的阿吉 2022-08-19 发布于江苏

也许这条路还很长吧,我总是这样想

快递也是如此,改变是为了更好地逐利,也是为了更好的抢占市场,而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

事实证明快递的服务也在愈来愈差...

倘若资本是为了服务,是为了更好地让民众更好地生活, 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东西会出来

然而资本二字,是会吃人的二字,哎,我也是有些不忿,有些无奈。

今天写这个,我知道看到的人不多,因为我向来文笔不好,也不善言谈,只是为了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然后写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许让我不至于把我想得忘记吧,

写这篇文章也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篇采访:一家非常大的医药企业,收集购买了全国各地非常之多的非常有效的药方,然而这么做,不是为了拿来治病救人,而是为了让其沉寂,拿出那些吃了就好,不吃就病的药,为的就是资本的逐利。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说下快递接下来的发展吧

其实现在只要做过快递的人都知道,快递的环节利润已经被压死,到了争夺毫厘之间的利润了,然而毫厘之间的利润是极为脆弱的,脆弱到也许将来只要有一点变故,就可能会压倒一大片的快递人。

20年极兔入场的变局就是如此,从20年到22年的今天,已经有多少快递人离开了这个行业,我无法数清,单我身边能遇到的,能见到的,就已经数不过来了。

通达系是加盟制,也就是除了分拨中转是总公司的,全国地区网点全部都是加盟制,自负盈亏。

当初这么做的好处是,这种模式能够快速起势,因为不需要重资金投入,想要加盟的人,要自己掏腰包买车租场地,雇人工,对于总公司来说,只要提供一个中转场地就好了,这样的投资也是伴随着体量来的,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建立起全国的物流快递网络,这样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然而一个行业在赚钱之后,就会有很多人蜂拥而至,以桐庐系为主的一帮亲朋好友搭建起了中国快递行业的几大巨头,他们相互是亲戚,是朋友,却也是敌人,不断地进行市场之间的争夺,打压彼此的市场空间。

市场竞争,最好的方法是价格战,快递寄件价格以每年20%左右的价格下调,弥补价格下调的方法就是夺得更多的订单

所以市场是友好的,人口的红利给予了这么多的订单,让快递这个行业依靠订单迅速起势,以量定利的快递行业就这样蓬勃地发展起来。

然而这样的发展却是有尽头的,就是快递价格战打到极致,甚至亏本抢量,只是为了完成一些所谓的指标,或者是为了争夺一些所谓的数据上的面子。

这种病态的竞争,就在20年初,极兔入场后开始了。

快递9毛钱发全国!干,干就完事了!

作为一些老牌打手,不会眼睁睁看着一只东南亚的兔子过来竞争自己的地盘,不服就干!

极兔率先出手,通达系纷纷做出回应:

1,不允许任何通达系的网点加盟极兔

2,不允许末端代收极兔件

3,不允许与极兔共配

但是,价格战是良性竞争吗?

显然不是,极兔有钱烧,背后有东南亚市场在源源不断地输血,通达系也不怕,反正亏的是加盟网点的钱,他们把价格战带来的所有痛果都付之于网点之上

结果就是把网点的派费从全国一块三的价格降到了一块,这样的降价无疑是断崖式的降价。

因为这么说吧,当年快递员的派费就是一块钱/票,网点除了要给快递员一元/票的快递费之外,还需要承担所有的场地,人员,车辆成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点还有生存的空间吗?显然没有,没有就要想办法,哪里呢?压缩快递员的派费呗,

压缩派费后,快递员就不愿意干了,不干了,网点又要瘫痪,那咋办,好似是无解的一个环节

其实也是有解决方法的,前提是自己有钱嘛,优化各个环节,但这个环节是非常不好优化的,受很多历史原因影响。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网点不做了,因为要经历持续看不到头的亏损

结果就是很多干了多年的快递公司老板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要么变卖网点,要么直接跑路不干

不过无论下面怎样,总部都是一毛不拔的,并且也不会更变任何罚款,以及其他业务指标,反而不断地加重对网点的考核和管控力度。

所以问题来了,这种竞争模式是健康的吗?

很显然不健康,不断下滑的快递服务也决定了这点,越来越多的快递被放入代收点,不被优待的快递分拣等等,都在告知大众,普通快递是个不注重服务的快递公司。

因为给的钱不够嘛,几百块钱,你拼什么命啊?

出来混,是要讲势力,讲背景的。

好吧,又跑题了。

说说后面快递怎么发展吧,实际很多快递人都知道后面的发展趋势,就跟快递网点的共配是一样的,后续会为了更好的优化环节,增加收入在收件环境基本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要干架嘛,那么就只能降低成本了,目前占据主要成本的就是最后一公里的派送和主要的运输过程,最后的一公里配送到收件人手里,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目前优化的已经差不多了,无法从整体上优化快递行业的成本。

所以就要从运输环节来优化。

也就是如何降低运输成本,如何走更短的路,将快递送入到收件人的手中

所以将来很多电商,或者看快递公司都会参考京东的模式,建立前置仓,根据大数据分析该区域消费者常用消费品类,提前将商家商品运输至区域前置仓内,该前置仓可以辐射该省或者邻省等,以最短的距离来运输货物,不及能够加快运输时效,同时也能减少揽件,分拣成本等等。

这种前置仓的建设是要讲究模式的,是要花费大价钱的,是要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和电商平台的支持的。

因为前置仓的货品一定是有限的,如果这个前置仓没有,用户下单还是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货,或者其他零散商家发货。

不过,这总归是一小部分,模式的不断优化,会解决这些问题,只要有量,综合起来运输也并不是难事。

就跟我以前常说的新末端模式一样,总有人觉得快递柜室内柜做无人驿站不现实,因为有大件放不进去快递柜。

放不进去就放不进去咯,让人单独拿就好了,只不过要借助其他工具,快递柜不就是一个工具吗?

快递柜加一个独立空间的门禁取件系统,完全可以实现无人驿站模式。

一个想法的出现,一开始不一定是好的,但是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并来不断地解决问题就好了,没有什么想法是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都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形成一个个成熟的模式。

好了,我说完了,其实说的不多,不过有想法的可以随时交流沟通嘛

我是阿吉,一个小小的快递打工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