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一定会遇到的背书疑问,130分学姐帮你解答!

 司南教育学考研 2022-08-19 发布于湖南

我只是非常普通的二本院校的应届考生,本科期间并没有什么光鲜亮丽的履历,一战上岸。如果我可以,请你也不要太焦虑。

再者:过去的经历已成事实,无论怎么担心也无法改变。教育学考研从初试到复试非常公平,并不太在意你的过去履历如何。

PS:一切经验都只是参考,请记得从实际出发和相信自己

333教育综合个人情况:132分。

我只背了5-6遍的样子。

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名词解释看错题了,有冷门的甚至热门的知识点都突然忘了。有区分度的试卷肯定需要不同难度的题,不然大家都写得出来也没有意义。

学习过程

……

在3月下旬到6月中旬一直在听网课整理笔记,期间因为还在上课并没有太多时间。6月下旬开始进入考试周了就放在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了。

进入暑假以后,因为疫情不能留校只能回家,所以其实在家效率并不是那么高。这段时间尽可能把英语基础打好,方便后期更能全身心投入两门专业课的背诵。

在7-8月粗略背了一遍中教史和教原,9月才开始真正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我走了很多弯路,尝试了网上很多方法,比如艾宾浩斯、框架、用键盘输入等等,背了一两本后发现背完没什么印象,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回到自己背教资的时候用的方法。

这个方法类似于滚车轮,我和一个同学亲测,很有用。把考点挨个在A4纸上写下来,只写考点,不写答案,就像列清单。背的时候对应着笔记/书上的知识点去背,然后盖上书,看着考点回忆着背,等下午/晚上再复盘的时候同样只看考点不翻书,看能不能回想起来,背出来就在后面打个✓,第二天再复习一次同时往前继续背。背到后期就可以一章节一章节地过,一本书一本书的过。这个方法在考教资、333、914、复试教研背诵我都是这么背的,而且能很快背完。所以实际上我的一轮333背诵从9月中旬开始,背到10月上旬就已经结束。

事实上背完一轮以后,第二轮还是很多不记得不熟悉,问过周围的同学,也有看学姐的经验贴,发现大家都这样。一直背完了三轮,才感觉似乎知识进入脑海里了。

等到第四轮开始的时候已经12月初了,这时候开始有些厌烦,翻来覆去还是这些知识点,但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坚持去记忆。12月中旬后,相比较而言背诵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政治上,所以在肖四来之前,一定要基本结束其他三门课的学习,进入收尾工作。

模拟很重要,我在第三轮结束后模拟了一次,在12月模拟了一次找司南学姐批改。不用次数太多,关键在于解决规范答题格式,拓宽思路,合理安排时间这些问题。你会发现会背和会很好地写出来,完全是两回事。

经验教训

……

其实我的背诵时间和轮数比很多人少很多,我也是听取了司南学姐的建议。有的时候你背了十几轮,不一定就比只背过三四轮的分数高。尤其是按很多学校的考试风格,题目很常规,大家基本都会,那么分数依然相差很大就是体现在表述上。学姐给我看过一些其他同学的答题,有的人写上去的话是非常口语化的,我们这门课全部都是要写字的题,没有选择题那些,就很考验怎样组织语言,让改卷老师一目了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认真想过答题的模板、格式、套路问题。

333教育综合这一门要背的书有四本,每个人觉得难背的知识点都不一样。大家普遍认为外教史最难,有非常多国家和教育家思想,有些名字都很拗口。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也会怀疑世界上真的有人能背下来这四本书吗?考上的那些学姐怎么做到的?自己背完发现,当然,逐字逐句背的话没人能背完,所以要抓关键词和关键句去背。

最大的教训就是我在背到12月下旬的时候,因为政治背诵任务的加入,发现脑子记不住那么多东西,很多333的知识点又记忆模糊了,考前我和朋友说完蛋了我感觉什么都不记得。上考场的时候有机教育学校这道题不记得,就记得一句话,但想外国思想不外乎追求自由个性那些;结构主义思潮也忘了,但知道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皮亚杰,所以把他们的一些观点写上去了;最戏剧化的是陶行知的也不太记得了,就想他的观点和杜威就是反过来说,于是也答满了。

所以333的背诵一定不能停,不然就会不经意地忘记。考试的时候看到不会的也要积极联想,尽可能规范地答满,不留空白。

一些碎碎念

……

考研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相信一些人和我一样,为了和18岁的自己和解,为了在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更好找工作。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收获都是很大的,我会安慰自己没考上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能用上,再者专业课很多内容和考编是一样的。

我没有采用例如学6天休息1天的方法,我是很难收心的类型。偶尔才会和朋友出去吃顿饭调整一下。10月中旬的时候吹了空调发烧了两天在宿舍休息了一周才好,所以身体很重要,尽量让自己不要感冒,多跑步锻炼,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也不能做到一直坐在桌前学习,找到休息和学习的平衡点很重要,但不要放纵自己。

我没有拍照记录整个考研过程,尽管平时我挺喜欢拍照记录生活的,但我提醒自己放弃这种仪式感,也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发我要考研的事,想要这一次能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说话的矮子。 

在整个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最大的一点是认识自己,比如选择学习方法,制定每月每周每天计划,都是在不断审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直面缺点,才能迎难而上,不逃避。

2022年4月8日,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地收到了待录取通知,一年备考时光终于画上了句号。

祝大家“多远都可以到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