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能与文明》系列文章品读欣赏

 巨蟹座思考者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偶读闻歌的《本能与文明》,其对许多事物的理解或许对当下有重要意义,问他为何不发表,他却认为人们追求的大多是短暂的愉悦,没人会对他思考的问题有兴趣,我便说今日自媒体发达,不妨一试,或许对部分人有所裨益,这也算不枉费思考与写作的辛苦,他仍然拒绝。而此次却找我试试自媒体发布,我自然欣喜。因我知其经济拮据,还望对其文章有兴趣之士赞赏之,或能助其继续思考和创作。

17.文明中个人面对的三个关系

闻歌 著

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是没有时间,也许还没有意识,来考虑个人与周遭的关系问题,只有当文明产生后,人类逐渐跳离食物链,个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便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于三个关系中,它们是(1)个人与个人的关系,(2)个人与群体的关系,(3)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这些关系并不是在文明产生之后才有的,事实上,所有物种的个体都面对这三个关系。在文明产生后,对这三个关系的考虑成了个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动物的世界里,个体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寻找食物以保生存,同时争夺繁衍的机会。这时,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仅仅是合作觅食,一旦获得食物,往往很快便由合作转为争夺。动物在面对繁衍机会时更常以生与死的竞争方式进行,在我们人类看来太过残忍的杀戮在许多动物群中天天上演。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与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一样,是自然选择出的使该物种得以生存与繁衍的合作机制,但自然没有解决更长远发展的问题。这也同时说明动物个体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单向关系,也即,自然决定了动物的状态,而动物却不能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规律来使自己整个物种获得比自然给予的还要多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文明带来的是更长远合作的机制和对美的认识和创造。在文明中,人与人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合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在“美”的概念下,进入个人感受的人与人关系就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体验,这些体验甚至于会使人忘记人与人关系的“本能”属性。于是我们有了“朋友”、“知已”、“仇人”,也有“比我优秀的人”、“没我好的人”等等概念表现的人与人关系,体现出“情感”或比较的因素。原始本能的“合作”或“竞争”这种个人与个人关系是具体的,而因文明而衍生的关系显得“虚”一些。

文明起步的一个最有意义的标志是交配权不再仅属于个别个体,在文明中,人与群体的关系也由具像的“王”与“跟从者”转为形式更为广泛的领导者与群体成员。群体的领导者可以是精神的、情感的,以及组织的、权力的等等; 原始的本能推动着个人在这些群体中成为王者,当然在文明的概念里,“王者”战胜别的潜在对手,必须具有必要素质,实现对群体的“保护”,即,使群体成员在这个群体中变得更好。


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在文明出现之后才变得具有主观意义,这时,人似乎不再限制在大自然为人类划定的范围和框架下活动了,人类想利用的自然规律数量好像远远超出了自然“原本计划”给予人类的,并且从人类文明的当前阶段及其体现的趋势来看,人类想认识与利用的自然规律也是无穷的。人的主观性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与其它物种非常不同,例如在地球上,可能没有别的物种像人类这样从地表到太空,对自然的认识有这么深远,同时,人类对地球的直接影响也可能超出了过往地球上的所有物种。


一个人的生命中,这三种关系所占的比重与他的价值追求往往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关注他与别人的关系,那么他可能是过着“平淡”生活的人,或者说在普通人的眼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不是“人中龙凤”。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关注人与群体的关系,那么他很可能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个“有所追求”的人,或者说只有当自己在某一范围之内成为领导者才能有成就的感觉。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人类突破限制的开拓者,其快乐的源泉是认知的增长。

但是几乎没有人是上面单纯的三种情况,而是三种情况的混合,并且在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混合的比例也会变化。一个人成长的特征是“人与人关系”的关注度下降,一个人在人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准只有他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声明
本文章所有权归贝博文化所有,未经贝博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贝博文化”。违反上述声明者,贝博文化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