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文学史:十八世纪文学

 遇事明言 2022-08-19 发布于甘肃

一 启蒙文学 

​启蒙主义

       ​18世界欧洲发生了启蒙主义运动。思想旗帜是理性,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而深刻的思想变革,其批判的锋芒横扫整个封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宣扬“天赋人权”,提出自由、平等作为社会关系的准则,揭露教会的黑暗腐朽、宗教迷信和迫害,主张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宣扬无神论或自然神论。

○艺术特征

1.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作家以自然神论甚至无神论为武器,从根本动摇了封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使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更具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2.人物塑造复杂化

      启蒙文学主人公通常是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身上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也呈现出多种矛盾,显示出更为复杂的人性内涵。

3.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启蒙作家有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整个启蒙文学都带有富于理性精神的“阿波罗风范”。

【补充另外说法】启蒙文学特点

1.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深厚的哲理色彩

2.理性色彩浓厚,人物形象性格单一。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

3.较强民主性,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正面描写对象。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

4.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哲理小说,游记体小说,正剧,家庭世态小说等)

5.真实自然的创作风格

○文学成就

1.扬弃了古典主义对体裁的高低之分,文体形式多样化。

      ①小说方面,形式多种多样,有书信体,游记体,自白体等。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法国哲理小说成就最突出。

      ②戏剧方面,创新突出表现在市民剧的形成上。打破了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不遵守“三一律”运用散文语言创作,开创了话剧先河。

      ③诗歌方面,长篇诗句在席勒、歌德手里取得了辉煌发展,《浮士德》是18世纪文学的压卷之作。

2.艺术手法多样化

       如使用“外方人”的视角关照社会,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波斯人信札》

​二 感伤主义文学

​       最先产生于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颇有影响。强调感觉和情感,着力描写个人内心感受,渲染中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作品充满感伤情调。

代表作家有劳伦斯·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感伤主义

​       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其蒙运动中出现的文学思潮,又称主情主义。感伤主义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它首先出现于英国,因其排斥理性,崇尚感情,又可称前浪漫主义。

      感伤主义强调并夸大感情的作用,主张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情感丰富是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依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泰恩、哥尔德斯密斯、格雷,法国的卢梭、伏尔泰,俄国的卡拉姆津,德国的里希特,海涅等。

​三 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1.英国

丹尼尔·笛福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敢于冒险,追求财富的创业精神,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抱负。

   ①文学史上第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 

   ②他的冒险精神,坚强毅力和进取雄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风貌。

   ③作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在他身上又体现了资产阶级个人占有观念和殖民主义思想。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通过英国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岛一系列幻想国家的非凡经历,对英国社会状况做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2.启蒙意义,格列佛怀抱着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借对外的了解来讽刺、否定英国现实社会。

   3.艺术上以幻想的方式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童话世界,又处处不忘对现实针砭,讽刺手法不落窠臼,或象征影射,或直接抨击,或对比,或反讽。

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自称自己小说为“散文体的滑稽史诗”

              (李尚信《欧美文学史》)

劳伦斯·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哥特式小说

       ​18世纪末流行于英国,它产生的原因与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和理性精神的幻灭有关,从而转向神秘野蛮的中世纪。这类小说往往以阴暗、荒凉的中世纪古堡为背景,描写恐怖,暴力,神怪,淫乱,充满神秘气氛。哥特小说的开创者是华尔浦尔,他的代表作为《奥特兰托》,此外拉德克里弗夫人的《尤道弗神秘事迹》,刘易斯的《僧侣》等都是流行作品。哥特式小说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流行盛广,他的兴起对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一种促进。

2.法国

孟德斯鸠 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启蒙哲理小说

             (了解即可)

伏尔泰《老实人》

卢梭

《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忏悔录》

【补充】

百科全书派

​        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撰《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派的主编是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世纪病”典型形象

       ​“世纪病”典型形象孕育于18世纪末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风行于19世纪初,蔓延于20世纪世界文坛的一种文学现象。“世纪病”典型形象概括了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年轻主人公的精神特征。

       这些贵族青年富有才华,但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这种情绪和心理实际上对应着因急剧的社会变革或动荡而产生的不适应感和失落感,即一种“ 无可名状的苦恼的感觉”。

       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勒内》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形象。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缪塞的长篇小说《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19世纪“世纪病”文学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名篇,法国作家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是20世纪“世纪病'文学的上乘佳作。哈洛尔德、奥涅金、沃达夫和默尔索是“世纪病”患者的典型代表。

3.德国

       德国启蒙文学代表、民族文学奠基人(问他为什么是奠基人,回答123点)莱辛 《拉奥孔》《汉堡剧评》

   1.戏剧创作。喜剧作品《明娜·冯·巴尔赫姆》通过普鲁士军官巴尔赫姆的艰难婚姻,张扬市民出身的军人地位,讽刺当时普鲁士国王的专制统治。市民悲剧《爱米莉雅·迦洛蒂》,通过迦洛蒂父女的是以生命完成的无力反抗,从道德上否定了统治者的残暴,也反映了市民的软弱性。

   2.美学贡献。《拉奥孔,论诗和画的界限》第一次在西方美学史上明确区分诗和画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指出绘画等造型艺术应选择最精彩的一瞬间加一表现,诗作为语言艺术应该展示时间上连续不断的动作,以情节冲突为表现对象,使文艺创作从宫廷趣味中解放,有毫无生气的静观境界转向表现激烈冲突的人的行动。

   3.文学理论贡献。《汉堡剧评》辑录一百多篇戏剧评论,主张德国应有自己的民族戏剧,提倡写作市民悲剧,反映德国社会现实,反对一味模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号召向莎士比亚学习,还讨论了进化说、三一律和性格塑造等问题,为德国民族戏剧的发展指定了正确方向。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       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

       (18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其名称来源于运动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他于1770年在斯特拉斯堡与哥德相会,后人认为这是运动的开端。这个时期,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导

       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他们美学观点的核心,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特点

席勒 《阴谋与爱情》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书信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是以书信形式为基本表达途径和结构格局的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环境心理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封封书信的形式来实现的。书信体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增加真实感。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卢梭的《新爱洛依丝》等。

●《浮士德》
○五大悲剧
1.知识悲剧
​浮士德对脱离实际的书斋生活感到绝望,与魔鬼靡非斯特订约,漫游世界。
2.爱情悲剧
与少女玛甘泪相爱,造成她一家人死亡悲剧,内心痛苦。
3.政治悲剧
浮士德进入皇宫,国家四分五裂,皇帝贪图享乐,让浮士德召唤美女海伦幻影,出于嫉妒,浮士德造成爆炸,昏倒在地。
4.美的悲剧
浮士德与海伦结合,象征着北欧近代文化同古希腊文化融汇。生下儿子欧福良,象征拜伦。欧福良纵身飞天,坠地而死,海伦消失。说明古希腊文化自有时代内容,不能复活于当代。
5.事业悲剧
浮士德决心围海造田,建立理想国度,可被“忧虑”所伤,行将就木,听着挖坟的声音,以为是群众在劳动,喊了一声“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死去。灵魂升天。

○浮士德形象
①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       浮士德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特有的局限性。从歌德自我精神探索和欧洲知识分子奋斗历程中,歌德提炼出来五个阶段,以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以一贯之,推动浮士德人生发展。经过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探索阶段,概括了欧洲宗教改革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整个历程,然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浮士德只是满足于个人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也只局限于思想领域,一旦面临现实困境就选择逃避,而不是反抗,其最后的理性王国也是建立在掠夺和占有的基础之上,这在客观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
​②体现了人性的双重性

​       浮士德不满足于既有的生活,他时常沉迷于名利、地位和权势之中,虽然最后摆脱了现实诱惑和个人欲求的束缚,但是他抵达理想世界的曲折过程,本身就说明了其人性内在冲突的存在。浮士德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体现了歌德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以及歌德对人类终将走向至善的坚定信念。


※“浮士德”形象的精神内涵:概括了欧洲资产阶级三百年间的思想探
        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他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道路。他在思想探索的途程中,否定了脱离实际的知识追求;否定了低级的官能享乐和狭隘的生活;否定了为封建王权服务的政治幻想和从古代艺术中寻找理想的美的意图。最后肯定了以集体劳动改造自然、创造普遍幸福乐园的理想。他的生活道路概括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至十九世纪西欧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全部历程。

         总之,歌德通过《浮士德》这部诗剧,以史诗的规模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肯定了人类追求理想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地位和价值。

○魔鬼靡非斯特形象

       靡非斯特是《浮士德》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其脱胎于欧洲的历史传说,但已不是传约统的反面人物。在诗剧中,这一形象超越了传统的魔鬼原型,表达了新的意义。

①靡非斯特作为浮士德形象的对立面而存在,代表了恶。

        靡非斯特是虚无主义、悲观主义、颓废主义的代表,是欲望的化身。靡非斯特蔑视理性,仇恨人类,自称“恶是其本质,对社会和人类持悲观、虚无的态度,概括了新兴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者贪婪、冷酷的精神特征。

②靡非斯特是激发浮士德不断进取的动力
       正是因为靡非斯特引诱,浮士德走出了书斋,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踏上了不断探索的人生之路,所以,他客观上推动着浮士德向善的发展。歌德借靡非斯特之口,揭露和嘲讽现实中落后、丑陋现象。总之,靡非斯特身上,也同样体现了歌德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浮士德精神/对浮士德精神认识/体现出来的人文理想
​(1)永不停息的人生探索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主人公浮士德永不停歇的人生探索,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学史上称之为“浮士德精神”,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人生。

        ①浮士德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永不停止,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悲剧,他仍然能继续自己的人生探索。

        ②浮士德不断追寻至善,从追寻个人爱情,到服务于宫廷,再到追寻古典美的世界,发展到与大海争地,开辟荒滩为人类安居乐业而奋斗。

         ③浮士德肯定人的作用,肯定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做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而不断追求真理,最后领悟人生的真谛,即劳动和实践的可贵,领悟到“人必须每天每时去争取生活与自由。”

       “浮士德精神”的核心就是不断进取,肯定现实人生、以人为本的精神,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的精神特征。

(2)寻求真理的探索历程

(3)浮士德的难题

(4)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作用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灵革命与社会实践,感官之爱与艺术之美,共组一种平衡的生命观照。它们共同驱使超越自己的人迈向善。而最终,绝对完美的善,却是在上帝手中,要通过上帝的恩宠才能获得。

        浮士德没有忘记自己恪守的原则和他人性的本真,这使得他有着战胜诱感的力量,去恶向善,排除欲的干扰,最后在理想国的实现下攀升进灵的境界,在此突出了人性中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作用。他的灵魂未被靡非斯特所带走,而是在上帝的天使带领下进入天堂。这也就代表着善良最终仍然战胜了邪恶与丑陋。浮士德的尸体最后是由上帝派出的天使们抬向了天国,得到了光明,使上帝获得了胜利,这要归功于浮士德的乐观向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人格精神,这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胜利,也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总之,《浮士德》的创作历时60余年,熔铸了诗人全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体验,是其历经毕生探索而得出的思想艺术总结,其他作品则是这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它也代表着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上与《荷马史诗》和《神曲》齐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