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一聊今年貌似很火的影像RTK,实用还是噱头?

 gfergfer 2022-08-19 发布于辽宁
今天,结合个人的实际体验来聊一聊今年热度较高的影像RTK,就当为大家排个雷。
  • 两年前,RTK产品的卖点是惯性测量,使得仪器不用整平就能倾斜着测出准确坐标,解决了靠近房角信号差、伸出房檐就能固定的最后半米的信号问题,也解决了很多因为遮挡或者错位导致点位无法直着测出的疑难杂症。

  • 一年前,RTK产品借助北斗卫星系统组网的辉煌成就,开启了五星十六频时代,搜星数从20、30直奔40 ,卫星信号直接拉满。

  • 今年,RTK行业炒得火热的无非就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影像RTK(有的也称为视觉RTK),宣传RTK测量迈入了影像测量时代。

然而,这真的不是噱头吗?

下面来谈谈个人的亲身感受。

市面上生产的影像RTK一般包含了两颗摄像头,一颗位于接收机底部,用来辅助进行点位坐标放样,像素一般200万左右;另一颗则位于接收机侧面,用来对目标环境进行拍照,经手簿软件进行影像处理后获取目标点位的绝对坐标。

底部那颗用来辅助放样的摄像头还挺有用的,从传统放样界面的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升级成了影像可视化放样,提高了找点的效率

这里主要还是想聊一聊侧面那颗用来进行影像测量的更高像素的摄像头。

首先,机身设计。

举个例子,用于影像测量的摄像头像素最高的是某厂的500万像素,在千元级手机像素都平均有1000多万的今天,这个像素似乎毫无诚意,用着廉价的配置,却打着时髦旗舰机的名号来提价。

图片

(某型号影像RTK摄像头配置)

而且,个人认为,RTK用户几乎都是跋山涉水的外业工作者,加上这样一颗“眼睛”,似乎破坏了接收机的坚固防护性,今后在树林灌木中穿梭的时候,怕是要时刻担心镜头会不会被刮花吧?

其次,实用性。

我们知道,RTK是可以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近景摄影测量则可以获取目标的详细纹理与几何信息,影像RTK可谓是这两种技术的有效融合。等等,这种方式难道不是和带RTK功能的无人机一模一样?

当我亲自上手,尝试用影像测量功能去获取某个屋檐内的房角点的时候,立马呆住了。。。

先要在待测区域附近测定几个特征点并拍照记录(拍照 做像控),然后就是长达数分钟的影像处理过程(空三 影像拼接),处理完之后在成果影像上选取到待测的房角点,然后获取它的坐标。

拜托,我就想用新功能测量一个房角点而已,你让我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而且还不知道获取到的坐标精度到底如何?

这时候仪器商可能会解释,不只是能测这一个点的,您拍摄的区域可以稍微大一点,拍完之后再去测其它的,这些照片回去处理就行了,然后内业直接获取这部分点的坐标。

这。。。我是不是还应该在拍照区域测一些检查点,用来检验坐标精度?

个人感觉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一种坐标获取方式,但实用性较差,反而会一定程度上拉低测量效率。

最后,创新性。

原先只带有单点定位GPS的无人机,需要做大量的地面像控点来保证精度,而在给飞机增加了RTK定位模块之后,像控点数量大大减少,甚至可以利用高刷新频率的定位板卡来实现免像控测量。这无疑是无人机航测行业的一个创新,带来了一次巨大的进步。

而给原本就是单纯用来获取毫米级精确定位的RTK产品上增加一个摄像头,这并非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实用性并未得到提升,反而增加了用户的成本负担。

广大测绘人对于RTK产品的最大期望是什么?

信号,信号,还是信号。

在房檐、树荫、山区等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固定解,比一切花里胡哨的功能都来得实在。

想必各位经常使用cors账号测量的读者,近期多少会感觉到cors信号的不稳定吧。网传的说法是因为近期大地磁暴过分活跃,影响了电离层,从而干扰了卫星和通讯信号。

这或许确实是外界的不可抗因素,但据我的实际体验,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下,不同厂商的旗舰RTK产品,使用同样的cors信号源,仍然体现出不同的抗干扰能力。

大点的国产RTK厂商就那么几家,大家的主要硬件参数有可能一模一样,但集成方式和核心算法的差异,则会最终体现在稳定性和实用性上面。

少搞些花里胡哨,实用才是硬道理。

by测绘营地 
2022年4月17日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