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痿独取阳明” 为《黄帝内经》 经典理论之一,从阳明论治痿病每多凑效。
说明阳明经是阴器的组成部分。
宗筋指的是前阴,即阴器,阳明对其有润养作用。
说明阳明患病,则阴器也会痿废,所以治疗用药时多加入通调阳明经的药物,如柴胡、升麻、白芷、党参等,补气通阳,兼有甘温除热之义,治疗的重点在于“通”而不在于“温”。
所以根据以上论述, 从 “治痿独取阳明” 论治男科痿病可以确立两大治法, 即 “通补阳明” 和“清阳明湿热”。 ![]() 陈某,41岁。因勃起欠佳一年就诊。 刻下:大便溏泻,乏力异常,四肢不温,,畏寒怕冷,食欲不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弦细。 辩证:脾胃阳虚, 损及肾阳 治宜:补气通阳,兼以壮阳 拟方:党参、白术、肉桂、干姜、茯苓、木香、砂仁、制附子、炒薏苡仁、炙甘草、红景天、淫羊藿 二诊:服药七剂,功能好转,其余不适改善。随证调方,继服七剂,症消病愈。 本案患者症状表现如大便溏泻,乏力明显,食欲不振,四肢不温等符合“阳明虚”的特征。故采取“治痿独取阳明”的“通补阳明”之法。 方以党参、白术、甘草补气通阳;肉桂、干姜、砂仁、制附子温阳散寒;茯苓、炒薏苡仁健脾祛湿;木香尤善于行脾胃气滞不适,疏通全身气机。 红景天温通血脉,还可补气、补血、补精血;淫羊藿补命门、强精气;两者互用为治疗宗筋不举。 以上十二味药共用,共达通补阳明、温阳散寒、温达宗筋之效。 [1] 黄帝. 黄帝内经·素问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8), 88 - 89. [2]石 志 超. 论 阳 痿 治 从 阳 明 [ J]. 河 北 中 医, 1989(1): 33. [3] 高兆旺. 通补阳明治阳痿求要. 陕西中医,1995,16( 11) : 527. [4] 张宗礼,司福全. 阳痿从脾胃论治. 吉林中医药,2002,22( 3) :7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