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中至尊的小物件,明代皇亲国戚当随葬品,清代成了宫廷陈设器物-今日头条

 建安视觉 2022-08-19 发布于河南

2022-08-19 21:02·建安视觉

在中国古代瓷器类型中,有这样一种小口、短颈、腹鼓圆、腹胫瘦长的瓷器物件,从宫廷到民间,人们谈起时,无不津津乐道,赞口不绝。宋朝的皇帝用它宴请讲经的官员,明朝时的皇亲国戚、郡王、公主将这件瓷器当作死后的随葬器使用,而清代的皇宫权贵又将它用作重要摆件,陈设于厅堂之上。

梅瓶,中国古瓷中常见的一种造型,是对小口、短颈、丰肩、窄胫这一类造型瓷瓶的统称。“梅瓶”这一雅称,直到清末《陶雅》一书中才出现。梅瓶的近足处微外撇,形成了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因而受到人们长久的喜爱。

陶瓷界中的行话“卧器不如坐器,坐器不如立器”,而立器中又以“梅瓶”为至尊,“梅瓶”为啥被称为瓷中至尊?是其制作难度大的缘故吗?不是,是它的使用功能引起的。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大量广泛使用在辽、宋、金、元时期,尤以辽宋为盛。从目前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来看,梅瓶的作用有贮水器、储酒器、随葬器、陈设器等若干项使用功能。

  陶瓷器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生活用具。梅瓶的最初用途可不是用来插花和欣赏的艺术品,梅瓶作为盛水器,在契丹民族时期就开始出现,“契丹人”运用制瓷技术,生产出了一种储水器,也就是目前被陶瓷界经常称作“鸡腿瓶”的梅瓶。

这种被后人称为“鸡腿瓶”的瓷器,开始时作为水的储藏和搬运的容器,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这种小口、丰肩、长腹、瘦胫的造型,为梅瓶造型的发展奠定了雏形。

梅瓶的发展到了北宋与元代晚期,其作用已不再是单一的贮水器,梅瓶已成为盛酒容器,宋、金时期的梅瓶器身多书有带有酒字的词句,如“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古代的官宦和文人雅士大多嗜酒如命,爱屋及乌,对酒的痴迷自然波及装酒的瓶子,因此,梅瓶也成为诸瓶至尊。

到了明代,梅瓶虽仍被用作储酒的容器,同时还被皇亲国戚、郡王、公主当作死后的随葬器使用。北京定陵明神宗万历皇帝、皇后的陵寝,江苏江宁安成公主墓,山东鲁王朱檀墓,江西监中县礼部尚书徐琼墓等。这些墓葬都有1至4只梅瓶出土,这或许是以梅瓶表现丧葬形式上的等级制度。

清代的梅瓶很少在墓葬中出现,此时的梅瓶基本上是以传世器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中国古代瓷器类型中,这种小口、丰肩的瓶子,被约定俗成地称为梅瓶。这种称呼,源自民国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王建安 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