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尊是贪婪的解药

 狐眼碌碌 2022-08-19 发布于广西

南朝人王洪轨,上谷人。上谷,就是现在的北京延庆。

王洪轨在晋寿当“一哥”(太守)时,贪财好物,大肆收受贿赂。

行多夜路遇着鬼。终于有一天案发,听说上峰要查办他,王洪轨非常害怕,潜逃到了南京。

这事就这样划上了句号。躲过一劫的王洪轨后来当上了青州和冀州的刺史。

爬起身“重新出发”的他,夜深人静,想起在晋寿时弃官潜逃这一人生滑铁卢,非常后悔,一种叫自尊心的东西苏醒过来。

他下定决心,从今之后,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收的礼坚决不收,当然,不该办的事也坚决不办。

书上说他“更厉清节”。“清”者清廉也,“节”者节操也。他警钟长鸣,牢牢记住自己摔过的跟斗,恪守清廉节操。

王洪轨变成一个时刻内求于心的人,严于自律。后来打了败仗,他深感自责,在野外找了一块地方,举行隆重仪式,祭祀战死的将士。

他对每个死者都呼唤一遍名字——并不是只有美国人才尊重“每个人”的,给他们一一洒酒献食,痛哭不止,以至于身体不支,竟一病不起,一命呜呼。广设茵席,杀三牲,招战亡者魂祭之人人呼名,躬自沃酹,仍恸哭不自胜,因发病而亡。”)

这个王洪轨起家也很有意思。他与南齐皇帝萧道成一起镇守新亭时,冲锋陷阵,经常以身体为盾,替萧道成挡箭。

萧道成说:我自己有盾牌,你照顾自己得了。

王洪轨说:天下没有我王洪轨没关系,但千百万老百姓处于乱世之中,一刻也不能没有您老掌舵,拯救他们出水火。

这情商,啧啧!

“帝甚赏之”。这样的部下,怎么可能不赏识呢,换成我也会。

萧道成

皇帝待人,给黄金珠宝、绫罗绸缎、艳妇美人都不算真赏识,只有给官当才是,因为这表示对你信任,官给得越大,越是把你当左臂右膀。

于是王洪轨当了晋寿太守。大概是觉得皇上对自己太信任了,于是心里那个“坏小孩”跳了出来,就有了贪墨的故事。

萧道成的确对王洪轨信任有加,犯了这么大的案,仍一样“以为腹心”,王洪轨得以东山再起,当上青州和冀州的刺史,才又有了后面的“更厉清节”。

白居易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看来,作为历史人物,死在什么时候很要紧。

王洪轨改过自新,留下令名清誉,既是个人修行,也可以说是造化之功。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所谓“本性”的改变,有许多看扁、看死的说法,如“三岁定六十”“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狗改不了吃屎”等等。

贪婪无疑是人的本性之一,一大一小两个苹果给三岁小孩选,大都会去拿那个大的。孔融让梨之所以被人传诵,正是因为它稀罕,不符合人的本性。但王洪轨能脱胎换骨,说明这种本性只是难移,并非不可移。

像王洪轨这样洗心革面的例子不少。北魏有个大臣叫甄琛,年轻时刚被推荐当上公务员时,每天沉溺下棋,通宵达旦,让仆人帮他举蜡烛。

有一次仆人打瞌睡,甄琛抄起棍子就打。仆人说:您离开父母到京城来,要是读书,我给你举蜡烛不敢推辞,现在日夜下棋玩游戏,难道这就是你当初的志向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甄琛如醍醐灌顶,幡然悔悟,跟学者许赤彪借书疯读,学问长进飞快。

人都是有自尊的,不是谁都愿意安贫乐道,但谁都有不愿“为物所役”的自尊,所以赚了钱的人常常说“钱是王八蛋”。这自尊在心里埋着,王洪轨属于自悟,而甄琛则是因“当头棒喝”激发出来。

但就算是当头棒喝,还得自己有那份悟性。

唐初名将长孙顺德,收受别人的绢丝。唐太宗很生气,在大臣朝见时,他说:我们有些领导,很喜欢绢丝,我不知道他要这么多绢丝干什么,收了一匹收两匹,收了两匹收三匹,收了三匹收四匹。我今天让他一次收个够,赏给长孙顺德同志10匹绢丝。来人,把绢丝搬过来。

你想像得到长孙顺德当时的情形。侍从把一捆捆绢丝垒在他面前,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有人问李世民为什么不杀了他。

李世民说:“他接受我赏赐的绢,比受刑还严重,如果毫无愧疚,那就等同于禽兽了,杀了也没用。”(“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尔,杀之何益!”)

我想起小时候到同学家作客,他母亲拌了很多香菜,煎了两个鸡蛋,他五六岁的弟弟嘴馋,不断伸筷子。他母亲瞪了几次仍不停筷,气得拿起盘子扣到小弟碗里:“我让你死吃!”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孩哇地大哭起来。

长孙顺德属于知耻之人,知道皇上对他是“恨铁不成钢”。他痛改前非,还为自己取了个名号“明肃”。在任泽州刺史时,他针对收受贿赂开展专项整治,毫不容情,赢得大家的称赞。

上述的故事,都出自孔平仲的《续世说.自新》,感觉它比许多宏篇巨著还有意思。(完)

其他相关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