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对对村(14):东黄水~西黄水

 茶香飘万里 2022-08-19 发布于山西

资料来源于《阳曲县融媒》:

东黄水

东黄水位于阳曲县城城东12千米,三面环山,古称五龙镇,以五条河流汇聚于此而得名,又以村内有东西南北中五堡而曾名五堡村,后因雨季山洪暴发,河内卷入大量泥沙,黄水滔滔绕村南而过,改名东黄水村。

东黄水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历经沧桑巨变,现在村中东西大街上很难找到古店铺古院落,但有两株古槐(人称唐槐)仍巍然屹立,西街一株仅存树干,直指苍天,东街一株依然枝繁叶茂充满生机,见证了东黄水千百年来的历史。

东黄水镇位于县委、县政府驻地黄寨以东20里,紧靠太原盂县公路,交通方便,利于人力、物力集结。而且村镇又大,水源充足。在这里设立支前指挥部非常适宜。

太原战役阳曲后勤指挥部旧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现存三眼砖挂面正窑,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从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的解放太原战役期间,阳曲县的工作重中之重是“全员动员、搞好支前”。

1948年8月太原战役打响后,为了保证部队的供应,中共晋中党委第1地委决定,以专员薛同连同志、副专员彭伯州同志负责,组成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负责动员和组织所辖10个县的支前工作,指挥部设在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为同前线部队取得密切联系,保证弹药、器材的及时供应和抢救伤病员等工作。又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军分区武装部长郭固邦任司令员,晋绥军区后勤部刘大煜任参谋长,阳曲县委副书记郭守瑞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忻州武装部亢耀卿同志任作战部长。

为了保证支前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共阳曲县委、县政府,遵照晋中区党委第1地委指示,成立了“阳曲县支前后勤指挥部”和“支前前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华国锋任后勤指挥部总政委,县长张天槐任后勤指挥部总指挥。县委副书记郭守瑞任支前前线指挥部政委兼安葬委员会主任;县委委员、县武装部长刘玉双任支前前线指挥部指挥。为了和1专署后勤指挥部取得密切联系,县后勤指挥部也设在东黄水村办公。县后勤指挥部下设一室、一处、一部、三站、四科、六队。即秘书室;事务处;前方大队部;柴站、粮站、草站;动员科、器材科、供应科、组宣科;前方担架队、前方运输队、前方救护队、后方担架队、后方运输队、后方勤务队;另外还设有阎军投诚招待站。

1948年8月,西北野战军七纵队的七旅、十旅、十二旅、独三旅,陕甘宁边区警备二旅和地方部队独一旅等解放太原大军,浩浩荡荡地先后开进阳曲县。东黄水、西殿、故县、东盘威、西盘威、河上咀、红沟子、石城、洛阳、赵庄、辉家沟、会沟、王兴坪、上阳寨、下阳寨、店子底、西黄水、南岭坡、北岭坡、磨石等数十个村庄都住满了解放军。当时兵无粮,马无草,部队首长十分着急,要求阳曲县委千方百计尽快解决供应问题,以解燃眉之急。

从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的解放太原战役期间,阳曲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民动员、搞好支前”。县委书记华国锋主持召开县区干部支前动员大会,决定县委、县政府的大部分领导同志随部队活动,随时把部队的紧急要求向驻地群众动员并立即向后勤指挥部报告,村村建立支前指挥部,每个村派一名县、区干部亲自抓,具体动员粮、油、菜、柴、草和组织民兵、民工的工作。

1948年10月17日,解放太原外围战役中的牛驼寨要塞争夺战展开后,县后勤指挥部提出了“我们多流汗,部队少流血”的口号,阳曲县东山地区的群众积极行动,组织起来支援前线。送水、送饭、送木料、献门板,2000多名群众川流不息,一夜之间就给阵地送去1000余根椽子,2000余块木板,10000多条麻袋。专署后勤指挥部下令,要求各县将老百姓家中存放的棺材全部动员出来支援前线,这条命令向阳曲人民传达后,经过动员,不到三天时间,阳曲县的人民群众就把1443口棺材送到上、下阳寨安葬委员会驻地。

从1948年10月5日,县委、县政府支前机构建立后,组织全县人民投入解放太原支前工作开始,到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加支前的青壮年共8126人,计有前方担架队2905人,担架488付。前方运输队1460人,骡驴1153头。前方运输大车341人,骡马299头,大车134辆。后方担架队2080人,担架463付。后方运输队2136人,骡驴1668头。后方勤务队66629人,其中妇女31655人,儿童17735人(其中女儿童7464人)。第一阶段砍柴的506人,计工21726个;第二阶段砍柴的506人,计工17710个。第三阶段砍柴的1258人,计工35891个。修高脚路的1605人,修大车路的4594人,修汽车路的14818人。运送草料的19168人,转运伤员的5695人,牲畜2890头。后方妇女勤务队28986人,运器材的965人,计工8773个,牲畜1860头。转送棺木的13380人,牲畜210头。临时动员81123人,畜工76500个。部队临时动员15420人,畜工212902个。总共支前群众达95300余人,总服务工21564408个。总共支前畜力9960头,总计畜工2563345个。共向部队供应小米250万斤、谷草670万斤、门板95485块、大小檩条71271根、棺材1443口、梯子193架、其它物资如铁锅、铁锹、锄头、切菜刀、风匣、麻袋共38种,共4461件。至于烧柴,就无法统计了。

在支援解放太原战役中,阳曲县牺牲干部3人、民兵20人、民工14人、担架队员3人、群众5人。伤残民兵11人、民工20人、担架队员1人、运输队员1人、群众16人,总共伤亡94人。

从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太原解放,阳曲人民在支援解放太原战役中,涌现出功臣、模范444人。其中大功52名、中功35名、小功165名、两好97名、模范干部95名。

以上数字显现了阳曲人民在支前工作中倾其所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也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是民心所向的正义事业。

西黄水

解放太原时,西黄水村置于风格梁炮楼之下,直线距离仅1公里。当时太原兵临城下,阎锡山顽固不化,狂想自信,认为他的东山防线会沟梁、风格梁、牛驼寨,碉堡林立,坚如磐石,易守难攻。不料我方一边佯攻,一边发起了多种多样的政治攻势。地下党员王三槐在阎军内部做挖解工作,与此同时,我方指战员在前沿阵地对敌喊话劝降、讲政策、送食品,告知阎兵前面阵地已给你们送上食品,饥饿难忍的前线阎兵听到喊话早已心动,不愿再为阎锡山卖命,当看到阵地上送下了那么多好吃的食品,他们早已垂涎三尺,再也忍不住了,便纷纷爬过战豪,冒着枪林弹雨,越过封锁线抢食品,边吃边跑归顺我方,一批批阎兵就这样投降过来。

更值得弘扬的是支前模范村——西黄水出了两名奇女子,她两是支前路上的巾帼,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送信任务。

这封信是关押在西黄水村刘九存家的降将赵承绶的参谋长曹近谦执笔写的。由赵承绶亲笔落款签名,规劝阎七十一师起义。送信人选十分慎重严谨,经地下党组织再三摸排后,得知西黄水村贵元只老婆在太原混得很好,与官方人士经常往来和五姑娘闫慧卿、赵承绶的二姨太常在一起打麻将、吃饭,关系非同一般,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由华国锋点将。

在一个天气阴沉的下午,华国锋带警卫员张德来到西黄水,登上距风格梁直线距离仅三四百米的寨马头(今凤凰寨)视察了我方向风格梁碉堡的阎军指名道姓喊话、投食品后,就回到村内大庙上找来村干部刘瑶,指示快把贵元只的老婆找回来,安排送信事宜。华国锋点将完毕,就又忙其它支前工作去了,送信一事交给他的警卫员张德联系,由太原工委城东北分工委王天明等人和东阳曲城工部长韩廷珍安排。事情总是这样凑巧,阴差阳错,天意所至,共产党为民打天下,感动了上帝,原本要选乔拴英,结果叫回来的是王秀林。

原来西黄水村有两个贵元只,一个是田贵元,另一个是刘贵元。组织上要选的是刘贵元的老婆乔拴英,可巧合的是找回了田贵元的老婆王秀林。经地下党组织派员又进行调查,结果这两个贵元只的老婆,都符合送信人的条件。乔拴英一副富态相,28岁,一经包装打扮就是一位高贵少夫人,最主要的是她与闫慧卿五姑娘和赵承绶的二姨太是牌友。而王秀林的背景对我方也十分有利,她出生在太原上北关,嫁给在阎军工厂担任校枪员的西黄水人田贵元,而田贵元的四弟又是兵工厂的制枪工程师,这一背景为王秀林提供了选送信人选的基础,经了解她二人正是当时我党培养发展的地下党员对象。

送信人选经上级审查批准,决定两人同用,乔拴英、王秀林领命后,深知责任重大,要保证完成任务,必须机灵、精细、大胆、严谨,于是她俩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打扮。乔拴英以太原商家店铺少奶奶身份把头发精心修饰,面部浓妆,衣饰洋气,显出了贵妇之气质,王秀林扮作诚实、稳重、带有土气的村妇,假称是赵承绶家的佣人(保姆),入城理由是赵的二姨太身怀有孕,城内缺食品,让她出城来采购食物,为二姨太补身,然后她在大竹篮里装上煮熟的鸡蛋和猪头肉蛤蟆夹蛋,上面盖上了一块白毛巾。

城东分工委领导王天明、韩延珍给了她俩一些大洋,让他俩过卡时打点,大洋买路,并再三嘱咐“你二人要保证完成任务,组织上已安排了人,暗中护送你们,大胆去吧!”

次日晨,乔拴英把信用黑纱布包好卡在头发里,王秀林把备用信藏在她的隐秘处,在我方人员的护送下徒步进城。她俩人路经青龙关卡时,我方已安排了熟人顺利通过,第二关卡阳曲镇,第三关卡新城均以对口令通过,第四关卡尖草坪大北门,虽然把守很严,但她俩到达城门口时,午时已过,两名看守无精打采的手拄枪杆,背靠城墙站着,还有几名阎兵可能是午饭没有吃饱,半迷封着眼晴蹲在城门角下应付差事。这些守门兵看到一位阔太太领着一个手提大竹篮的跟随要进城,那两个拄枪的阎兵一起堵住她二人一边问话,一边浑身上下搜查,这时她俩表面镇定,内心却惊慌,好在心中早有准备,按照了事先的设计,对答如流,没有漏洞,在搜身时乔拴英给王秀林使了个眼色,王秀林故意把竹篮掉在了地上,篮内食品露了出来,香喷喷的猪头肉蛤蟆夹蛋吸引了守门兵,饿极了的守门兵一齐拥上来,露出了求食品的笑脸,忘掉了搜查,这时乔拴英发话说“王保姆,快把那好吃的分给兄弟们。”随后她又向给了阎兵几个大洋,守门兵有吃的,有花的,一时得以满足,这时拴英、秀林机智地向守门兵摆了摆手,加快脚步进了城,赶到国师街的一个院子里,找到了赵承绶的二姨太,二姨太什么也不让他们说,只告知她俩另一处地址,让他们速去,她随后就到,不一会儿,三个女人在约好的地点见了面,她俩把信件交给了二姨太,二姨太急切地问:“老赵还好吗?”她俩回答:“很好,共产党优待俘虏,他是大官更优待。”接着二姨太告她俩说:“赵承绶被捕后,阎锡山日夜派人监视,家里成了最危险的地方,来时千万要小心。”这第一封信顺利地交到她的手上,由二姨太转交给阎军第七十一师参谋长孟璧,她俩送信任务顺利完成。

为了加快七十一师策反进度,城东北分工委又派出地下党员韩宽小前往,交第二封劝降信连同金戒指交给二姨太作为信物,与此同时,敌工部也派人直接前往七十一师进行接洽。

两方面合力做工作,七十一师决定起义。1949年4月22日拂晓,七十一师以接受新任务为名,按约定时间秘密撤离,将正面15余公里宽的阵地,全部交给了我二十兵团,我军径直冲到了现在的矿机附近。这样一来,阎军城北的防御阵地变成了解放军攻击太原的前沿阵地。

七十一师的起义,为解放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完整保存了炼钢厂、太原兵工厂、发电厂等重要工业基地,迎来了全面解放太原的曙光。

在西黄水村天主堂北厢房的墙壁上横七竖八托满了血手印,多少年来永不消逝。解放后,这一处房子做了学校,几十名学生在这间教室里上课,谁也不愿挨墙坐,学董(村内管教育的人)派人用石灰把血手印粉刷覆盖,说来也奇怪,有一个很明显的血手印,刷上一层又显印,再刷一层还显印,刷来刷去盖不住。年年刷岁岁显,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手印更明显。殊不知这是仇恨的印记,它无声无息地告诉后人,想当年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争,英烈用他的血托下的印记,这鲜红色的血不能白流……

后来学校搬迁,教堂的房子改建,虽然血手印不见了,但这一红色的印记却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这血手印是谁托的,又是怎样托上墙去的?故事还得从人民解放军攻打风格梁说起:

194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7中队12旅59团、60团和傅作义的一个起义师近2万多人,先后来到西黄水向风格梁发起攻击。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我方伤员连续不断从风格梁阵地运送回西黄水程家大院程际应家成立的战地医院进行抢救。在程际应家做过医院的墙壁上至今还留着“精心治疗,安心休养”安慰伤员的标语。

刘宝荣的母亲张秀梅后来教育她的子女说:“不要忘记共产党、解放军,今天咱们能过上好日子,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那年咱家是解放军的大灶房,专门给战士们做饭,早上有300多名士兵吃饭,可打完仗回来吃饭时仅仅留下一二百人。说着说着老人家动情了,泪水流了下来,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为什么一天就少了100多名战士,谁都能想到,一部分战士献身阵地,一部分送去了战地医院抢救,一部分特重伤员转入后方医院。这张秀梅家一个300多人的军灶,一天减员100多名士兵,那20000多战士在总攻风格梁激战中要伤亡多少人呀,惨烈呀!惨烈!

当风格梁战斗发起总攻后,伤员数量猛增,战地医院从程家大院扩展到天主堂北厢房,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外科大夫缺少,手术没有麻药,止疼药更谈不上,包扎伤口、取弹片、动手术只能用盐水冲洗,重伤员有的躺在地上,有的还在担架上轮着手术,轻伤员手托墙璧站着等包扎,一个个手印就这样托在了墙上。当时寒秋将至军医、护士却忙得满头大汗。每做一个手术,我们的伤员都是铮铮铁骨,口咬毛巾,闭住气握紧拳,忍疼求解放,如此的场面,血的见证,更加激励了西黄水人民的支前决心,全村近1000多人全部投入了支前。

西黄水村的群众和外来担架人员同心合力,往返风格梁前沿阵地把牺牲了的战士抬回来安放在天主堂对门,张贵喜、张英的两个大院中,一个挨一个排起来,排不下了,再放第二层。有的战士还瞪着眼睛,真是惨不忍睹,令人落泪……

根据上级安排西黄水村村干部王相、陈际禹组织老木匠(人称万能师傅)王巨成和刘锦星、程振秀等五人连明赶夜制做棺材,把全村每家的门扇全用完,还把西下庄庙上的厢房拆掉,大约做了三个多月才陆续不断的把全部牺牲了的战士入殓,又配村民护送到洛阴临时安葬处安葬。解放后烈士英灵迁入县烈士陵园,有很多牺牲了的战士至今不知道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