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帝与龙井茶

 闲云野鹤qpab3u 2022-08-20 发布于浙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贰拾肆》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828字 | 阅读需9分钟

图片  
龙井茶能够享誉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茶皇后”,应该说与乾隆皇帝有意无意的推广是分不开的。
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地方,尽管关于茶叶种植究竟起源于何时说法不一,但中国饮茶历史悠久。茶叶也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上自天子贵族,下至文人雅士,无不将饮茶作为陶冶情操和生活品质的一种象征,由此也诞生了一大批“名茶”。

在环绕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有一个名叫龙井村的地方,那里盛产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绿茶,龙井素有“绿茶皇后”的美誉。特别是近代以来,龙井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而这一切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与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喜爱分不开,可以说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闻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龙井茶的起源及发展

杭州西湖种茶、产茶的历史悠久。现有史料中明确记载西湖产茶的是陆羽的《茶经》,“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钱塘即在今浙江杭州,天竺、灵隐二寺则位于今西湖西,当时天竺、灵隐寺的僧人已经开始在寺庙附近种茶。可见杭州产茶的确切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自此之后,历代史书对于杭州产茶均有记载,“岁贡,见旧志载,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现今著名的龙井村即紧邻天竺之地,此处所载之“香林茶”“白云茶”可能即是龙井茶的前身。

图片

龙井村

图片

                                 龙井茶

  龙井地区种植茶叶是从宋代开始,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就写有《游龙井记》的著名篇章,描述作者路过杭州与辩才法师品茗、赏景的经历,文中极力赞美龙井泉,大概此时秦观与辩才法师所品之茗,就是用龙井泉水泡的产于龙井地区的茶叶。到了元代,龙井一带的茶叶逐渐开始声名远播,元代儒学家、诗人虞集的《游龙井》一诗对龙井地区茶叶有着详细的描述:

杖藜入南山,却立赏奇秀。
所怀玉局翁,来往絇履旧。
空余松在涧,仍作琴筑奏。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
入门避沾洒,脱屐乱苔甃。
阳岗扣云石,阴房绝遗构。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薝蔔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讲堂集群彦,千蹬坐吟究。
浪浪杂飞雨,沉沉度清漏。
令我怀幼学,胡为裹章绶。

可见当时龙井一带风光旖旎,景色优美,因此文人僧侣皆来此赏景饮茶,诗文中明确记载龙井不仅产茶而且茶的质量很高,对于茶叶的采摘、制作也均有记载和描述,其描述与后世龙井茶基本一致,只是此时尚未出现龙井茶的专称。

笔者通过对史料的搜集,发现“龙井茶”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明朝初年。元末明初文人唐之淳(13501401)著有诗集《唐愚士诗》,其中有《雪水烹茶》一诗:“乞得银河水,来烹龙井茶。枪旗开雨叶,风浪熟天华。玉液渗云旗,寒铛独煮时。一瓯醒酒困,谁道愧粗儿。”唐之淳是今浙江绍兴人,他能够接触龙井茶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

明代著名养生学家、藏书家高濂,生于钱塘县,晚年隐居西湖,写下著名的《四时幽赏录》,里面对龙井茶称赞不已,“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时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凉沁诗脾。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可见其对龙井茶的喜爱,同时也可以看到作为养生学家的高濂,对于品茗的讲究。

明代戏剧家屠隆(鄞县人,今宁波人氏)对于龙井十分喜爱,在其《考槃馀事》中对龙井有一番描述:“不过数十亩,外此有茶皆不及,大抵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此外在其《龙井茶歌》中亦有对龙井茶的描述:“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文武每将火候传,调停暗合金丹理。茶经水品两足佳,可惜陆羽未知此。”可见此时龙井生产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此时对龙井茶的产区、焙制、质量都有一定的讲究。

明代龙井茶的名声逐渐扩大,除了出现于文人笔下,方志中对于龙井茶的记载开始大量出现,对于龙井茶的质量也颇为称赞。“一曰食货,为盐为茶,各县皆有,然唯钱塘龙井及老龙井其品甚高,富阳者亦佳,出于余杭径山者最多。”可见此时的龙井茶已经成为当时有名的茶品之一,并且在产品的等级品次方面也已经有了区分。

“茶,出老龙井者,作豆花香,色青味甘,与他山异。”《钱塘县志》对于龙井茶亦有较为详细的描述,重在强调龙井茶的颜色、味道,以及正宗的产地,即现今之龙井村及周边数村所产龙井最为正宗,品质最高。

图片

                    老龙井御茶园里的御龙泉

    随着时代的更迭,可以看到史料中对于龙井的记载从最初的产茶地,发展到后来的对龙井茶的品质、颜色、味道等的详细描述,背后反映的是龙井茶种植、生产的扩大化、专门化,并且这些描述与今天人们对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评价基本一致。

明代龙井茶虽有声名,但比较局限于杭州一隅及周边地区,像高濂、屠隆等称颂龙井茶的文人学者,他们的籍贯大多是杭州本地或者杭州周边地区,其他很多称颂者则主要是在杭州为官时接触到龙井茶。

到清代康熙年间,龙井茶开始进入宫廷成为专供皇室饮用的贡茶,但即便此时,龙井茶只是众多贡茶中的一种,尚未获得后来享誉全国的声名,真正对龙井茶的地位和传播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一代帝王乾隆。

图片乾隆皇帝与龙井茶

清代皇室饮茶之风盛行,皇帝对品茶更是情有独钟,茶几乎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对于品茶都非常喜爱,而且十分讲究。

康熙皇帝曾南巡太湖,在品尝碧螺春后将其定为贡茶,留下一段佳话;一向严苛的雍正皇帝对于品茗造诣颇深,时常将茶叶赏赐给他的宠臣,以示恩宠,可见茶叶在当时具有很深的政治含义。乾隆皇帝继承了皇祖、皇考的爱好,并多有创新。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与茶叶相关的故事,其中与龙井茶的故事最为著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尤其喜欢写诗,据统计,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其中描写茶叶的就有四百多首(这还不包含诗中带有“茶”字),作为一位日理万机的最高执政者,能够写如此之多的茶诗,可见其对于茶的喜爱之深,乾隆皇帝从一代帝王的生活情趣出发,写出了其茶事、茶情、茶境。在乾隆皇帝的茶诗中,龙井茶诗的数量很多,这与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喜爱是分不开的。

此时的龙井茶较之前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质量的大幅提升,明代文人袁宏道曾经评价龙井茶:“余谓龙井亦佳,但茶少则水气不尽,茶多则涩味尽出,天池殊不尔。大约龙井头茶虽香,尚作草气,天池作豆气,虎丘作花气,唯岕非花非木,稍类金石气,又若无气,所以可贵。”此时的龙井茶尚作草气,还有一些缺陷。
 

图片

              龙井茶,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而雍正《浙江通志》中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苐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可见历经时代的发展,到了清代龙井茶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次是产量的增加,史料在提到龙井茶时,大多有“所产不过数斤”“然所产不多”的记载,到乾隆时期龙井茶的种植范围有所扩大,产量也有了很大增加。

“乾隆时期,各省例进方物,茶叶一类,……浙江巡抚进龙井芽茶一百瓶,各种芽茶一百瓶,城头菊五箱。”由浙江省进贡的龙井茶就有一百瓶,如果再考虑到官方民间的其他消费,龙井茶的产量较之前代确实增加了不少。龙井茶产量与质量的提升,为乾隆喜爱龙井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皇帝为什么对龙井茶情有独钟不得而知,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可以肯定的是他喜爱龙井茶的时间很早,乾隆皇帝曾效仿祖父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巡视各方,四处游览。根据史料和《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中记载来看,他曾四次前往杭州西湖,观采茶、品龙井、赋诗文,对龙井茶赞赏有加。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在西湖观看龙井茶的采摘、焙制后,诗性大发,写下了《观采茶作歌》的诗篇: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朅览民艰晓。

应该说在此之前乾隆皇帝已经听闻过龙井茶甚至在皇宫中品尝过龙井茶并且对它非常喜爱,否则不可能在第一次南巡途中特地去参观龙井茶的采摘和制作。随后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他都于南巡途中到龙井产区参观,可见他对龙井茶的喜爱。

皇帝六下江南,四次专程到龙井茶产区参观、品茗,并写下数篇龙井茶诗,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他酷爱龙井茶,尤其对“雨前茶”颇为喜爱,并且专门赋诗一首:
新芽麦颗吐柔枝,水驿无劳贡骑驰。
记得西湖龙井谷,筠筐老幼采忙时。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随处可见他对于龙井茶的描写和赞赏。也正是因为乾隆皇帝的喜爱,龙井茶的地位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除了亲自前往参观、品茗,乾隆皇帝在龙井茶的用途和泡制方式上也有所创新,最著名的要数重华宫茶宴(或者叫三清茶宴)。重华宫是乾隆登基之前的潜邸,他登基后为增强重华宫的风雅,别出心裁地创设了茶宴的社交活动,自乾隆八年(1743)始,每岁新正召集内廷大学士、翰林等人在重华宫赐茶宴联句。乾隆皇帝往往另作律诗一二首,命人刻匾悬于崇敬殿内檐,至乾隆六十年(1795)时已挂满四周。就是在这样的茶宴中,龙井茶出现了新的用途和泡制方式。

图片

 《乾隆南巡图》(局部) (清)徐扬/ 绘

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载:“杭州龙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者为贵,后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沦之,微有香,而未能辨其味也。高宗命制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沦茶,有诗记之。茶宴日即赐此茶,茶碗亦摹御制诗于上。宴毕,诸臣怀之以归。”乾隆皇帝从最初以“雨前茶”为佳品到后来将“明前茶”定为头纲,并规定以此为贡品,龙井茶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龙井茶的泡制方式上,乾隆皇帝独创“三清茶”,将佛手、梅花、松子冲泡龙井茶,其味一绝。

在《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中有专门写“三清茶”的诗篇,更多的记载是乾隆皇帝与廷臣及内廷翰林共同品鉴“三清茶”,亦留下不少佳话。除了皇室享用外,乾隆皇帝经常将龙井茶赏赐给大臣、翰林,以示恩宠,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说明乾隆对龙井茶的偏爱,同时暗含很强的政治意味,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被赏赐者很受皇帝欣赏,前途无量。他也时常将龙井茶赏赐给外国使臣和使节,表示对他们的恩赐,龙井茶成为外交中使用的一种“国礼”。

龙井茶成为皇帝与大臣、中国与外国之间社交的赏赐,更是皇帝的一种恩德,所以,乾隆时期,龙井茶的地位、身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图片

乾隆御制剔红《三清茶》诗茶碗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除了皇室贵族大量饮用龙井茶,民间饮用龙井茶之风同样盛行。清人范祖述在《杭俗遗风》中有对杭州茶饮的记载:“茶坊之盆菊,今已无可赏”,“吴山茶室,正对钱江。各庙房头,后临湖山,仰视俯察,胜景无穷,下雪初晴之候,或品茗于茶室之内,或饮酒于房头之中,不啻置身琉璃世界矣”。此时茶室遍布杭州,品茗赏景成为文人雅士生活品质的一种象征。

到了清代,尤其是乾隆以后,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推崇龙井茶,甚至在军国重务、政治外交中我们都能够看到龙井茶的身影。

图片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历史贡献

龙井茶能够享誉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茶皇后”,应该说与乾隆皇帝有意无意的推广是分不开的。

图片

乾隆钦点的御用老茶树——十八棵御茶,如今成为西湖龙井的象征

乾隆皇帝对龙井茶最大的贡献就是使龙井茶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使得从前在民间只受文人墨客青睐的茶品转变成为供皇室贵族饮用的珍品。由于清王朝对于“贡茶”的品质要求极高,又促进了龙井茶质量的提升以及产区的保护,反过来更加强化了龙井茶的品质和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了龙井茶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喜爱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宣传推广效果,统治者个人的偏好,不仅决定了宫廷消费品的种类和质量,还对社会风气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前往龙井产区观茶、品茗,写下了大量有关龙井茶的诗篇,进一步推动了龙井茶在社会上的风行。乾隆皇帝在龙井茶饮用上的创新,同样对龙井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扩大了龙井茶饮用的人群范围,而且使得龙井茶成为代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象征,进而形成了一股社会风潮。

可以说乾隆皇帝成就了龙井茶,提高了龙井茶的地位,促进了龙井茶的传播;龙井茶也同样成就了乾隆皇帝爱茶的美名。就如同乾隆85岁传位给嘉庆时,一位大臣不无担忧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乾隆皇帝则笑说“君不可一日无茶”,或许是对他爱茶最好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