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糕刺客”弱爆了!这些明拿明抢的“强盗”,网友:看一次,刺痛一次!

 普象工业设计 2022-08-20 发布于上海

高温难耐的8月已临近尾声

这个夏天除了有史上最“热”气候

还有无数个使我口袋萧瑟的“雪糕刺客”

满怀9月的期待,

和对一整个夏天的迅速告别!

才知我的天真有多被“刺客”商家们喜欢!

图源:@热情用尽了.(食物说明)

“刺客”想要刺痛你,怎会只出现在夏天?

必须是得悄无声息、全方位、重拳出击!

精、快、准、狠!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和你身上莫名出现的淤青一样,一按就疼!

而这些隐藏在生活里“杀手、土匪、强盗…”

象君今天要和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留有日后精准避雷!

01

水果“强盗”

如今不斟酌一下

就敢随意踏入一家水果店

想吃就拿,也不询价的

那收入一定是以“爽”作为计量单位的

图源:@小浪花超凶

水果的价格从来不是根据品类而定

产量、品质、大小、汁水、甜度......

都能改变水果的定价

看似平平无奇,十分常见

可能稍一不注意钱包就被“洗劫一空”

《极限挑战》中,某期嘉宾去购买水果就让我们惊叹道:什么天价水果能卖600多?网友:“这么一看,一天600吃饭确实不够”

当然还有类似我这样

生活中对物品的斤两数毫无概念的人

不被“洗劫”几次,根本不会上心

实力打脸......别骂了,已经在学习了!

类似“某果园”这种直接“明抢”精品水果店

从此之后,那是一概不入

不要和我说味道更好

家里什么条件,现在什么环境

家楼下那连门面都没有的水果摊他不香吗?

这“大道至简”的装修,“朴实无华”的货品

和淳厚的老板、质朴的塑料袋包装

嗯...买它,一定不会出错!

图源:@耶耶不耶

对不起,暗杀从来都是悄无声息

不起眼的门楼不代表不能卖贵价水果

买前,问清价格,才是王道!

作为广大社恐一员

请各位购买前,进行多次内心强暗示

“面子不值钱,水果才坑钱”

02

快餐“流氓”

作为大城市打工一族

每天出入高级写字楼

坐在清凉舒爽的办公室

但,这不代表我们个个都是高收入人群呐!

不知道是谁给了广大商家错觉

图源:@池小姐的带饭日记

家门口还能买到15一碗的炒饭

公司附近消费从未低过20甚至30块

这还是用了红包

且不讲究干净又卫生的情况

图源:@sky

象君曾和小伙伴

在公司附近吃了一顿称重的快餐

2.98元/50g

看着个位数的价,菜又能有多重呢?

想着再怎么拿

一个小女孩的胃口能有多大!

撑死也就20、30?

图源:@我怎么又饿了

呵...果然还是天真又烂漫

一上称,45块!?

关键还吃完了

那一刻,象君的伙伴

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我是不是传说中的大胃王?”

除此之外,像是麻辣香锅、麻辣烫等这类

称重类型的餐饮店

无不受到群众吐槽

动不动50、60一顿饭的价格

对于兢兢业业的996人群来说

吃完三餐等于一天白干!

图源:@sky

03

商场“土匪”

最近的40°C的高温着实热的让人难受

被雪糕“刺”到荷包空空

想着“抠搜”点空调费

去商场蹭波空调乘个凉

图源:@CC今天干了啥

商场嘛,商店逛不起,餐厅吃不起

这延边卖的“小零食”总可以来点尝个鲜

不买不知道,一买吓一跳

有网友晒出了他在商场买的话梅

图源:@吴二GO

象君直接看呆,两颗话梅竟要54块!

瓶上的标识,不是160一斤

而是160一两,1600一斤

贵到怀疑人生!

空调费没省出来,还折进去了更多

图源:@吴二GO

可在商场里,被零食所伤的岂止话梅

那些散落在低价商超里

自以为负楼层是平价餐厅的位置

看起来像童年小卖部里的散装零食

居然都是隐匿的”悍匪“

图源:@tsttttttt

一位宝妈在带孩子逛商场的时候

小宝贝就被透明罐罐里的糖果吸引住了

妈妈觉得这你我小时候都吃过的橡皮软糖

应该花不了多少钱,要不就来一点?

一扫码77块5!

这和童年的糖有啥不一样?

图源:@小芋头妈妈

还有网友购买的能“一眼见底”的水果干

总共花了116元

店员还吆喝着“物美价廉”

打扰了,是我不配,这就去搬砖!

图源:@下铺阿豪爱偷吃

这些小零食之所以能从广大消费者中获利

除了看似普通的食物

还有就是部分商家的标识不清所致

看似给到了货物对价

但他可能按“两”的方式计算混淆认知

缩小字号,使“g”看起来像“0”

又或是上下间距错开的价格签

无形中,就瞒天过海,引你消费

图源:@锥星女孩 不行咱就去地铁乘凉(哭)

04

药店“杀手”

很多时候,我们身上有点小毛病

我们都会选择去药店买药

一方面是因为可以使用医保

另一方面,则是不知道该吃什么药

去药店可以询问药师

可进了药店随便开几副药就能花个上百

图源:@TA

虽然药店都是明码标价,不存在“刺客”一说

可毕竟很多人对于哪里痛

是胀痛、刺痛、绞痛还是酸痛等

“疼痛”的认知都统称为“肚子痛”

这样触及到知识盲区

该吃什么药买什么药,也只能询问药师了

现如今同类型的药,品牌之多

哪种药效好,副作用低

进口药和国产药有没有区别,有哪些区别

这里面的“学问”也都多了去了

小白又如何从清晰的价目表中所得

(当然还是很多良心药店真心给市民提供服务

这里也只是多指通过贬低所要购买的药物而去推销高价药

实则药效还达不到常规药的哄骗行为

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较为容易识破和拒购

但许多长辈们会天然对“白大褂”这一行头产生极强信任感)

图源:@我系美少女啦!

05

贵价牙膏才是钱包收割机

最近几年走进超市

发觉牙膏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

曾经15-20元的价格已算是高价

现在既然能有百元以上的牙膏!(吃惊脸)

之所以可以定如此高价

除了人们对于口腔问题越来越重视

另一方面就要数新消费带来的高溢价

“我牙膏,人们生活必备怎可不入局?”

时下通过营销高功效

披上华丽外衣,瞬间提高level

谁还没被牙膏广告弄的是五迷三窍

可这些功效真的值如此高价吗?

众所周知,牙膏50%都是摩擦剂

从来不会属于高价之列

一支100g的牙膏成本也就只有1.5元

贵价牙膏也不过是在美白、防蛀、止血这类

所有牙膏都会“有”的基础功效上

锦上添花了一下

具体能带来多少效果

肉眼都无法分辨,更不用说具体价值

以及其他一些听来就觉得不可思议的功效

更是“智商税”一般的存在

有这些钱,与其做个冤大头

不如定期去口腔医院做个清洁修复

分分钟给出一口好牙

06

一入“美业”深似海

这里就不说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医美

从简单的美发说起

我想应该无数人都会感同身受

图源:@Eric Zhang

每当在不熟悉的地方

打开手机寻找一家合适的理发店

这难度堪比彩票中奖

首先,得查看一遍人均

其次,还得看评价描述

最后,还得研究一下哪位发型师性价比高

光是高级Tony、总监Tony、

设计Tony、技术Tony......

就已经搞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了

谁看谁不迷糊

好不容易选好的Tony老师

可能到了理发店,就会和你说:

"不好意思哦~Tony老师可能要等很久哦~

要不给您换一位吧,Alex老师技术也很好哦~“

好的,成功进入第一坑!

图源:@克克Keke 600块剪的头发

坐定了下来,就会从洗发-护发-烫染

每一个流程,全方位精心推荐

“我看你脱发严重,这个产品护发好哦。”

“这个染发剂是进口的,不伤头皮哦”

“办卡充500送100,超级划算”

也有全程尬聊

期望以此促成一位长期光顾的忠实顾客

社恐人士表示,以后我的头发我都自己来!

还有要算的就是美甲行业

在某点评上,所有的美甲店基本都49.9起头

可去了店里,这价的颜色连我妈都看不上

再去看看其他色版,瞬间100、200

贴个甲片,按手指头算

跳色加50,做个法式,贴个钻再来100

一套下来,感觉全身都被扒了层皮

然而这“贵妇美甲”基本存活不过一个月

图源:@M-

连象君家乡三线小城

价格都得百位以上

可能人均“包租婆女儿”

所有人都有钱又有闲......

07

谁家没几个共享充电宝?

近年来共享经济是最热且最容易暴雷的概念

处在漩涡之中的“共享充电宝”

可不就得在其中整点“幺蛾子”填补血仓

打从他出现开始

就在一刀一刀收割你的钱包

起初的“免押金”,以及1.5元/时的价格

对于只需要短暂租借给手机续电的人来说

虽然性价比不高,但足够的便利

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尝试使用

但是用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

这共享充电宝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你可能会发现,当你租完充电宝

换个街区,就找不到同类型的归还仓

眼看着他从10跳20跳30......

图源:@漓玖

又或是在你想归还的时候

却找不到一个有空余闲置的仓口

最后只得卖断带回家

话说你们家中躺了几块这样的充电宝?

图源:@杨巅峰颠风杨

出现故障,却还能租借的也很多

当你租了半天的充电宝

结果到最后发现手机一格电也没冲上

还被扣了钱,联系的客服像个机器人

气到最后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随着共享充电宝越来越普遍

它的价格市场却越发的混乱

没有任何预示的涨价

时常会发现,一个街道隔条马路

价格就能相差1块钱

图源:@上观新闻

而在中心一点的位置,无论几线城市

价格都能上升到4元/小时、3元/半小时

几个小时下来几十块就默默从钱包划走

这可能是地方之间“最平权”的产物了吧

图源:@星空。

而最致命,是它的价格标准

只有在你扫码租借完才能看到

如果想要租划算些的

那你就得多试几个投放点

本以为的便利,最后却成了麻烦

很多网友会说,量力而行

没有消费能力就不要去购买

可是,如果所有的美食和体验

都不能照顾到大部分人

只留给占比少数的有条件之人

那我们平时的劳动付出又是为了什么?

是只为了背房贷、保三餐、储蓄教育基金、

抚育下一代,然后将就此生?

如今的大多数人

眼看城市的楼越来越高

高档奢侈品引进的越来越多

生活方式种类也层出不穷

可不对等的收入

却越来越害怕进出到这类场所

平时不敢轻易参加同事聚会

周末最好的休闲方式是宅家

偶尔想给自己一点补偿

却发现外面早已发生巨大改变

营销的品质高价产品不断挤兑市场

廉价商品被迫停产减量

而我们一出门即被“袭击”得体无完肤

这才引发群众对高价产品的集体抗议

出现类似“雪莲卫士”这样的簇拥者

过度的营销只会增长产品的成本

并不会带来更多稳定的消费者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

只有让民众都消费得起

才不会只是短暂的“繁花绽放”

企业也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