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5个灵魂问题,说透小米股价97%的迷局和坑

 新媒体营销讲师 2022-08-20 发布于北京

利益往来说明:没有买小米股票,短时间内也没有计划持有;最近2年没有和小米有经济项目往来,写文章只是从旁观者角度剖析小米市值及未来核心竞争力问题。

小米破发,我想从核心价值力角度看小米市值问题,为便于讨论不妨约定几个假设前提:

假设前提1:市值是变动的,不排除阶段性的做局、经济形势、企业热点话题炒作等众多元素的影响,但我们关注的是:相对稳定的长期市值问题。

假设前提2:市值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基础标准的;

假设前提3:小米市值不管是否被高估低估,不代表它就是一家糟糕的公司;

假设前提4:小米还想活6年+;

为用户创造价值是小米活下去,也是其他企业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股价市值是在创造价值的前提下,利益相关方对未来预期的一种看法和表达。

创造价值的关键是靠组织这个物种,它的核心竞争力来保证。也就是企业能够活下去在功能层面体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执行层面表现为有没有核心的竞争能力来保证能够创造价值。

小米做起来,4把斧:

  1.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窗口期,势能强(需求急迫)、低端市场蓝海;

  2. 社群营销,炒作!有效抓住微博、QQ空间等平台的营销红利;

  3.  拼接技术元素,关注设计感、低成本、走规模的套路;

  4. 融资能力,讲故事能力,资本的加持;

小米市值和核心竞争力问题:

讲的故事与现实距离,有点大

小米的定位到底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资本市场拷问直接关系到小米的估值,也是最具争议的点,说按硬件企业估值也就百亿美元,如果能按亚马逊这类企业市盈率估值,那将超过千亿美元。从目前市场用钱来投票的结果来看,大家更多认为小米是家卖硬件组装的公司给出估值。

招股书也显示:小米营收由2015年668亿元、2016年684亿元,2017年的1146亿元。其中,大部分收入只是来自智能手机销售。智能手机部分分别贡献其总收入的80.4%、71.3%及70.3%。

雷军采访时表示:“小米有点像苹果,但更像亚马逊,同时又有些谷歌的味道。”这是掌舵者心目中的“三不像”,暂时还搞不清楚。

红米撑门面的日子能扛多久?

近几年,小米的销售业绩中红米占比超过50%。2017年小米全年出货量为9141万台,红米手机的出货量超过7300万台。低端品类占比过高的小米,未来的发展是什么?对外宣称小米的黑科技,IOT,是不是只是个梦呢?

团队给人“路跑跑”印象

这里的团队,包括投资方、创始团队,以及利益的相关方。

小米董事会授予雷军15亿美元奖金,大约是100亿人民币的奖金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疑问。小米66%为新股(Primary Share),34%为旧股(Secondary Share),即原股东卖出。晨兴资本卖出627,257,000股股份,晨兴资本减持受争议最大,套现超过100亿港元。

给你的感觉是? 为什么不将更多的钱用于技术的研发,用于未来的企业成长呢?是不是说创业团队跑累了或者有懈怠的风气蔓延呢?

林林总总行为给公众感知印象,这样的印象,也会让大家对小米未来的发展存疑。存疑不同程度反应在股票价值评估上。

业绩是不是真逆转?

在2016年,可能是小米内部最痛苦、最黑暗的一年,销量陷入谷底,市场地位被挤压。雷军在小米路演中说,小米走出低谷有三板斧,1,夯实基础,打基本功;2,线上走到线下,打通新零售;3,全球铺开。通过补课,小米迅速实现了脱离低谷,恢复高速成长。

那么那么不妨追问是:

1.什么样的原因,让一家企业展在谷底的时候能够迅速的,短时间内的逆转?

2.这样的逆转是真的科学性的增长,还是为了上市,采取相对短视的打激素的行为呢?

在遇到销售危机后,小米团队采取通过渠道和代理的分销,加大市场的占有额度和压出货量。2017年末,公司存货余额的增长远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2017年销售增长67%,但存货增长了96%至于代理商手里的库存及实际销售内幕,目前还不得而知。

雷军心中的“恶梦”源于投资的凡客诚品在创始人承认销售下降、市场疲软后,媒体和用户对其抛弃是毫不犹豫的。2016年的雷军是急切逆转认知,不惜一切代价,恐惧成为下一个凡客诚品的。

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核心竞争力,是这个转型年代企业和组织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要面向未来,正如贝索斯所说,将组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未来十年不变的方向上去。

通过锻造核心竞争力能够在未来为用户及社会创造价值。

伟大的企业,不仅仅是在当下市场中能够为用户来创造价值,更多的是布局未来,可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

所有的这一切的前提是核心竞争力。

追问一下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技术整合能力?

是它的设计能力?

还是研发能力?

可能,也许……..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物种一样,它最后能不能活下去,不取决于当下的体重,当下的市值,更为重要的是有没有面向未来环境竞争下的生存能力.


技术成为重要的稻草!

在这个技术跌宕和发展的年代,技术研发的缺乏将会错失掉未来。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更多的是在浅显应用层面整合,而在涉及核心技术,关键资源的获得上都呈现战略性的缺乏。小米核心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且重视不够。例如AI、芯片、区块链等部分技术。

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3月,小米研发费用分别为15.12亿元、21.04亿元、31.51亿元和11.04亿元,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26%、3.07%、2.75%和3.21%。这个比例不仅低于美的、格力等硬件企业,与百度、阿里巴巴等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不能有效的理解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表面的现象、短时的胜利冲昏头脑的大有人在,没有看到流行背后实质性的东西。、

例如拼多多,对外宣称社交电商新平台。我看到的拼多多本质就是一家网络营销(社群营销)公司而已,营销花费占整个运营费用的80%以上,可想而知谈何售后服务、产品选择等保证。

拼多多的钱被用来进行市场工作,并没有去关注源源不断为用户能够创造价值。所以我对拼多多的未来存疑。

结语:小米的市值是否会继续走低?拼多多能活多久?唯品会困境能解套不?盒马鲜生的困局等热门议题。如果放在时间的长河来看,只有那些不忘初心,持续不断面向未来构建核心能力的组织,才值得我们推崇和尊敬。

未来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但是,构建一个物种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不变的追求!

小小调研:你认为小米股价中期来说是跌,还是涨?你的观点是

唐兴通/文

创新增长战略顾问、数字营销专家.

著译有《引爆社群》、《创新的扩散》等

CC/编校
《新商业·    战略篇》
编辑|CC 33466380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