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如果可以,我希望来世做一只猫。

 新用户0196IoEk 2022-08-20 发布于山东

奇怪小姐      queer 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  以传媒的温度

文  柚子85号

# 书籍简介 #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

--【日】川村元气

标签:治愈  温情  感动  哲理

     如果你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都一个一个消失了,只剩你自己,你的人生会怎样?每消失一个东西,可以换来临死前的一天生命,那么你会让什么东西消失?

     在这个抉择的过程中,也许你会重新审视那些生活中对于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

     圣经中的“创世论”说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而书中的恶魔给了主人公七天的时间去真正的感受生活。

     这本书不会有过多的说教,而是让你从一个人的身上,感悟到存在的意义。

     当你迷茫、停滞不前时,当你觉得自己陷入黑暗时,不妨一读,或许能找到你的答案,也可让你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释怀感。

     故事讲的是一名30岁的邮递员,和一只猫相依为命。

     一天,他被告知来日不多时,绝望地回到家里,看到和他长的一模一样的一个恶魔,恶魔告诉他,“从这个世界上每消失一样东西他就可以多活一天”。

     但是消失什么要听恶魔的,他为了活着答应了这个请求,却在最后懂得于自己而言世上有比活着更珍贵的东西。                    

     星期一,魔鬼找上他,用世界上消失一样东西换他多活一天。

     星期二,魔鬼选中了手机,手机消失了,他去见了初恋,从初恋那里知道即使手机消失,但人的记忆和美好回忆仍然存在。

     星期三,电影消失,他去见了酷爱电影的发小,他想在茫茫影片中选择看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影,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

     星期四,时钟消失,模糊了时间的概念,与他相依为命,名为“卷心菜”的猫开口说了话,他想起了一家人快乐相聚的时光,而“卷心菜”已是家人,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星期五,魔鬼选择让猫消失,他陷入了挣扎,当他睡醒后,猫不见了,他拼命的找,在电影院找到它,还有母亲生前留给自己的信。

     星期六,他拒绝了魔鬼的提议,认真享受和猫在一起的时光,认真读母亲的信。

     星期日,他的生命剩最后一天,他选择解开心结,完成母亲的愿望与父亲和好,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是主人公生命最后的七天。   

     印象深刻的是他和名叫“卷心菜”的猫之间的情感,当恶魔让卷心菜可以说话时,主人公才知道自己对自己的猫知之甚少,甚至都没有用心去理解它的需要。

     那一天,他陪着“卷心菜”散步,陪它去买它真正爱吃的猫粮,他们一起聊天,一起享受闲暇的时光,那天主人公很开心。

     但烟花再美也转瞬即逝,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回到家时,恶魔出现了,它盯着“卷心菜”露出了阴险的笑,满面春风的说:“我想好让什么消失了”。

     主人公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他内心充满了悲切和不甘,但“卷心菜”只在最后说“主人,我是愿意为你消失的”。

     他陷入了挣扎,他在做决定的时候想了很多东西,陷入了一段又一段的回忆,“自己”和卷心菜的,母亲和卷心菜的,或是他们一家人的,“卷心菜”是家人一样的存在,亦是母亲生前的牵挂,它早已不是一只猫,而是一个人,“卷心菜”在主人公身边,就如同母亲一直在。

     这种情感是无法割舍的。他无法想象没有“卷心菜”的生活,在经历一系列的事情后,他拒绝了恶魔的交易,他拥有很多朋友,有工作和生活,但“卷心菜”只有他,这是他现在才关心到的问题。

     书中有一句话说:“如果可以,我希望来世做一只猫,而你奉我为皇。”这是主人公期盼和“卷心菜”位置互换的感触。他在恶魔给的选择题中,已经作出了回答。

     或许,人只有到生命的尽头才开始审视自己的一生,并去关心于自己而言重要的东西。

     如果只是活着,那根本毫无意义,关键在于如何活。

     整体来看,这本书吸引我的有以下几方面:

“与自己的对话”

     恶魔是真实存在的吗?

     其实不然,那是另一个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自己。“它”代表了死亡、恶念,甚至世间种种的不如意。

     人有时是无法与心中的“恶魔”抗衡的,看似与“恶魔”做交易,实则是自己与自己博弈,是否当“不如意”发生在你身上,你能战胜它,去认真享受剩下的生命,还是“选择”与恶魔交易,仍旧让“不如意”继续下去。

     就如主人公一般,癌症是他人生中的“不如意”,但为了活着,他让手机、电影、时钟消失,却并没有生命得以延续的痛快,反而换来了不安、惶恐、焦虑等更多的“不如意”,反而不能享受生命,而看淡一切后,才找到了活着的价值。

 “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  

      “ 也许我的人生也一样。一部电影中包括了所有的滑稽、悲剧和喜剧,反映了我的人生,但如果想要用一张照片呈现,就只剩下一片白色的银幕。记录我人生的影片超越了喜怒哀乐,成为一部白色的电影。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只有纯粹的空白。”

     苏轼有一句词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把生死看淡的豁然,而书中的主人公却在思考,自己死后和自己关联的人的记忆能否永存?

     他把自己的人生比喻为电影,而这部电影回头看却真真如白幕一般,这是他对人生的审视,但主人公在朋友、初恋对自己的记忆中招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些好的,不好的,或喜或悲,或对或错的事,会存在于其他人的记忆中,在他人的回忆中延续,自己的电影落幕,但总有人会开始新的观影。

     就如这个世界有人离开,就会有人到来一样,都是不必介怀的事,重要的是你的那部电影是怎样的故事,要用怎样的蒙太奇打造你的电影,该如何生活才能让故事更精彩。

淡淡治愈风

     在接触这本书时,我自己是处于“低气压”的状态,是比较压抑、抑郁的,也处于一种迷茫无措和不知所谓的坏情绪中。

     就在这种状态下我于它不期而遇,治愈我的是主人公在面对死亡时所做出的种种抉择。他在面对死亡时有选择的权利,但最后他并没有选择让“卷心菜”消失,而是淡然的应对死亡。

     这个在“生死挣扎”与“恶魔”较量的过程让我知道所有坏情绪和困难,都比不上“生死抉择”的分量,不幸的人太多,自己已然算得上“幸运至极”了,没有什么可消极的。

     我也跟着书中主人公思考,手机、钟表、电影消失,我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最终我会如何做出抉择?

     这种思考,让我快速摆脱“低气压”,从而得到释放,主人公经历的,所做出的每个抉择,都是一场考验,那么我所遭遇的“不如意”与主人公相比无足轻重,我反而得到一种解脱。    

     “一味追求眼前无数并非真正重要的事物,走到人生的终点附近,才会怨叹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读这本书,你会治愈自己,也可以从中找到活着得价值,甚至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故事,一场话剧。

     总而言之,入股不亏,一个半小时就可以读完,打开你的新世界。希望读完这本书的每个人都能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感。

-END-

作者:柚子85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