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我的香港年华

 新用户0196IoEk 2022-08-20 发布于山东

奇怪小姐      queer 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  以传媒的温度

作者:吹牛大王    | 审核:诏安

校对:晏南亭    | 编辑:小开

图源:网络侵删

前言

好多人习惯追赶时代的热点,生怕错过热度,错过发表言辞的机会。但,人不能只往前看,还要学会往回看。这也许跟自身专业有关,我总是喜欢寻找过去的真相,回忆曾经的情怀。

作为一个90后的广东人从小深受香港文化影响,因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经济、艺术异常鼎盛,大量影视、音乐流入内陆,相较于当时的内陆发展状况,香港确实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辉煌天堂。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电影和动画片的人,这个爱好从小延续至今,以至好多人都说现在的我还像小孩子一样幼稚。至于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还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我的童年时光集中在2005年前后,那时的电脑和手机没现在发达,更多的取乐来于电视。当时的香港台只有两个,一个是香港翡翠台(TVB),另一个是香港本港台(ATV)。

以前下午4点到6点翡翠台会放动画片,他精准地把握了学生的放学时间,投其所好。那么对于一个父母忙于工作的小学生而言,电视完全就是自由敞开在我面前的快乐。我怀疑有120%的可能现在的高度近视,是当时落下的。

动画

动画

《keroro军曹》

第一部要说到的动画片是《keroro军曹》,也叫《青蛙军团》。

这部片子大概讲的就是,来自伽玛(Gamma)星云第58号行星·宇宙侵略军特殊先锋部队队长——绿色青蛙Keroro,带领他的4个小弟蛙,潜入人类日向家,进行着征服蓝星的准备工作。

其实,我很想给大家讲讲里面具体的情节,但无论我怎么想都想不起来,只记得这些蛙蛙很喜欢瞪大眼睛,就像这样:

他们的眼睛还会在黑暗中发光,像柯南的眼镜。

动画

《唱K小鱼仙》

第二部动画片是《唱K小鱼仙》。

动画片讲的是七海露西亚是七个美人鱼王国之一北太平洋国的公主。为了从小时候遇到的遭遇海滩的男孩那里要回给他的珍珠而来到人间。

虽然这是一部稍带爱情成分的动画片,但是年幼无知的我只是被美人鱼们华丽的变身和动人的歌声迷住,至于男主北斗,现在想想确实很帅,只是和7个美丽的人鱼比起来,稍微逊色啦哈哈哈哈哈。

动画

《宠物小精灵》

第三部就是《宠物小精灵》,又叫《神奇宝贝》。

这部动画片一定很多人都看过,里面最耳熟能详的台词就是“去吧,皮卡丘”,还有那个又废又搞笑的火箭队,他们每次出场都要说:

武藏: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

小次郎:我们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武藏: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

小次郎: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

武藏: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

小次郎: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武藏:武藏!

小次郎:小次郎!

合:我们是穿梭在银河的火箭队!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喵喵:就是这样~喵!

这个组合每次都是失败的,就像《喜羊羊》里面的灰太狼。虽然这些角色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我总忍不住想,反派为什么总是充当着搞笑与愚蠢的角色。可是现实不是这样的,愚蠢不会站队,不管你是正面还是反派,愚蠢都陪伴人走过的生命年轮,谁都无法避免。

至于搞笑吧,我想到了一种反差,正派失败的时候,我们会替他们感到惋惜和难过,但是反派失败的时候,我们会大舒一口气,同时觉得他们开始的踌躇满志很可笑。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差别不完全在角色所代表的好坏身份,而是角色所作的行为是否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换句话说,正派角色总是在保护,或是追求某种自己很在乎的东西,这样的举动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事情,所以剧中的情节自然而然让观看的我们联想到自身的经历,产生了同情、难过等情绪。换一种说法,与其说观众们在为剧中的角色悲悯,倒不如说是怀念与剧中有相似经历的自己。

同上所说,悲悯、同情这些情绪须有同样经历才能被触发,而反派所作的事情往往是夺取、毁灭等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于一般人而言,这些行为的发生是自身难以察觉的。人的感知系统有点可笑,我们能敏锐的感知自己做的好事,但很难感知到自己做的坏事。做了不好的事情时,大脑会下意识的告诉我们“我们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好事时,大脑又会告诉我们“我们牺牲了自己,帮助了他哦。”这种差距源于人的自我迷恋与麻醉。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很难意识到自己与反派之间的共通,因此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且反派的身份天生带有应该失败的预设,所以对于受众年龄较低的动画片来说,反派往往承担着逗人发笑的任务。

好像有点偏题了,上面介绍的3部动画片都源于日本,因为当时香港台播放的动画片几乎都产于日本。当然作为一个动画片爱好者,绝不限一个频道看动画。在少儿频道我还看了很多国产动画,例如《中华小子》、《成龙历险记》、《宝莲灯》等。

不过好像成长到某一时刻,突然发现身边再也没有适合看的国产动画片,好像所有的国产动画都将受众群体划为了儿童,多少让我们这些“大龄儿童”处于了尴尬境界。

不过近年来,国我还是找到了非常喜欢的国产动画——《刺客五六七》。不得不说,对这部片子的钟爱部分源于里面的粤式文化,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很广东的穿着与饮食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动画涵盖了非常丰富的人生哲理,亲情、友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意纠缠在这部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从动画中感受到编剧是秉承着【人性本善】的观念,所以整个动画传达出了希望与温暖复杂情感,同时不失搞笑元素。我不想透露太多的剧情内容,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这部非常出彩的国产动画。

电影

谈到香港电影,我脑子里弹出来的关键词就是,周星驰。毫不夸张的说,周星驰是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的代表,他一共参演过五十多部电影,大部分都是喜剧片,比如《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等等。无论是古装片、现代片,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落魄与辉煌的交替经历,这些交替多少反应出了人生的美好与悲凉。

电影

《武状元苏乞儿》

我最喜欢的是《武状元苏乞儿》,这是一部讲述了【失去与赎回】的电影。

主人公苏察哈尔灿是广州将军的儿子,原是家产万贯,哪知风云不测,遭人陷害,应是武状元的苏灿父子被贬为乞丐。后来经苏灿的努力和贵人的相助,赎回了失去的尊严,也获得了真正想要的生活。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对苏灿如何赎回的努力刻画得并不多,他获得绝世武功的过程也实属离奇,但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苏灿对人生的扭转与尊严的赎回体现在了另一个细微情节上——苏灿学写字。

电影出现了4次关于苏灿写字的镜头。

第一次是电影开始,苏灿在家里表演写自己名字。他在纸上一通乱画,在师爷的“认可”下,成功糊弄了同样不识字的广州将军。从将军向家里的祖宗神位说的话中,感受到他对儿子发自内心的自豪,他与一般父亲不同,不是那种放在心里沉重的爱,而且是一种很迫切、无法掩盖、热烈的爱。

第二次写字是苏灿被举报笔试作弊,皇上让他当场写下自己的名字。他不会写,于是被人抄家,贬为乞丐。这一幕与电影开头写名字那幕形成呼应,也是第一次让苏灿意识到写字的重要性。在苏家被抄家那段,师爷对苏灿说:“少爷,你以后要好好学写字啊。”苏灿没有说话,直到师爷叹了一口气转身准备离开,听到苏灿说“师爷,我会的。”镜头下的苏灿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张扬,而是有一份之前从未有过的稳重和来自骨子里的坚定。

第三次写字,是苏灿被小人赵无极打断了筋骨,在破庙养病时,苏灿趁所有人出去乞讨的时候,拿石头临摹碑文,练习写字。我无法完全确定苏灿写字的决心是抄家后产生,还是挨打后产生,但可以肯定的是,赵无极打断他的筋骨,废掉他武功的举动沉重的打击到了这个曾经怀抱【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梦想的武状元,一直以来他都将扭转人生的希望寄托在武功上,所以这样的打击对苏灿而言,不仅是希望的破灭,更是尊严的丧失。但也正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夺去,让他坚定了写字的信念。

第四次写字,苏灿在树林里写下了“苦海无涯”,老乞丐看到了苏灿写的字,问“是你的写的字啊?”苏灿赶紧擦掉字。我们可以知道,苏灿已经学会了写字,但是他的死要面子告诉他,不能让别人知道他会写字。因为学习写字,相当于苏灿承认了自己的缺点,这是一个习惯骄傲的人难以接受的。

不过当苏灿学会写字的时候,【赎回】的故事已经开始了。他要赎回的是什么?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权力地位,而是做人的尊严。

有时你会觉得苏灿并没有那么在乎尊严,因为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到很低很低,低到能在人面前开心地吃狗饭。但我想说的,苏灿是有智慧的,他看重尊严,但不会固执地将其流露于表面,拘泥于小事,像极了越王勾践,一直在卧薪尝胆,等待着最终的胜利。

《明朝那些事儿》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来形容抗倭名将胡宗宪,“十几年来,他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干了无数违心的事,说了很多违心的话,无非是为了当年那报国救民的志向。”虽然,苏灿的志向只是赎回自己做人的尊严,但他和那些大臣一样拥有着一种【弯腰】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明朝伟大思想家王阳明留下的【知行合一】。我看过这样一个解释:“知行合一不是单纯的让你的行为和思想保持一致,让人轻易猜出你稚嫩的心思。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寻找合适变通的方法在现实中保持有生力量,积极实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电影除了【失去与赎回】的主线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灿与父亲广州将军的父子关系。尤其是破庙的那段,看得我眼眶湿润。

苏灿在破庙里养病,老爹和其他乞丐说着武举考试的过程,他不停强调自己儿子武功盖世,是个有真材实料的人,只是遭奸人所害才流落这样的下场。只有当爹的,才懂得儿子玩世不恭背后的骄傲,即使是在最落魄的时候,也在努力维护着儿子的自尊。在父子俩乞讨这件事上,广州将军说的最多的就是“爹一把年纪,爹没什么,爹去讨饭”,这段话的背后,藏着对苏灿一颗竭力支持的心——这个落魄的命运爹来承担,你不要当乞丐,你只用努力地实现状元的梦想。

这像不像现实生活中一直默默支持子女追求梦想的父母?有时候我们会抱怨父母越活越卑微,买东西要计较半天,有时说话也低声下气,但我们有没有想过,父母牺牲掉的傲气,是为了成全我们的傲气。

就像电影的那样,曾为广州将军的老爹难道真的愿意放下面子去乞讨吗?在儿子看不到的地方他都羞耻地用手遮挡住脸,他只是在儿子面前逞强,想让他安心,不背负愧疚而已。

我想这部电影的经典在于,它以学写字这个细节轻描淡写地串联出人一生必然经历的【失去与赎回】,而主线外的情感刻画又是那么真实感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复杂的内心活动,这样精巧的构思即使在当下的电影中也是罕见的。

当然周星驰值得称赞的电影不止这一部,正如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话,“星爷已老,头发开始花白,然而在重刷他的每部经典之后,才懂得什么叫做我们欠他一张电影票,因为那些只看得懂无厘头搞笑的年纪,有一点辜负他电影里的用心,他想呈现给每位观看他电影的观众,内容其实很多很多。就如同星爷本身是不善言辞的人,他的电影其实也是不善言辞的,你只有用心去默默的感受,带着各种人生悲喜的心,去感受电影里的解答。也才体会星爷用尽全力演电影,到底要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意义。”

原本我还想多介绍几部周星驰的电影,以及我喜欢的一些歌手,但是写着写着我发现无论我写下了多少东西,这些文字都很难完全承载我内心对香港的感情,这是一种很难用言语描绘的悸动。

这样的悸动不仅关于这个城市,也关于我的回忆。

我很爱追忆过去的年华,这些生命的年轮被我用文字定格,成为了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