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靠”的婚姻让她一生难安_母亲_朱家_太太

 12345csdms 2022-08-20 发布于湖南

2022-07-07 09:23

鲁迅曾不止一次的对他身边的人提起他的夫人朱安:“她不是我的太太,她是我母亲的太太,她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必须将她好生的供养”。

民国时期大文豪鲁迅,好多人都知道他的妻子是徐广平,其实鲁迅在老家还有一个原配的妻子,这位一直默默无闻,在家尽心竭力的,照顾婆婆鲁老太太(鲁迅的母亲姓鲁,鲁迅的笔名就是取自母亲的姓)。

这位妻子名叫朱安,她和鲁迅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鲁迅的父亲早年去世,家里只靠母亲一个人支撑。渐渐的周家家道中落,这时候,作为长子的鲁迅,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因此在他十八岁那年母亲做主为他寻了一门亲,对方是朱家的闺女。朱家在当地也算是大户人家,但是,鲁迅对这种包办婚姻的旧风俗是极其抵抗的。

当他得知这个事情之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国人受了几千年的儒家影响,还是得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鲁迅听说朱家女孩不认字,而且还是小脚,鲁迅就对母亲说,让我同意可以,她必须放脚,然后学习文化,对于鲁迅的这个要求,女方那边也欣然应允了。

订婚之后,鲁迅就前往日本留学。一晃七年过去了,朱家闺女已经是一个28岁的老姑娘了,28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年龄均不占优势。这时候朱家人开始坐立不安起来。鲁迅不在家,他们唯一的办法是向鲁老太太施压。目的就是让两个年轻人尽快完婚。

鲁老太太被逼的没有办法,只有派人给鲁迅去了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就是“母病危速归”鲁迅可是孝子,一接到电报,他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回到母亲的身边照料。但是当他火急火燎的赶回家的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家里所有的人都在忙里忙外,布置自己的喜堂,而男主角就是自己。而母亲笑靥如花的迎接自己,鲁迅顿时懵了,他知道自己受骗了,可是碍于现场那么多人,他又不好发作,出于无奈,鲁迅只有硬着头皮当了新郎。

但是,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让鲁迅无法接受的事情。新娘的下花轿之时,脚上的鞋子突然掉落,瞬间露出了一双小脚。看到这里鲁迅的脸上火辣辣的疼,鲁迅是一个爱面子的人,这让他感到耻辱。

鲁迅在和新娘子订婚的时候,就曾告诉过她要放足,学习,而且在日本的时候也写信嘱咐过她,可是新娘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放足,这让鲁迅对朱安充满了反感和厌恶。新婚之夜鲁迅选择去书房休息,把新娘的晾在了洞房。

当早上醒来时,人们看到鲁迅的脸上有一脸的掟青,家人猜想他是昨天晚上哭了一夜,脸上的颜色是被子掉色引起的。对于朱安的长相,鲁迅而弟周作人是这样评价的:新人身材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姑嫂不会不晓得。却有意欺骗, 这是很对不起人的。

周作人对他这个嫂子还是很敬重的,能说出这话, 说明朱安长得真的差强人意。第三天鲁迅就带着愤恨回到了日本,留下朱安一个人操持家里,照顾婆婆,鲁迅每月都会往家寄钱,朱安也就衣食无忧地在周家生活着。

鲁迅对朱安采取的态度是,当她不存在。他内心为这桩不爱的婚姻痛苦万分,却不说离婚。他明白,对于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来说,抛弃她就等于把她往死路上赶。

1919年,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卖掉了祖屋,凑钱在北京买了一处大宅子。临行前鲁迅征求朱安的意见,他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朱安跟着。他不反对,如果朱安要回到娘家,或者要另嫁他人,鲁迅会像嫁姐姐一样把她嫁出去。但是朱安给的答复却很坚定:跟着鲁迅一同去北京。

有一天在饭桌上,鲁迅提到的一种食物特别好吃,甚至到现在都回味无穷。朱安听到后,马上附和道:“对对对,确实很好吃,我也吃过”。鲁迅听的这话对她更加厌恶。其实鲁迅说的这种食物只有在日本才能吃到。而朱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会吃到呢?这显然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

对于鲁迅的这段婚姻,大多数都同情弱者朱安,甚至还有人说鲁迅是“渣男”他们给出的结论是,如果不喜欢朱安,可以把它修掉或者是不娶,但是那个时候是旧社会呀。

离婚对朱安来说简直就是如雷轰顶,把她逼上绝路。朱安是一个传统的小女人,在她的世界里只有相夫教子。而且此人也特别固执,鲁迅三番五次的督促她去学习,她均没有照做。依旧我生我素,保持自我,可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在她脑海里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长期的被冷落被漠视,朱安的不满和愁怨无处宣泄。终于有一天,在一众亲友面前,朱安以周家长媳的身份忙前忙后,吃着喝着,这时,不知鲁迅哪句不中听的话惹恼了她,朱安彻底爆发了,当着亲友们的面,她突然像一个泼妇一样的,歇斯底里的,指责起鲁迅的种种不是。

对于这些,鲁迅无言语、无表情,难得有机会有勇气出拳的朱安,却似一拳打在了棉花絮上,自己也很快泄气,自觉都觉得无趣又无聊。过后,鲁迅私下里对朋友说,“她是有意挑衅……置之不理,她也就无计可施了。”鲁迅不在家的那些年,朱安一直尽心竭力的照顾婆婆,她大字不识一个,除了照顾婆婆之外,她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当时家里还有两个女佣,对于家务活更不用她操劳。

她不爱学习,她明知鲁迅不喜欢自己,对她置之不理,甚至写信都会提及一句,但她仍然不想办法去改变一切。她觉得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朱安对于鲁迅来说,就好比是买了一件衣服,然而买回家之后并不喜欢这件衣服。只有将它藏在柜子里,从此不再穿起。

当她得知鲁迅又另娶他人,她脸上面无表情,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当徐广平怀孕,鲁迅回家报喜。朱安听到后也是大喜过望,他她觉得鲁迅的孩子。不管怎么说也得叫自己一声“大妈”她认为也许鲁迅生了孩子之后,自己就能在家里扬眉吐气一把。

1936年鲁迅去世以后,徐广平接替了鲁迅,继续往家寄钱,十一年后,徐广平以邮路不通为由,拒绝给朱安寄钱。这时候朱安穷得连粥都喝不上了,所以她在别人的鼓动之下开始售卖鲁迅的书籍。 但是当有人告诉他鲁迅这些书是他的遗物,不能私自卖出时,只见朱安淡淡的说。:“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怎么不保存我呀”。

朱安的悲剧在于,她从来没有想过改变,鲁迅虽然不喜欢他,但是每个月往家寄钱,有鲁迅的这些钱,她生活的倒也安逸。鲁迅去世以后,她就静静的等着徐广平给她寄钱。朱安的一生自始至终都是处于被动。 等别人给寄钱养活自己。

她不想改变,不想学习,她和鲁迅三观不合,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她的悲哀,她自己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责任“逆来顺受”。鲁迅去世以后,朱安完全可以以鲁迅原配夫人的身份,来争取鲁迅的一些遗产。那时候鲁迅每个月的稿费大约是四五百大洋,直到鲁迅去世,这么多年应该不少存。但是她却分文都未争取。以至于后来许广平断了她的经济来源,让她过上了连稀粥都喝不上的穷苦日子。

她甚至固执地以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就是她的儿子,等自己老去之时,周海婴不会不管她,更不会让她暴尸荒野。 其实朱安和周海婴从未谋面。更谈不上有任何感情可言,朱安的悲剧在于,她的一生都在“靠”靠鲁迅,靠徐广平,甚至靠鲁迅和徐广平的儿子。从未有过自己的主见,这也是造成她悲剧婚姻的根本原因。可以用鲁迅的一句话来结束朱万的一生,就短短的8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发布于:天津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