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戈终日互争强,细说春秋战国时期四十位不同凡响之君王

 梦想童年594 2022-08-20 发布于江西

一、齐庄公姜姓吕氏,名购,齐成公之子,齐国第十二任君主(前794年 - 前731年在位)。

其在位期间齐国进入休养生息,不安局面得以改观,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秦襄公,嬴姓赵氏,秦庄公次子,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首任国君(前778年 - 前766年在位)。

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后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再次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并获赐岐山以西土地,自此秦国正式立国。

三、周平王,姬姓,名宜臼,周幽王之子,东周第一任天子(前771年 - 前720年在位)。

其在周幽王死后,得申、鲁、许等国拥立即王位,后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在内外交困中度过五十年。

四、郑武公,姬姓郑氏,名掘突,郑桓公之子,郑国第二任君主(前770年 - 前744年在位)。

他在周幽王死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不久又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后以离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虢国防务时灭亡虢国,嫁女并杀死主张进攻胡国的大臣关其思,袭灭胡国,使郑国逐渐强盛,为郑庄公小霸奠定基础。

五、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郑武公嫡长子,郑国第三任君主(前743年-前701年在位)。

其执政期间,内有公子吕,颍考叔,祭仲,原繁、高渠弥,祝聃等一大批贤臣良将辅助,安内攘外,结上制下,假借王命,远交近攻,借强制弱,盟鲁定宋,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六、楚武王,芈姓熊氏,名通,楚霄敖次子,楚国第十七任君主(前740年 - 前690年在位)。

其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率军征服江汉平原,楚国由此强盛。

七、齐僖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庄公之子,齐国第十三任君主(前730年 - 前698年在位)。

其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的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八、周桓王,姬姓,名林,周平王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东周第二任君主(前719年 - 前697年在位)。

其即位之初,秉承周平王之志,继续削弱卿权,以加强王权,依然保持“宗周”之余烈。至公元前707年,他欲夺郑庄公之权,致使周、郑交恶,终双方战于繻葛,周军大败。从此王权转衰,虽一度得志于虢,但已无力振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业已形成。

九、郑厉公姬姓郑氏,名突,郑庄公次子,郑国第五任及第九任君主(前701年 - 前697年及前680年 - 前673年在位)。

他得宋庄公相助,继任郑君,后欲铲除重臣祭仲,因事败外奔,流亡在外十余年。后借郑大夫傅瑕回国复位,任内曾助周惠王平定王子颓及五大夫之乱,因功获封虎牢以东土地,郑国由此复兴。

十、楚文王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楚国第十八任君主(前690年 - 前676年在位)。

其即位为向中发展,都于,先后灭申、息、邓,又攻。后在津为人所败,回师至郢,鬻拳掌管郢都城门,闭门不纳,被迫北上伐,击败黄师,旋在返师途中病死。

十一、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第三子,齐国第十六任君主(前685年 - 前643年在位)。

其早年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至莒国避难。在齐襄公与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攻灭谭、遂、鄣等国,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

十二、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晋国第十九任君主(前676年-前651年在位)。

其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国、霍国、魏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国、虢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十三、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楚国第二十任君主(前672年 - 前626年在位)。

其即位后内布德施惠,外结好诸侯,向南开拓国土千里。屡次用兵中原与齐争霸,又与宋争霸,射伤宋襄公,自此称雄中原。后与晋战于城濮,为晋所败。

十四、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 - 前621年在位)。

其继位后以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又灭亡梁、芮、滑等国。并先后帮助晋怀公、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后向东扩张,在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惨败后,转向西发展,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

十五、卫文公,姬姓卫氏,初名辟疆,后改名毁,卫昭伯之子,卫国第二十任国君(前659年 - 前635年在位)。

其在位初期,减轻赋税,慎用刑罚,发展农耕;重视手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任用有能力者为官;与中原各诸侯国结交会盟;发展军事势力,使战车从三十辆增至三百辆战车。

十六、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宋桓公嫡子,宋国第二十位国君(前650年 - 前637年在位)。

齐桓公死后,诸子争位,他以武力拥立齐孝公即位,因此声名鹊起。后自以为立孝公有功,意图以此为资本建立霸业。但宋国毕竟实力不足,加之其本人又迂腐固执,终在泓水之战重伤而死。

十七、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 - 前628年在位)。

其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杀晋怀公而立。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又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十八、晋襄公,姬姓晋氏,名驩,晋文公之子,晋国第二十三任君主(前628年 - 前621年在位)。

其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

十九、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楚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13年 - 前591年在位)。

其即位后以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又与晋国进行长期战争,终在邲之战大获全胜,使楚国声威大振,不久他灭掉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求和。至此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二十、晋景公,姬姓晋氏,名獳,一名据,晋成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前599年 - 前581年在位)。

其在位期间与楚国连年征战,邲之战失败后霸业中衰,但他冷静沉著,知人善用,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终结楚国霸业结束。后又在鞌之战击败齐国,发兵清除权臣赵氏,成功巩固公室地位。

二十一、晋悼公,姬姓晋氏,名周,晋襄公次子,晋国第二十八任君主(前573年 - 前558年在位)。

其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

二十二、吴王 阖闾,姬姓吴氏,名光,吴王诸樊之子,吴国第二十四任君主(前514年 - 前496年在位)。

其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得王位。后任用孙武、伍员等贤臣,国力大振,数败楚国,并一度攻入楚国郢都,盛极一时。

二十三、越王 勾践,姒姓,名鸠浅,越王允常之子,越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前496年 - 前465年在位)。

其即位初期为吴国所败,被迫称臣。后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等人,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并趁吴国连年征战,攻破吴都,迫使吴王夫差自尽。又渡淮河,与齐、宋、晋、鲁等诸侯会盟于徐州,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二十四、吴王 夫差,姬姓吴氏吴王阖闾之子,吴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前495年 - 前473年在位)。

其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国,迫使越国屈服。后又在艾陵之战击败齐国,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夺得霸业。但因连年征战,导致国力空虚,为越国趁虚而入,最终灭国。

二十五、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前446年 - 前396年在位,前403年册封为诸侯)。

其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二十六、韩景侯,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开国君主(前409年 - 前400年在位,前403年册封为诸侯)。

其在位期间以术治国,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对外三晋联合作战,使得声威大震。

二十七、楚悼王,芈姓熊氏,名疑,楚声王之子,楚国第三十三任君主(前402年 - 前381年在位)。

其广招贤士,任用吴起变法;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楚国再次崛起。

二十八、魏惠王,姬姓魏氏,名䓨,魏武侯之子,战国时魏国第三任君主(前369年 - 前319年在位)。

其在位期间重用大将庞涓,南征北讨,魏国国势日盛。然而不久,魏国于桂陵、马陵两度败于齐国,庞涓兵败身死,国势日衰;与此同时,秦国亦攻占魏国河西之地。为避免腹背受敌,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徐州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二十九、韩昭侯,姬姓韩氏,名武,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六任君主(前363年 - 前333年在位)。

其任用申不害变法,使韩国从内政混乱、政令不一而迈向正轨,国治兵强,国力达到鼎盛。

三十、秦孝公,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秦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前361年 - 前338年在位)。

其在位期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战,拓地至洛水以东,从此秦国日益富强。

三十一、齐威王,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任君主(前356年 - 前320年在位)。

其在位时期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

三十二、楚威王,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楚国第三十六任君主(前340年 - 前329年在位)。

其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他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攻破越国,并在泗水大败齐军,使楚国势力扩张至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三十三、秦惠文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秦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前338年 - 前311年在位)。

其即位后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但不废其法。后以张仪连横六国,以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三十四、楚怀王,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国第三十七位君主(前329年 - 前299年在位)。

其在位期间曾以屈原改革,但变法半途而废。主持伐魏,合纵伐秦,灭越国,一度春风得意,但也在丹阳蓝田之战、垂沙之战先后大败,致使国土沦丧。与秦昭襄王会盟时又被秦国扣押,胁迫割让巫郡、黔中郡,但又被他断然拒绝,误国误得荒唐,但爱国爱得卓绝。

三十五、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任君主(前325年 - 前298年在位)。

其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后又陆续攻灭中山国,林胡、楼烦二族,使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强国,甚至可与秦国相抗衡。

三十六、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燕王哙庶子,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前311年 - 前279年在位)。

其即位后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后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三十七、秦昭襄王,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国第二十八任君主(前306年 - 前251年在位)。

其任内拜范雎为相,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并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八百年统治。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

三十八、齐湣王,妫姓田氏,名地,齐宣王之子,战国时期田齐第六任君主(前301年 - 前284年在位)。

其即位后意图争霸天下,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终被乐毅带领的五国联军击败,他出逃莒城途中,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三十九、赵惠文王,嬴姓赵氏,名何,赵武灵王次子,战国时期赵国第七任君主(前299年 - 前266年在位)。

其即位后继承赵武灵王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十、秦始皇,嬴姓赵氏 ,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国第三十一任君主(前246年 - 前210年,前221年称皇帝)。

其在位期间平定嫪毐叛乱,之后又铲除权臣吕不韦集团,开始独揽大政;之后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