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和早期对外政策

 梦想童年594 2022-08-20 发布于江西

莫斯科公国原是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国的一个村庄,为长手尤里大公的属地。《俄国编年史》中第一次提及莫斯科的时间是1147年,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日渐强盛;14世纪20年代,莫斯科公国大公获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称号,代替金帐汗国征收全俄赋税;40年代,其已成为罗斯境内最强的公国。莫斯科公国崛起于伊凡一世时期,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蒙古人的信任,增强自身实力,同时说服东正教主教将主教公署由基辅迁至莫斯科,莫斯科逐渐成为全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一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

从14世纪开始,莫斯科公国逐渐兼并邻近公国;1293~1303年,达尼尔王公先后兼并科洛姆纳、佩列雅斯拉夫和莫扎伊斯克等地,但其实力仍逊色于特维尔公国。因特维尔公国大公亚历山大·米哈伊尔洛维奇试图摆脱蒙古人的束缚,失去了金帐汗国汗王的信任,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卡里达宣布效忠金帐汗国,1328年,他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及全罗斯大公的称号,此后该称号基本上都保留在其后裔手中。

随着莫斯科公国兴起,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1359年,伊凡二世之子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继任莫斯科公国大公,立志摆脱蒙古人的统治。1380年,金帐汗国汗王马麦汗率20万人渡过伏尔加河并联合立陶宛人袭击莫斯科公国,双方在库利科沃展开激战,莫斯科公国战死6万人,金帐汗国战死7万人,[1]马麦汗因内讧被杀,莫斯科公国获得最后胜利。库利科沃战争动摇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地位,鞑靼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此次战争还加快了罗斯各公国联合的趋势,巩固了莫斯科公国统一罗斯的领袖地位,增强了罗斯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季米特里也因此获得“顿河科伊”(译为顿河王)的称号。库利科沃战争后,莫斯科公国逐步兼并其他公国,但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国长期内乱,1446年,瓦西里二世结束公国内乱,开始对外扩张。1451年,莫斯科公国兼并苏兹达尔公国;1461年,普斯科夫公国臣服于莫斯科公国;1463年和1474年,雅罗斯拉夫公国和罗斯托夫公国也被纳入莫斯科公国版图;15世纪末,北方仅有诺夫哥罗德公国仍处于独立地位。

诺夫哥罗德公国为封建共和制公国,因为手工业和贸易繁荣,商人的作用十分巨大,所以实施共和制。诺夫哥罗德早期为基辅公国大公的领地,遵循基辅罗斯的法律,但该公国依附基辅公国的时间不超过100年。1126年,诺夫哥罗德居民在城市会议上推选地方行政长官为诺夫哥罗德大公,城市会议在封建共和制公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执行机构,处理城市内重要经济和政治事务,包括和大公签署和约,发动战争和媾和,颁布公文、规章和法律等。城市的高级长官是地方行政长官和千人团总,城市最高长官由城市会议选举产生,一般由大贵族担任,如1126~1400年诺夫哥罗德公国的275名地方最高长官出身于40个大贵族家族。1136年,诺夫哥罗德申请成为独立的公国。1196年,诺夫哥罗德获得独立的公国地位,大公可独立处理公国内的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15世纪,诺夫哥罗德公国上层贵族分为两个派别:一是亲波兰派;二是亲莫斯科派。因亲波兰派占据上风,1470年,诺夫哥罗德公国与波兰王国结盟。1471年,伊凡三世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率军攻打诺夫哥罗德公国。7月14日,双方于舍隆河展开会战,诺夫哥罗德公国军队大败,1.2万人丧生,1.7万人被俘。随后莫斯科公国军队又在西德维纳河击溃诺夫哥罗德公国军队,诺夫哥罗德公国大公被迫求和,双方签订和约。根据和约,诺夫哥罗德公国大公保证不再反对莫斯科公国,也不投靠波兰王国。因诺夫哥罗德公国内亲波兰派势力仍很大,莫斯科公国以此为借口于1474年10月出兵诺夫哥罗德公国,1478年正式兼并诺夫哥罗德公国。

1478年,莫斯科公国宣布不再向金帐汗国缴纳赋税,阿合马汗遂与立陶宛大公国结盟共同讨伐莫斯科公国。1480年,伊凡三世率军与阿合马汗在乌格拉河进行决战,蒙古军队战败,阿合马汗于伏尔加河下游被杀死,结束了蒙古人长达240年的统治。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继承拜占庭帝国的徽章、皇室和宫廷礼仪,以拜占庭帝国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自居,莫斯科公国大公是基辅罗斯的直接继承人,亦是拜占庭帝国的间接继承人,第三罗马帝国思想由此诞生。伊凡三世在位期间,莫斯科公国领土面积扩大3倍,莫斯科公国的东部边境已越过乌拉尔河,西至芬兰湾,北达北冰洋。16世纪初,俄罗斯统一国家版图基本奠定,伊凡三世成为各公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会见外国使节和进行国内重要议事活动时,伊凡三世常自称沙皇,但并未公开宣称为沙皇,伊凡四世之后,莫斯科公国大公才公开宣称为沙皇。

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主要的外交举措是缔结国际同盟,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反土耳其殖民成为莫斯科公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目标。15世纪,欧洲国家十分重视与莫斯科公国的关系;1469年,罗马教廷就派遣使臣与伊凡三世商讨与拜占庭帝国公主的联姻问题,罗马教廷是当时国际事务的中心,主动和伊凡三世谈及此事,可见莫斯科公国影响力之大。15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公国多次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臣,在教皇国的帮助下和欧洲诸国开始接触。

莫斯科公国使臣出访罗马教廷可让莫斯科公国熟悉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从15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大使都曾到访莫斯科,并就一些问题进行交涉。莫斯科公国大使试图说服欧洲各国的工匠来莫斯科公国工作,因此,官方交往与贸易交流并行是15世纪莫斯科公国外交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俄文史料中很少涉及15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公国的对外关系,此时各公国都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且莫斯科公国尚未统一各公国,此时莫斯科公国大公与留里克王公后裔、特维尔公国大公、雅罗斯拉夫公国大公和梁赞公国大公的谈判不能被认为涉及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与诺夫哥罗德公国大公和普斯科夫公国大公的谈判及与这两个公国的战争应纳入国内谈判、战争范畴,亦不属于国际关系范畴。此时,莫斯科公国的主要外交对象为立陶宛大公国和欧洲诸国。

二 莫斯科公国早期的对外关系

15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公国的主要外交对象为立陶宛大公国、喀山汗国和克里木汗国,立陶宛大公国与莫斯科公国的关系长期较差,在库利科沃战争和乌格拉河战争中,立陶宛大公国都与金帐汗国联合攻击莫斯科公国,立陶宛大公国所管辖的契尔尼戈夫、立陶宛和斯摩棱斯克等地原是留里克家族的属地,而留里克家族又与莫斯科公国大公具有亲缘关系,所以莫斯科公国大公利用立陶宛大公与留里克家族后裔间的矛盾来获取利益。

立陶宛大公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南岸,介于立窝尼亚与普鲁士之间,10世纪,立陶宛人同爱沙尼亚人、立沃人和拉脱维亚人一样,同属波罗的海部落,主要从事农业活动。13世纪,立陶宛尚未成为独立国家,明多格统治时期,立陶宛早期的封建国家初步形成。14世纪初,格底敏大公统治时期,波洛茨克、平斯克和图罗等地都被纳入立陶宛大公国版图,其一跃成为东欧的封建强国;14世纪中叶,奥里格尔德大公统治期间,立陶宛大公国实力更强,继续扩张。1350年,为抗击莫斯科公国,特维尔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结盟;1356年,立陶宛大公国占领斯摩棱斯克;1361年,兼并包括基辅在内的第聂伯河流域,金帐汗国解体后,西南罗斯和东北罗斯小部分地区也被立陶宛大公国兼并。为共同抗击日耳曼骑士团,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决定结盟,1385年,两国在立陶宛大公国境内的克列沃缔结协定,波兰女王雅德维佳嫁给立陶宛大公雅盖洛,雅盖洛任波兰国王,称瓦迪斯夫二世,改信天主教,在立陶宛大公国内推行天主教。15世纪初,立陶宛大公国彻底打败日耳曼骑士团,其东欧强国的地位更加稳固。

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的大部分土地是原基辅罗斯的领土,基辅罗斯衰落后,诸多领土被立陶宛大公国逐步兼并。立陶宛大公国与莫斯科公国毗邻,还曾与金帐汗国结盟进攻莫斯科公国,双方积怨已久。15世纪,俄国历史文献中曾提及莫斯科公国大公和基辅公国大公派遣使臣出访拜占庭帝国,但对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间的关系并未提及。其他国家文献曾记载15世纪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间的关系,从中可知两国矛盾重重,领土争端最为突出,边境战事不断。随着莫斯科公国的崛起,立陶宛大公国开始改善与罗斯诸公国的关系,希望通过加强与其他公国的联系来制衡莫斯科公国。因为诺夫哥罗德公国、普斯科夫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在波罗的海地区具有共同商业利益,且可共同抗衡条顿骑士团,所以它们的关系较为密切。因为立陶宛大公国强盛,所以在双方关系中,立陶宛大公国占据主导地位。立陶宛大公多次派遣使臣出访上述两公国,王公之间联姻十分常见。15世纪下半叶,罗斯各公国间矛盾重重,立陶宛大公一方面凭借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干预各公国事务,另一方面还通过联姻方式维系双方关系。格底敏家族与留里克家族联姻一则可方便立陶宛大公国干预各公国内政,二则可共同抵御条顿骑士团。

莫斯科公国也与立陶宛大公国联姻,1372年,莫斯科公国大公弗拉基米尔·安德烈维奇迎娶奥里格尔德大公之女;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王公又与奥里格尔德大公后裔联姻。在双方政治联姻中,莫斯科公国大公瓦西里一世和立陶宛大公之女索菲娅·维托夫特夫娜联姻的意义最为重大,该联姻巩固了维托夫特家族在立陶宛大公国的地位,索菲娅之孙是维托夫特家族唯一的男性后裔,按照欧洲的传统,他有权继承立陶宛王位,因此,索菲娅曾孙伊凡雷帝及其后裔都是波兰、立陶宛王位的候选人。留里克家族和格底敏家族密切的联姻关系对维系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的关系十分重要,双方关系开始缓和,冲突减少,但联姻关系也为两国关系蒙上阴影,亲缘关系开始左右外交谈判,派遣秘史更是司空见惯。15世纪末,因克里木人时常滋扰莫斯科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边境,双方还曾联合抗击克里木人。

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屡次尝试向东部扩张,但神圣罗马帝国对其虎视眈眈;1399年,沃尔拉斯克战役中立陶宛大公国败于金帐汗国,立陶宛全军覆没,加上内讧不断,立陶宛大公暂缓扩张步伐。1430年,维托夫特家族绝嗣;1455年,卡齐米尔被推选为立陶宛大公,同时继任波兰国王,立陶宛和波兰正式合并。15世纪初,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间的博弈趋于平衡,但立陶宛与波兰合并后,双方关系发生变化,其对莫斯科公国的防守政策转变为进攻政策。

卡齐米尔四世公开支持诺夫哥罗德公国和特维尔公国打击莫斯科公国,又与蒙古人缔结军事同盟,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立陶宛大公国与莫斯科公国的关系十分紧张。1478年,莫斯科公国兼并诺夫哥罗德公国,令立陶宛大公国和金帐汗国感到紧张。1480年,金帐汗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缔结军事同盟,但双方的目的各异,金帐汗国希望彻底瓦解莫斯科公国,立陶宛大公国则希望莫斯科公国重新依附金帐汗国。为抗击双方军队,伊凡三世先后与克里木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和诺盖汗国结盟,在金帐汗国袭击莫斯科公国之际,上述诸汗国一方面援助莫斯科公国军队袭击立陶宛军队,另一方面派兵逼近萨莱,卡齐米尔四世被迫退兵。

15世纪末,伊凡三世相继夺取立陶宛大公国的波洛茨克与斯摩棱斯克东部地区,且征服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克、契尔尼戈夫、戈迈尔和普吉乌等地,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的矛盾日趋激化。莫斯科公国一方面联合神圣罗马帝国、摩尔萨维亚和匈牙利等向立陶宛大公国施压;另一方面加紧练兵,以抗击立陶宛大公国。在抗击莫斯科公国的战争中,立陶宛大公国损失巨大,失去东部的大量领土,大公的威望也迅速下降,加上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立陶宛大公国不得已与莫斯科公国进行谈判。

1492年,卡齐米尔四世去世,其子亚历山大继位,他取缔其父反对莫斯科公国的政策,打算与伊凡三世谈判,欲求娶伊凡三世之女。亚历山大大公首先通过莫斯科公国贵族试探伊凡三世,随后正式派遣使臣到莫斯科公国提亲,伊凡三世的要求是其女叶列娜嫁给立陶宛大公之后,须保持东正教信仰,可自由参加东正教教会活动;立陶宛大公承认莫斯科公国对斯摩棱斯克的占有权。立陶宛大公则要求莫斯科公国确认其对立窝尼亚、李热夫等地的占有权,但遭到伊凡三世的拒绝。经过一年多的谈判,1494年夏,双方谈判结束,莫斯科公国获得诺夫哥罗德、特维尔、普斯科夫,以及斯摩棱斯克部分地区;立陶宛大公迎娶伊凡三世之女,双方签署和平协定。1495年1月,叶列娜与亚历山大完婚。

1495~1497年,立陶宛大公多次派遣使臣出访莫斯科公国,其主要意图是与莫斯科公国缔结同盟共同抗击鞑靼人和土耳其人。亚历山大去世后,立陶宛大公继续改善与莫斯科公国的关系,除频繁派遣使臣外,还将叶列娜的侄女嫁给莫斯科公国大公瓦西里三世。瓦西里三世夺取斯摩棱斯克后,双方关系一度紧张,1522年,双方签订为期6年的和平协定,此后续签,立陶宛大公国实际上承认莫斯科公国吞并斯摩棱斯克。

三 莫斯科公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

除立陶宛大公国外,莫斯科公国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关系也十分重要,双方关系的核心是贸易问题。14世纪,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贸易体为汉萨同盟,该同盟是神圣罗马帝国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和政治联盟,13世纪,汉萨同盟逐渐形成;14世纪,最为繁荣,加盟城市有160多个。1370年,汉萨同盟战胜丹麦,垄断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并在伦敦、欧洲其他诸多大城市和诺夫哥罗德等地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因莫斯科公国兼并诺夫哥罗德公国后关闭汉萨同盟商站、欧洲各国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汉萨同盟由盛转衰,于1699年解体。

莫斯科公国在兼并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后,希望继续保持与汉萨同盟的贸易关系,开始筹划组建新的贸易同盟。1487年,伊凡三世与汉萨同盟签署协定,试图改变以前的贸易程序,开始取缔诺夫哥罗德中汉萨同盟商人对盐、蜂蜜和呢绒等产品的贸易特权,并颁布条例规定外国商人与诺夫哥罗德商人进行贸易必须先得到莫斯科公国的许可,否则将被视为非法贸易。

为保卫北部领土,1480~1481年,莫斯科公国派兵远征立窝尼亚骑士团(立窝尼亚骑士团于14世纪初加入汉萨同盟),获取最终胜利。1481年9月,莫斯科公国与立窝尼亚骑士团签订为期10年的和平协定,战后还分别签订《立窝尼亚—普斯科夫协定》和《立窝尼亚—诺夫哥罗德协定》,重申其与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开展贸易须得到莫斯科公国的首肯。1491年,立窝尼亚骑士团遣使到莫斯科公国,商讨协定延期问题,莫斯科公国大公提出进一步保障罗斯商人的利益,恢复列维里的东正教教会等要求,立窝尼亚骑士团应允后,双方协定又延期十年。此后,在莫斯科公国与汉萨同盟的贸易中,罗斯人处于优势地位,莫斯科公国大公希望借助协定更好地监控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等的商人,维护罗斯商人的贸易特权。

基辅罗斯时期,罗斯人就通过瓦良格商路与丹麦人有贸易往来,15世纪90年代,莫斯科公国与立窝尼亚骑士团签订协定后向丹麦派遣使臣商讨组建同盟事宜,1493年,伊凡三世与丹麦国王签订同盟条约。莫丹同盟组建的目的有二:一是共同抗击瑞典;二是同盟建立后还可打击汉萨同盟对贸易的垄断。此后,英国也加入该同盟。1499~1501年,莫丹两国大使就莫斯科公国与立窝尼亚骑士团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伊凡三世去世后,丹麦与莫斯科公国的关系告一段落。16世纪初,双方才恢复外交关系,莫斯科公国派遣使臣出访丹麦,商讨与丹麦组建同盟共同抗击立陶宛大公国和瑞典。

16世纪上半叶,瑞典屡次尝试与莫斯科公国直接建立外交关系;1510年,莫斯科公国与瑞典签订为期60年的和平条约;1537年1月,瑞典国王派遣使臣庆祝伊凡雷帝登基。立窝尼亚战争时,伊凡雷帝才派遣使臣与瑞典国王进行谈判,双方关系将在下文详细阐释,此处不再多说。

在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和立窝尼亚骑士团的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以调停人身份出现,建议双方组建同盟共同抗击土耳其人。148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派遣使臣觐见伊凡三世,建议伊凡三世举行加冕典礼,并提出双方联姻的建议。虽然伊凡三世拒绝加冕,但双方同盟关系更加稳固。1489~1493年,双方每年都互派使臣,莫斯科公国大使尤里·特拉哈尼特提出邀请大批学者和工匠去莫斯科工作,同时提出两国联姻的请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主要外交目的是维系莫斯科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的和平关系,以共同对抗土耳其人。立陶宛大公国与金帐汗国共同抗击莫斯科公国之时,莫斯科公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关系并未恶化。151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又派遣使臣出访莫斯科公国,希望同莫斯科公国建立反土联盟,虽然双方就抗击土耳其人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但缔结同盟共同抗击立陶宛大公国。

与哈布斯堡王朝签订同盟条约后,莫斯科公国开始调整与匈牙利的关系,匈牙利国王希望说服莫斯科公国和波兰王国组建同盟共同抗击土耳其人。莫斯科公国并不反对与基督教世界组建同盟抗击伊斯兰教徒,但其十分小心,究其原因如下:一是莫斯科公国的邻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一直对其虎视眈眈;二是南部的克里木人也时常滋扰边境,伊凡三世一方面与神圣罗马帝国谈判抗击土耳其人,另一方面还需稳定克里木人,保证南部边境的安宁,保持双边稳定的贸易关系。

15世纪90年代,莫斯科公国和西班牙建立外交关系,伊凡三世尝试和西班牙缔结同盟,虽然西班牙国王倾向于波兰和捷克一方,但也希望与莫斯科公国组建反土联盟。1493年,伊凡三世举行登基庆典时,西班牙国王派遣使臣参加。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派遣使臣出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试图了解其与克里木汗国、立陶宛大公国和匈牙利等的外交关系。15世纪80年代,莫斯科公国还曾与摩尔萨维亚组建同盟,希望摩尔萨维亚大公之女嫁给莫斯科公国大公之子;80年代中期,双方关系恶化,为共同抗击莫斯科公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摩尔萨维亚和波兰王国缔结反莫斯科公国的同盟。

15世纪,莫斯科公国在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就西方国家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的关系,虽然双方冲突不断,但为维护本国利益亦能保持克制;为维系贸易联系,莫斯科公国与北欧的瑞典、丹麦和汉萨同盟建立外交联系;为抗击土耳其人,莫斯科公国又与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和西班牙等往来频繁,但因克里木人时常犯境,莫斯科公国对反土同盟的态度十分谨慎。就东方而言,莫斯科公国曾与西伯利亚汗国和喀山汗国等组建联盟,共同抗击金帐汗国和立陶宛大公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