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王谭秉云:1人率队拖住美军1个师8小时,回国五位元帅轮番敬酒

 梦想童年594 2022-08-20 发布于江西

有人说,中国不该有孤胆英雄,那是个人英雄主义,也有人说,外国有我们怎么就不能有?

在电影电视剧里,这种一人成军的桥段总是最精彩的,只不过现实永远比虚构的更加魔幻,中国人不缺英雄,缺的是张扬的英雄,因为我们的英雄总是无比低调的,以和光同尘的姿态隐藏在无数人民当中。

文章图片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重庆江津白沙镇上的殡仪馆里,人们总是能看见那个拉尸体的老头,他时不时就会拖着板车到医院,把死人送回殡仪馆,然后化妆、穿衣。

很显然,这是个少有人愿意干的工作,让大家都敬而远之,背后也不乏有人经常议论,他们看到那个老头的样子,以为他是犯了什么事才被分配到殡仪馆里做事。

但老人很少说话,也从不与人解释,他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做了十六年后才安然退休,攒下的少许工资全部都送往了当地的孤儿院。

直到1999年时,适逢新中国建立50周年华诞,老人莫名地消失了一段时间,等到他再次回来时,江津轰动了。

文章图片2

人们听说他去了北京,见到了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观礼,人们还听说他是个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身负朝鲜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的“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在入朝参战的过程中,他曾孤身一人带着一把步枪和三颗手榴弹阻击美军一整个王牌第2师,不仅硬生生拖住了敌方长达8个小时,竟然还击毙了多名敌军、炸毁了三辆坦克和一辆汽车,志愿军27军军长称他为“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萨。”

他的名字叫做谭秉云。

文章图片3

1923年11月13日,谭秉云出生于重庆江津县白沙镇,这是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十分贫困潦倒,连生活都只能勉强维持,所以谭秉云不但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而从七八岁开始就要到地主家帮工,种田、放羊、割草,日复一日的辛苦换来的不过是一点仅够糊口的粮食。

而到了1943年的时候,整个中国都陷入了内忧外患中,到处都在打仗,所以到处都在强征,谭秉云也没能逃过,很快就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

当时的国军部队鱼龙混杂,不是中央嫡系的待遇很差,经常要当炮灰不说,还经常拖着饷钱不发,而且军官对普通士兵总是耀武扬威。

谭秉云也没办法,但到了1948年的时候,解放军的部队一路横扫过来,他便马上联合一众战友们起义,加入了红色队伍,转而便成为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先头部队。

文章图片4

别人起义或是为了保命,而谭秉云则截然不同,他在之后的战斗中一改往日在国军混日子的习性,即便迎着炮火、负伤了也要向前冲锋,竟然很快就以投诚战士的身份拿下了一个三等功。

新中国建立后,谭秉云便一直在部队中继续服役,对于他来说,人民军队就是自己的家。

可是到了1950年,正准备休假回乡看望父母的谭秉云接到了上级急令,得知新的战争一触即发,于是断然放弃休假,主动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人员,随着大部队跨过了鸭绿江。

当时的他已经是27军下的一名班长了,朝鲜的气候和国内截然不同,可怕的严寒和风雪让很多战士难以承受,身为干部的谭秉云却主动帮助受伤的人背物资、扛枪,硬生生带着全班全员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再次荣获三等功表彰。

文章图片5

在入朝后的年末,谭秉云便和战友们一道投入了最激烈的战斗,在新兴里周边和装备精良的美军殊死搏杀,在敌军飞机轰炸和己方后勤短缺的绝境中总是能严格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不久后便拿到了自己的第三次三等功。

不过谭秉云一直是个踏实而默默无闻的人,在此前他贯然低调,从未有什么出风头的举动,但所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不久之后,一次巨大的危难即将来临,而谭秉云却也将成为那个万军丛中创造奇迹的角色。

1951年的5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朝鲜人民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根据毛主席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指导方针,想要歼灭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文章图片6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中、朝共出动了12个军的庞大兵力,直接越过了“三八线”攻袭汉城,最后成功将敌军击退到了汉江南岸。

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可不是真的那么脆弱的,在志愿军部队进行休整以后,他们集中了大批量的机械化部队,配合先进的飞机、坦克、摩托化步兵进行了一轮猛烈的反扑。

而我方则因为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陷入被动,在敌人想要切断前方志愿军后撤路线时,情况已经变得非常危急,一旦让敌人完成合围,前方的部队将会被全部吃掉。

在这种情况下,指挥部一边令前线军队迅速撤退,一边调集附近友军部队前往协助掩护,而谭秉云所在的部队也接到了指令,让他们火速赶往金化东南方公里处的390高地,为主力军后撤尽量争取时间。

文章图片7

按时抵达阵地后,谭秉云第一时间带领战士们全力修筑起坚实的防御工事,他精心选择的阻击地点很好,在一段面水背山的狭窄公路上方,

谭秉云把人数不多的队伍分成三组,而最危险、最艰难的爆破任务他则交给了自己以及另一位战士。

虽然谭秉云和战友们很清楚自己即将面临的是美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全摩托化第二师,对面的装备不知比自己好上多少,但在真的亲眼所见那条远方的钢铁洪流之后,所有人的压力更是倍增。

那是一支可怕的部队,骑着三人摩托的士兵竟然只在少数,前方更多的则是看似无法战胜的装甲坦克,一辆接一辆地从公路尽头驶来,巨大的轰鸣传入每一个战士耳中,他们这几十个血肉之躯几乎难以想象要怎么抵抗那样的庞然大物。

文章图片8

其他人都在山上,只有谭秉云和一位年轻战士在山下,他想都没想就开始趴在地上向着战壕外匍匐前进,临走时只撂下一句话:

“等下你要是看见我拔手雷,就张大嘴巴,不然要把你耳朵震聋。”

谭秉云极为隐蔽地朝着公路一点点靠近,一直到将近五六米的时候,对方都没能发现他,他当机立断一个翻身拔掉了苏制手雷的引信,向着最前方那辆坦克就狠狠扔去!

随着轰的一声过后,谭秉云惊讶地发现,这玩意竟然只是在原地停了片刻,履带又继续转动起来,似乎毫发无伤。

十万火急之下,谭秉云哪里还有时间多想,立马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对着坦克尾部又补了一颗手雷,随着火焰轰然爆开,即便是钢铁怪兽也终于倒下了。

但谭秉云离得太近了,一时间根本无从避让,额前被一枚细小的弹片直接打中,他眼前顿时一黑,失去了知觉。

文章图片9

但战场上炮火连天,没容谭秉云歇息一会儿就被震醒了过来,幸运的是激战中没谁注意到了这个躺倒在地上的人,他抹了一把头上的鲜血,抄起身上最后一刻手榴弹,手足并用地向着另一辆坦克而去。

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有了经验,知道仅凭一颗雷是解决不了一辆坦克的,所以他丢完之后又端起步枪对着坦克一顿猛扫。

子弹当然更没用了,但谭秉云可不是傻子,他早已看到了另一边的战友绕到了坦克后方,他这么做只是在吸引火力。

果然,坦克的速射炮马上向其覆盖而来,但接着就在一阵黑烟中萎顿了下去,谭秉云马不停蹄地冲上了坦克顶端,对着掀起的铁盖子里一通疯狂扫射,将那一群急着逃出来的美军全部击毙。

文章图片10

此时谭秉云二人已经弹尽粮绝,他立刻让年轻战士上山搬运弹药手雷,自己一人迎战坦克部队,他孤身闯入美军队伍里,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还又炸毁了一辆对方的敞篷吉普车。

由于道路狭窄,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前面的坦克一报废就像小山般卡在那里,让后面的人很难过来,而谭秉云就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下午,谭秉云已经又累又饿,但他仍然牢牢死守在最前沿,美军已经逐渐拓清了道路,后面的坦克再度开上来,他揣着几颗补充上来的手雷在怀里,毫不犹豫又扑了过去。

现在他已经有了炸坦克的经验了,两颗手雷一前一后精准地丢过去,那辆坦克当即搁浅在原地,还冒起了火,内部的弹药很快被引燃,一顿乱炸,把后方的坦克队伍吓得接连倒退。

文章图片11

在鏖战了八个多小时之后,谭秉云才带着战士们安然撤离,这一场战斗下来,他炸毁美军坦克三辆、吉普车一辆、消灭敌军十三人,无比超常的发挥为大部队赢得了太多的时间,第27军军长直接火速下到连队来找他,竟然把他称作“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萨”。

在1951年9月举行的志愿军英模表彰会上,共和国最高将领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五位元帅依次对谭秉云敬酒,并授予他予一级 “反坦克英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让他热泪盈眶。

他成了志愿军里仅五十位“一级战斗英雄”之一,和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人齐名。

文章图片12

战争结束后,1953年时,谭秉云也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江津,他先后陆续担任了当地公安局副股长、县民政科副科长,在工作岗位上继续默默付出。

因为战争,他已经落下了三等甲级伤残,患有高血压、 肺气肿、胃溃疡一系列毛病,但在后来县里要建殡仪馆的时候,他主动站出来把这个活揽了下来,全程照看着施工,直到建筑落成。

可是和死人打交道,没人愿意干,谭秉云就自己来做,他辛苦地用板车从医院拉尸体、化妆、穿衣、推进焚化炉。

连这种事都肯做,肯定有点什么问题,大多数人都这么想。

但谭秉云从不争辩、解释,而是把这份工作一直做了整整十六年,当地政府少许知情人曾多次规劝,但奈何老人也不听。

文章图片13

人们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只有两次,他短暂地消失了一段时间,但谁也不知道他是去做什么了。

一次是在1991年,前来访华的朝鲜主席金日成再三要求面见谭秉云,而后邀请他前往朝鲜访问,在全部的名单上,他的名字被列在第一位,

这个国家面对曾经拯救、帮助自己的英雄,献上了国宾级的待遇,各地民众欢呼声几乎把他淹没。

第二次是在1999年,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家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邀请谭秉云前往首都参加观礼,时年七十六岁的老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仔细看清了这个曾用生命守护过的国家已经焕然一新,他很感动。

回到家乡后,谭秉云轰动了整个江津,人们震惊于这样一位“孤胆英雄”竟然几十年不为人所知,但他自己却是毫不在意。

文章图片14

2003年,谭秉云在家乡安然离世,享年八十二岁,在战场上,他创造了军事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乡间,他默默耕耘数十载,从未留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