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玉杰【散文】大寺,启蒙之城

 凉城文苑 2022-08-21 发布于湖北
大寺,启蒙之城

文//王玉杰(河北唐山)
大寺,启蒙之城,千千万万个弟子走进城门 ,万万千千个弟子又走出城门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的启蒙晨读 ,刻骨的人生哲理 ,从澄澈的校园上空飘荡 ,久久不能散去,千年的智慧回响了千年 !
启蒙之城,我的母校,全名“韩城中心小学校”,俗称“大寺” 。她的前身是“净严寺”。“净严寺”的前身是“韩昌点将台 ”。“点将台”是由大辽重臣韩昌韩延寿所筑。“净严寺”因供奉韩昌,感念他丰功伟绩而修建。“韩城”也因纪念韩昌驻守这里而命名 。公元1018年韩昌率领大军入驻韩城,自修建点将台以来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人与历史的共情是人类创造历史,历史承载人的功德 。每次重述启蒙之城的历史时,总有一种时光久远,人物奇勇,历史辉煌的光辉闪烁其中 。
千年之前,韩昌选定韩城这方高岗筑造“点将台 ”,他看中了前方的万顷良田和周围的流水潺潺 。这里不仅景美人善, 而且地势优越 ,易守难攻 。他倾力而为,造福一方百姓。英勇睿智清正廉明的美名享誉民间。
文化需要传承,青史有待铭刻。“点将台”上的英雄已经走远 ,后人在“点将台”上修建“净严寺” 来供奉韩昌的塑像和碑记。他值得后人铭记 ,他给韩城掀开了光辉的历史画卷。“净严寺”是方圆百里最大的一座寺庙,百姓因此亲切地称它“大寺”。
1912年,国家政府在这块宝地上又建起了育人之所“丰润县中东区韩城小学校”。
从此,木鱼声声远去, 被替代的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启蒙教育 。培育了不计其数的栋梁之才。
不知道前辈们为什么选一座寺庙做校址,但我能理解他们当时一定是为了让后代步步高升, 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良苦用心 。
我庆幸自己走进这座启蒙之城 。当我每天清晨,先是仰望,而后一步步登上三十七级台阶,就有一种终会攀登高峰一览众山小的高远情怀 。
我似乎悟到了启蒙之城百年育才的深奥所在,因为有先人刚正不阿的精神庇佑;有勇往无前的力量庇佑;有千年香火的杳杳禅音庇佑!
启蒙之城让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道德传统横亘绵长;让仁、义、礼、智、信的种子生根发芽 ,生成不畏严寒耸立直上的苍松翠柏。
母校难忘,即使到了古稀、耄耋之年,最怀念的应当还是母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情。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清晨,我们同班同学终于有了一次相聚母校的时刻 。操场上,万道霞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杈映射在我们的身上,老槐树的脸上泛起霞光的红润 ,兴奋地欢迎这群和他一起长大的儿时伙伴儿。排列整齐的松柏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我们贪婪地呼吸,此刻的我们身心是通透的、轻盈的。我们仔细辨认对方的模样,三十多年的日月星辰在每个人脸上或多或少地刻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 ,我们努力寻找儿时记忆中的模样 。几分感慨,几分无奈,几分欣喜!有发自肺腑的关爱,有喜极而泣的欣慰,有情不自禁地拥抱。我们没有贫富之分 ,没有地位之分, 没有美丑之分, 怀着儿时的至纯至简相扶拾级而上 。
启蒙之城飞瓦琉檐,古色生香 。学校建筑风格仍保留古寺的庄重 、沉静的韵味 。进入教学区,教学楼前面两棵泡桐树花蕊怒放,串串紫色花朵在晨风中浅吟低唱,如唐诗宋词里的女子般婀娜清新、婉约典雅、才气生香。蓝色的天空填补在每一朵紫桐花之间,紫蓝相衬,香气灌满校园。每一朵花代表每一个师生,她们互相守候,互相成长,互相感染激励对方。
站在教学区的大门口 ,向母校墙外望去,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 ,洙龙河白水一练由远及近,直至校区外侧顺流南下 。河岸两侧桃红柳绿 ,楼林高耸 。学校对面商贾林立,市井繁荣,好一派生活幸福,百年梦圆的繁华盛世 。正是:“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
当初离开母校后,曾就学过几所学校 ,在外面也曾游历过闻名遐迩的名校 ,但那种感觉是空洞的 。只有回到母校的怀抱里 ,我们在外流浪的孤寂才得以治愈,我们的心情才是愉悦的 ,轻松的 ,也是激情澎湃的 。此时,我们找到了初心,我们可以尽情的倾诉 ,也可以尽情的欢笑, 构成身体的每一个分子都飞扬起来 ,和同学们一起, 和校园的老槐树一起 ,和韩昌的雕塑一起 。我想,他们、她们、它们是懂我们的, 我们向他们倾诉、发泄, 他们也向我们倾诉、发泄 。
恍惚间,我似乎看见韩昌高大威武, 胯下浑红宝马,手举烈焰叉,横扫战场 ,奋勇杀敌。亦或看见他风流倜傥, 英姿飒爽 ,站在点将台的中央排兵布阵 ,发号施令。台下千军万马 ,盔明甲亮。一个个将士虎目圆睁,只待一声号令或韩昌手中令旗一个小小的动作 ,便策马疾驰,奔赴战场 。猛将手下无弱兵 ,一腔英勇扫天下 。
两场变故使启蒙之城面目全非 。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 ,人为的、天造的是那么的无情 、决绝。耳畔,红卫兵“打、砸、抢”的破碎之音霹雳在耳, 雕塑无存,碑记惨裂。冠有“四旧之名”的古物、建筑被理直气壮 、堂而皇之地毁灭 。谁让你是历史呢 ?谁让你是文化呢 ?秦始皇能焚书坑儒 ,我文革就不能吗 ?
人祸刚刚躲过 ,老天又来了一个扫堂腿。1976年,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震惊中外。启蒙之城成为一片废墟瓦砾。木石被没有居所的百姓挖走建房。骁勇善战的韩昌无能为力 ;方圆百里香火最盛的净严寺无法超度自己 。不,他们不需超度自己,是在超度他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他们在静默中等待一个新的开始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复建。保留古风的校区,同时保留着历史的厚重。我们这批毛孩子是学校复建后第一批走入启蒙之城的人,而后一批又一批该受启蒙的毛孩子陆续走进启蒙之城的大门 。
于是,当我们壮志未酬时,鼓励自己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当我们小取功名时 ,也允许自己膨胀一下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
当置身喧嚣 ,困惑茫然时 ,警醒自己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一个个小毛孩如今已近天命之年 ,我们目所绸缪,身所盘桓,手抚母校一瓦一砌,聆听母校一呼一吸 ,感触母校一歌一叹 、一颦一笑!她的优美、冷静、坚定、 从容如道道霞光映照在我们心底 。母校,儿时学校的母爱,是我们远走江湖的依靠和寄寓。和高山比,她并不雄奇伟岸,但她培养了征服高峰险峻的勇士。她静默坚守的信仰,是指引后人的灯塔。她所传授的启蒙文化,如一条亘古不绝的河流,滋养一代又一代的毛孩子,汇入祖国建设的滚滚洪流!
我们登上教学楼的顶端 ,把母校的每个角落看个够 。眺望远方,展开手臂 ,与这座千年智慧的启蒙之城相拥 !
—— 编审:粟贵贤 ——
作者:王玉杰,笔名云中漫步,河北唐山人,结束一天的劳累后,喜欢在星雨飘窗时,解读文字!


近期作品王玉杰【散文】老婶的牵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