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雅课堂之《苏轼诗词选修课》(七)

 行人呓语 2022-08-21 发布于重庆

第七课:人生与生命的思考

(七)兹游奇绝冠平生
绍圣四年(1097年)闰二月,苏轼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安置。到此,苏轼真的沦落到天之涯,海之角了!登临海南岛的苏轼,坐睡于琼州(今海口)至儋州行途的肩舆上,梦里得句“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醒来之后,路上便遭遇一阵“清风急雨”,苏轼马上作诗: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诗里东坡仰天长叹:“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人生当归于何处?四下环顾,真正到了末路穷途之境,奈若何哉!但一记“眇观”,一个“坐咏”后,苏轼视域为之辽远,心襟因而开阔。大瀛海,如此波澜起伏,无边无际,似乎消融掉世间一切的对与错;谈天翁,含摄宇宙万物,奇谈怪论,多少荒诞离奇里写就着生命的是与非。这世间,这生命,有什么不可以搁置。“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所有的现实争斗,放之生命,放诸宇宙,有何意义?苏轼跳出三界之外,散幽怀,啸天风,逍遥而行。

苏轼是个耍宝天才,末了不忘自矜一番:我不过是那谪居之仙人,凡尘历劫而来。看,天帝宴席未终,群仙举酒,喜我归期呢!群龙急雨催我作诗,待我作出这精妙绝伦的诗句,只怕是梦云要变色,笑电要改容。苏轼对自己之才华颇为沾沾自喜,接着畅想:想来偌大的蓬莱仙宫,已经好久未曾听闻我诗文之妙声了。东坡我容颜虽老,但才华依旧啊!


读此诗,不禁为六十二岁老东坡之洋洋自得而汗颜。这家伙年老色衰,已至穷途末路,居然还作垂死挣扎,厚颜自夸?他对自个儿真是超有自信啊!负隅顽抗,敢向生命叫板;自在骄傲,绝不向命运投降!打不死的小强!超凡绝俗的硬汉!

苏轼俨然把命运付于苦痛,只当作一场人生奇异的旅行,发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清代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卷六中谈及此诗,“行荒远僻陋之地,作骑龙弄凤之思,一气浩歌而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足当司空图'豪放’二字。”此评甚恰。

初至海南,地方官员闻讯苏大学士驾到,个个眉开眼笑,喜从天降,不意人生居然有此良缘识得闻名遐迩之东坡居士。地主之谊的款待,好吃好喝好住的将苏轼供着,海南炎热的气候,恶劣的环境,在苏轼眼里顿成烟云。但很快,善待苏轼的官员百姓遭到严惩,逐出“官舍”,“民宿”亦不许赁居。苏轼沦落至儋州城南一片桄榔林下,在当地几个黎族学生的帮助下,造了几间土屋,侧身其中。

苏轼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儋州的人文生态。一大群斗字不识的文盲跟着苏轼读书,苏轼则换装黎民,改学士帽为藤帽,脖子上挂花缦,扮赤脚大仙,渡水穿林,与当地人厮混一团。元符二年(1099)有诗为证: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迷途了,就跟着牛屎痕迹回家,亏苏轼能想出“老牛识途”的高招?读诗哑然失笑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苏轼为何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仅仅因为他随遇而安的人生理念吗?仅仅是他无可救药的知命乐天性格吗?


后来苏轼告别海南岛,他给一位黎人谈及了他的自我心理建设,为我们揭秘他面对生命的全部思考: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人生如寄耳!多次被贬的苏轼,在波澜起伏的生活里堪破人生真谛,悟得生命真相。王羲之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李白也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如梦,为欢几何?”贬谪黄州,苏轼已然明了:人生不过是“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不断的贬谪,不过是人生一次次“远游”罢!作此心态看生死,生与死其实都无劣优之别。苏轼于此,修炼到庄子“一物我,齐生死”之大化境界。

处处无家处处家的苏轼,将“此生念念随泡影”,反复告诫自我“莫认家山作本元”。“家山”这里指眉山,“本元”意谓故乡。苏轼不再关注形而下之外在世界,他转向了自我。到最后,他是连自我肉身也全然抛弃了,只沉醉于精神的世界。他将自我之生活,栽种上诗词无边的诗意。海德格尔说:“心境越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轼,成为旷达闲适的生命符号,永存后世之记忆。

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去世,徽宗即位。神宗妻子向太后执掌权柄,这位苏粉毫不犹豫地下诏招返苏轼。是年六月,65岁的苏轼离开了他居住整整三年的儋州,踏上北返的归程。此时的他,终于等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时刻。


北返的苏轼,年老体衰,舟途劳顿,加之身染瘴毒,终于在盛暑秽气的多重夹击之下,病倒常州。苏轼说:“某岭海万里不死,而归宿田里,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非!然死生亦细故尔,无足道者。”

已觉大限将至的苏轼心态平和,洞穿生死奥秘,其手书一偈,其中有句云:“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人生之苦难即在于“有身”,“无身”自然“无疾”。面对死亡,苏轼“索沐浴,改朝衣,谈笑而化,其胸中固无憾矣”

苏轼遗言:“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他对人生意义之终极领悟,消融了死亡的恐惧,谈笑而化,湛然而逝,完成了他生命的旅程。门生李廌祭文有语:

道大不容,才高为累。皇天后圭,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伤痛!闻所未闻,吾将安放!(朱弁《曲洧旧闻》卷五)

行文至此,悲乎哀哉,但一转念,悲哀与忧伤,从来不是东坡的生命底色。生命何悲,且行且歌!

东坡活着,把个现世众生男女老幼迷得神魂颠倒。他便是死了,也是这般魅力难挡,只一两句诗词吟哦,便又搜罗割尽后世无数“苏粉”们。他该是忙得不亦乐乎,有道语:“大苏死后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扯拽”,明董遐周云:“总是一个大苏,沙门扯他做妙喜老人,道家又道渠是奎宿。”苏轼真真好生了得!他将人生撰写成一个传奇,他把生命点染为一个永恒的神话!

爱你,苏轼!奇绝平生,光阴未改终识君。重弹旧调,暮云秋雨倍思卿。

理解与思考

    1. 走遍万水千山,总有一人与我们携手归途。苏轼,何以成为我们心灵的伴侣?苏轼,何以成为所有人的偶像?请罗列出苏轼的人格精神魅力所在。

    2. 你如何理解和评价苏轼的临终表现与遗言?

积累与写作

    1. 积累抄录本课中出现的苏轼诗文,选择其中喜欢的诗文读读背背。

    2. 路途遥远,苏轼终归未能等到与弟弟苏辙的最后相会。兄弟俩的“夜雨对床”之约,在人生不断的离别中,融化在时光里。请课外阅读苏辙祭文:《再祭亡兄端明文》,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文。或者根据《苏轼诗词选修课》内容及课外阅读,写一篇苏轼小传。


查阅南雅课堂之《苏轼诗词选修课》1-6课,请点击下列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