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治-武则天:为了成功,武则天可以牺牲自己的儿子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公元684年,武则天逼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李贤。

1

在李治清除长孙无忌中,武则天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则天逐渐成为李治的智囊和依靠。

 

从公元660年起,高宗李治开始身体不好

武则天逐步由后台走向前台,开始处理朝政,这也开启了二圣并尊,共同掌控朝权的时代。

应该说,之后的二十余年,唐帝国是由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掌舵的。

整体上由于皇帝身体状况不佳,朝廷政务的担子就逐渐转移到武则天身上,高宗李治则逐渐由前台退向后台。

但也不能就此认为,高宗李治逐渐沦为武则天的傀儡,高宗一直掌握着最高决策权,武则天也没有架空丈夫的意图。

这样的政治形态,虽然和一般情况下皇帝独尊的情形有些差异,但并没有影响到朝政的推行。

无论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唐帝国仍然是向着盛世前进。

这个期间的国家大事,都是高宗和武则天共同推进的。

二圣并尊的局面虽然贯穿了整个高宗朝,直到高宗李治崩逝,也没有发生大的动荡。

这说明总体上讲,夫妇二人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执掌朝政,并不存在激烈的权力争夺。

但武则天的性格极为刚烈,权力欲望极强。

此消彼长,必然对皇权有所压抑,所以夫妇之间也不是没有龃龉。

上官仪事件和魏国夫人事件,都跟帝后矛盾直接相关。

有宦官王伏胜揭发武则天在宫内蛊祝厌胜,具体原因不详。

当时武则天的姐姐和外甥女,这对母女也入宫受到高宗宠爱,姐姐被封为韩国夫人,外甥女被封为魏国夫人

武则天此时已受李治独宠十来年,生了四个儿子了,难免有些审美疲劳。

这对母女的进宫受宠,明显分了武则天之宠,所以武则天的厌胜对象,很可能是这两个女人。

厌胜是大罪,也是当年王皇后被诬蔑的罪名。

高宗大怒,召宰相上官仪来商议。

上官仪顺着皇帝的意思,请废皇后,高宗让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没想到诏书还没发,武则天就得到了消息,于是马上找到李治,哭诉一番。

李治转手就把上官仪出卖了,说是上官仪教我

武则天借机派许敬宗出马,诬告上官仪与废太子李忠、宦官王伏胜共同谋逆,把三人一网打尽。

上官仪一家被杀,除了尚在襁褓中的孙女上官婉儿。

武则天又一次大获全胜,但心中对于姐姐和外甥女余怒未消。

等泰山封禅回到京城时,姐姐韩国夫人已去世,武则天还是毒死了外甥女魏国夫人,报了心头之恨。

这两起事件都反映出帝后的矛盾,但这种矛盾仍局限在后宫争宠层面,起因也只是争风吃醋或者夫妇口角。

这种矛盾表现于二圣并尊的初期,也反映出夫妻在一种崭新的政治架构中的磨合。

在这两年中,武则天还生下小女儿太平公主,说明武则天也并未失宠。

从公元670年开始,盛世遇到了水逆,有由盛转衰的趋势。

人才方面,李绩去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个谢幕,标志着开国元勋退出历史舞台。

内政方面,灾荒频出,徭役频繁,百姓饥苦。

外战方面,强敌吐蕃开始入侵。

东北地区也遭蚕食,不得已退守辽东。

高宗末年,突厥也复兴先后反唐

高宗的身体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弱,内外交困中,继嗣问题也就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了。


2

长子李弘自从母亲当上皇后,就被立为太子,当年他只有四岁。

高宗夫妇对于储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视的。

太子随着年龄增长,也表现出仁德的品性,比如对两个异母姐姐,就是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一直被幽禁在宫中。

李弘看到姐姐年龄渐长,主动上书请求姐姐出嫁,高宗和武则天也同意了。

咸亨二年,十九岁的太子李弘在高宗出行东都时,第一次奉命监国,并且在之后几年多次监国。

太子监国是李唐王朝的传统,当年的太子李建成、李承乾、李治都有监国的经历。

这是培养太子政务能力的一种历练。

对于体弱多病的高宗,大力培养太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

太子李弘表现也不错,逐渐独立参与政事。

东宫官僚也围绕在太子周围,如郝处俊、戴至德、李静玄、刘仁轨等,俨然成为一股新的政治势力。

这对于精力旺盛,权力欲旺盛的“天后”武则天,则是一种隐形的挑战。

 

年轻叛逆寻求独立的青年,面对掌控欲极强已近更年期的母亲,这在现代也不啻为一种灾难,何况是权力高度集中的皇室。

李弘和弟弟李贤的悲剧,即源于此。

但是太子李弘二十三岁就去世了。

李弘的死也是扑朔迷离,有史书记载他是被武则天毒杀的。

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现在的普遍认为是李弘死于肺结核病。

但李弘生前还遇到一件离奇的事,背后和母亲武则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弘的太子妃最初选定杨思俭之女。

但婚期临近时,杨小姐竟然因为貌美而被贺兰敏之强暴

最后只好重新选择了裴居道之女裴氏做太子妃。

贺兰敏之身份特殊,韩国夫人的儿子,魏国夫人的哥哥,武则天的外甥。

贺兰敏之能如此放荡不羁,和姥姥杨氏有关,杨氏即武则天生母。

传言贺兰敏之和八十多岁的杨氏私通,因为受到姥姥庇护,所以胆大妄为。

除了强暴准太子妃,还强暴过太平公主的侍女。

和姥姥私通这事太诡异,真假难辨,但杨氏庇护这个外孙应该是事实。

姨母武则天无论处于对姐姐的愧疚,还是对母亲的妥协,也难免纵容这个外甥。

所以在杨氏和武则天的纵容下,太子李弘虽然莫名其妙被带了绿帽子,也无可奈何吧。

正是因为这层复杂的关系,加上权力争夺的必然性,李弘的死被记在武则天头上也就可以理解了。


3

李弘已死,二弟李贤册立为皇太子。

李贤比李弘更年轻,跟母亲武则天的关系则更为紧张

李贤作为太子,三次奉命监国,得到了朝廷内外的颂扬和唐高宗的褒奖。

但儿子展现出良好的理政能力,对于仍想总揽大全的武则天,肯定不是件好事。

如果说武则天与大儿子李弘,还只是暗中较量的话,他和二儿子李贤,就演变成了明争

武则天的心腹术士明崇俨,给诸皇子看相后,对武则天推荐李显、李旦,贬低太子李贤。

又如宫中流言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是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武则天还送《孝子传》等书,指责李贤不懂得为人子之道。

这些明枪暗箭,背后展现出武则天与太子李贤的激烈争斗。

武则天亲信的术士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

这件事情使她决心要除掉这个儿子了。

武则天秘密安排,让人举报太子谋反,然后让自己的亲信薛元超、裴炎、高志周办理此案。

高宗已五十多岁了,年老慈爱,想宽恕太子。

但在武则天的坚持下,还是将李贤废为庶人,太子近臣也被株连杀戮或流放。

高宗驾崩后,武则天把持朝政,派丘神勣逼死了李贤。

可见,武则天与这个儿子之间的嫌隙很深,她为了夺取权力,连亲儿子都可以杀掉,其凶狠非同一般。

李贤被废,三子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684年,高宗李治驾崩,李显继位,武则天晋升皇太后

虽然三儿子李显熬到了继位,但仍然不合母亲的心意,只做了五十五天皇帝,就被太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然后四子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李旦是个傀儡皇帝,也是武则天仅存的一个儿子了。

所以李旦也算幸运,踉踉跄跄的做了六年傀儡皇帝,直到武则天改朝换代,自己坐上皇帝宝座。

其实从高宗一死,二圣并尊时代结束,武则天单独掌权的时代就到来了。

两个儿子做皇帝,只是纯粹的傀儡而已。

属于这位女皇的传奇,拉开了新的一幕,但她仍然还差一步之遥。

虽然已大权在握,但仍要与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斗争,用毕生的精力挑战牢不可破的纲常。

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