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广岛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仅43秒,投弹美军飞机为何能逃生?

 安喜的空间 2022-08-21 发布于上海
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国空军伊诺拉·盖伊率领的B-29轰炸机队向日本广岛市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我们知道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巨大,那么从投放到爆炸仅留有43秒的时间,美军飞机能死里逃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聊聊为什么美军执意要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话不多说,请往下看:
图片
美军在广岛投下“小男孩”原子弹
事件背景:1945年7月,德国投降欧洲战场宣告结束。日军拒绝服从同盟国制定的《波兹坦公告》的条件。眼见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只能征服日本本土。
在太平洋一系列海战中,美军虽然通过“跳岛战术”步步为营,获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日军负隅顽抗,给美军还是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1945年4月至6月的冲绳岛战役中面对不到12万日本士兵时,美军伤亡总人数为49,000人,超过12,000人在战斗中丧生。后续美军针对日本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但日本政府没有表现出投降的迹象。
图片
东京大轰炸
相反,美国情报拦截显示,截至8月2日,日本已经在九州岛上部署了超过56万名士兵和数千架自杀式飞机和船只,若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强行登陆日本本土,日军将殊死一战,并打算处决所有的美军俘虏。日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造成大规模伤亡,企图破坏美国民众的抗战决心。
图片
骑白马的是:日本裕仁天皇
原子弹计划“应运而生”,摧毁日军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鉴于日本拒不投降,为了避免登陆日本本土付出超过一百万的伤亡代价。原子弹的计划开始提上日程。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和他的军事顾问决心使用,这个史上最强杀器“原子弹”,以便尽快结束战争。
图片
“小男孩”原子弹
为了彻底摧毁日军的心理防线,轰炸地点避开荒无人烟的地区,而是人烟稠密的大城市。于是,广岛就成为了美军的理想选择。二战期间日军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这一刻以巨大的平民伤亡为代价,一切皆是日本政府咎由自取。
B-29执行“原子弹轰炸计划”,“小男孩”核弹将广岛变成“人间炼狱”
1945年8月6日凌晨2:45分,星期一。美国第509混编大队三架B-29轰炸机从日本以南1,500英里远的太平洋天宁岛机场起飞。
图片
美军轰炸广岛的飞行路线选择
保罗·蒂贝茨上校驾驶着主力轰炸机'伊诺拉·盖伊',它携带了一枚绰号为'小男孩'的核弹。
但是该枚核弹重达10,000磅,导致伊诺拉·盖伊(Enola Gay)号超载,在跑道上滑行了超过两英里才顺利升空。
图片
7点15分,轰炸机机组人员将“小男孩”装载完毕,飞机爬升到31,000英尺的轰炸高度。
9点14分(广岛当地时间)伊诺拉·盖伊(Enola Gay)号抵达轰炸区域,投弹手托马斯·费雷比(Thomas Ferebee)用作瞄准点的Aioi桥通过飞机的投弹瞄准器清晰可见。
图片
9点15分之后,费雷比将“小男孩”投掷出去,飞机瞬间失重引起剧烈颠簸。但保罗·蒂贝茨艺高人胆大,他立即恢复了对飞机的控制,并以155度进行大幅度转弯,虽然机身急剧倾斜,好在有惊无险。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这几个月来保罗·蒂贝茨一直练习这种难度极高的机动动作,因为他被告知,从飞机投弹到顺利逃脱原子弹的轰炸威胁,只有43秒的安全时间,甚至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都不清楚他们能否安全回来。
“小男孩”在43秒内下降近六英里高度,然后在2000英尺的高度被引爆, 炸弹以超过15,000吨TNT的威力倾泻在广岛市中心。
图片
广岛残骸:被摧毁了的消防车。来源:国家档案馆照片。
爆炸中心区域的温度超过7,000华氏度,高温将半英里内的人瞬间蒸发,连同青铜雕像,屋顶瓦片融合在一起,而数英里外的人们由于皮肤直接暴露在外面,被热核辐射,也在不久后毙命。这场爆炸导致至少80,000人当场死亡。
图片
一名日本人被原子弹炸死。国家档案馆照片
美军投弹飞机顺利逃脱,得益于自身过硬的技术和上天的眷顾
在投弹飞机伊诺拉·盖伊号上,蒂贝茨和他的战友看到地面升起“一个巨大的紫色蘑菇”,并且已经上升到45,000英尺的高度,比飞机的飞行高度还高出三英里,并且这个巨大的火球还在继续向上空蔓延。
图片
飞机顺利飞到几英里外,但看起来这个火球有可能吞没他的轰炸机,云层的底部都是大火,在汹涌的烟雾中,冒出泡的热焦油弥漫到整个机舱里........幸运的是,他们安全的逃离了。
而让蒂贝茨和战友们更感触的是,几分钟前在阳光下还清晰可见的广岛,现在已经完全消失在这致命的烟雾及火焰下。广岛成为了“人间炼狱”
图片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Peace&Lov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