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刊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春秋经传集解》

 殘荷聽雨 2022-08-21 发布于北京
版本简介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 (晋)杜预撰 (唐)陆德明释文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后蜀)冯继先撰 《年表》一卷 
 元代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卷十九至二十配补明覆刻本)周叔弢跋。
原书尺寸29×18cm,32册,板框高20.8cm 宽13.5cm,每半叶八行,行十七字,细黑口,四周双边。
 《春秋经传集解》,其中《经》为相传孔子所作的《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现存《春秋》是孔子从鲁国史家那里传录以教弟子者,与《诗》同。孟子记载孔子自云“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司马迁记载“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传》即《左氏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俗称《左传》,与《谷梁传》、《公羊传》齐名,俱列为《春秋》经的疏解之作,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春秋》绝笔于孔子卒年(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左传》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虽然有所参差,却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一略而一详。
  而作为中国史学著作的鼻祖,《左传》比《春秋》记载历史除了详实外,还增加了大量的白描细节和对话,丰富了历史事件,文字亦十分隽永。某一历史事件从头到尾,虽然有时相隔数年,却是个完整的故事,运用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等手法,将事件的全过程交代的十分完整。因为是第三人称,故而视角广阔,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这后来也被《战国策》、《史记》等史书借鉴。
  
唐代刘知几《史通》所言“文典而美,语博而奥”,是左传“记言”方面的一大成就。
  
《史通》对《左传》的总评是“言近而指远,词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可谓尽《左传》之妙。

  作为百代史书之祖,《左传》自然是传承不断。晋代杜预自称有《左传》癖,平吴以后回襄阳老家亲自作注,一扫古今注《春秋左传》“进不成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更肤引《公羊》、《谷梁》,适足自乱”之弊病,而“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经之条贯,必出于传。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阙之,以俟后贤”,且收集前代比如刘歆、贾逵、许惠卿、颍子严等名家的注,比较其异同,随文而注解,故书名“经传集解”。宋代叶适评曰“杜预于左氏用力深久,能使后世浅俗野诞之说十去七八,学者由此而进,所造益深,则于春秋大义,差不远矣。”此杜预集解本是现存最早注本,后唐代孔颖达为了作疏,列为官方教科书,是最经典的版本。杜预以前,《左传》与《春秋》各自单行,杜预开创了《传》附于《春秋》之下的体例,为后世所法。
关于版本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宋以前抄本极稀,仅有一些残卷,可以无论。宋代刻《左传》传本,所知者有嘉定九年兴国军学本、淳熙间江阴郡刻本、淳熙间抚州公使库刻本、嘉定六年临川郡江公亮跋刊本、蜀刻大字本等。
    本次影印者乃是元刊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此本在九十年代以前,多认为是南宋岳珂(岳飞之孙)刊本,也即宋刻本,清宫《天禄琳琅书目》记载此本“诸卷末有木记,曰'相台岳氏刻梓家塾’或曰'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为长方、椭圆、亚字诸式,具大小篆、隶文。盖南宋岳珂乃飞孙,本相州汤阴人,故以相台表望。南渡后徙常州,今宜兴有珂父霖墓,故家塾以荆溪名。珂校刊《九经》《三传》,著沿革例,雠刊最为精核”实则校刊者非岳飞之孙,乃岳飞九世孙岳濬,字仲远。刊刻时间已至元后至元年间。然而校刊精美,字大如钱,无怪几百年来一直被当做宋本,明代和清宫曾覆刻,然气墨刀法相去毫厘便有千里之别。相比现存的宋刻本有的漫漶不清、元明递修等问题,此本初刻初印,极适合阅读。
      至于此版本的文字之胜,前人多据明代覆刻本而论,如傅增湘曾据明覆岳氏本,与宋刻兴国军学本、江阴郡本、抚州本互校,列出若干异文,如傅增湘言:“隐公元年经注'言段强大儁杰’,岳本误'大’为'夫’。实则元刊本正作“大”不误也。隐公十年传“宋人卫人入郑”注“承虚入郑”,岳本“承”作“乘”,上三种宋本作“承”,傅谓岳氏本误。“乘”者“因”也,作“乘”为是,岳氏本不误。桓公六年传“少师得其君”注“抗衡中国”,傅谓“岳氏本作'杭’,误”实则傅所见明覆岳本误作“杭”,元刊不误。如此者甚多。其余与宋本异文,亦是正常范围内互有胜负。故岳氏本之精审亦不逊于上三宋本,且有陆德明之《音义》,免翻检之劳,字大醒目,又比宋刻小字本为佳,故取为原大复制之底本。
   书后附录之《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名字异同录》五卷,是后蜀冯继先所著,因《春秋左传》里人名极多,不但称名,或字、或爵、或谥,错综互见,读者苦之,今有此两书,可方便查询,利于阅读也。相比清代皇宫的覆刻本,元刊本笔画美健,富有艺术感,是不可多得的宋元版初印珍品。
     此本钤印有“徐健菴”“乾学”“曾存定邸行有恒堂”、“浦祺之印”“浦玉田藏书记”“袁廷檮印”“五砚楼”“定府珍藏”“周暹”“自庄严堪”等,可知由清初徐乾学后迭经名家收藏,最后由周叔弢先生收藏。周先生在书前有题记,言此书经四次寻访,将散失几处之书复为合璧,且本为原装,“延津之合”,可谓书缘不浅。后由周先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
以下是最终印刷宣纸成品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