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捧角:都市大众娱乐!(上)

 顺其自然h 2022-08-21 发布于北京

三、捧角:都市大众娱乐(上)

图片

  近代上海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集,在都市化过程中,各种娱乐活动也蓬勃而生,捧角是伴随京剧流行而兴盛起来的。捧角群体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捧角因为成为都市社会的大众娱乐,不管是上层社会的名流还是中下层社会的市民,都疯狂地投身捧角同类娱乐大潮中。

  有钱有势的名流把捧角视为高尚娱乐,捧角成为他们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满足虚荣心理的手段。那些驰骋商场的商人通过捧角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疲惫的身心、消解落寞的情怀。而其他诸如政客、闻人等名流们捧角更是为了寻欢作乐,为此,他们花钱如流水,像杨虎这样的捧角家,把公馆当作捧角俱乐部,可以喝酒,也可以唱歌,出入的大多是上流社会的人士;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的刘航琛、《申报》社长潘公展、闻人范绍增等等,他们都是捧坤角言慧珠、顾正秋的健将。这些有钱有势的人,请她们吃饭、请她们看戏、赠送昂贵行头、陪她们赌钱玩。

图片

【按:杨虎(1889-1966),字啸天,安徽省宁国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12月袁世凯谋划称帝时,杨虎与陈其美、蒋介石等人发动肇和舰起义。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军事委员,1918年任广州大本营参军,后任鄂军总司令。1922年任广州非常大总统府卫士队长、广州非常大总统府参军,1923年任广东大本营参军兼海军处长,1924年任北伐讨贼军第二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赴江西,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1927年任上海警备司令,1928年10月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931年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1932年任上海市保安处长,1935年11月再次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4月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1945年授陆军中将,5月再次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11月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后在上海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拒赴台湾,留居上海,后寓居北京,并在6月初发表声明拥护共产党,解放后任政务院顾问。1958年与台湾特务联系企图策动反共叛乱,事发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准予监外执行。1966年在北京复兴医院病逝。】

图片

      1943年,童芷苓与言慧珠打对台时,范绍增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地购买整排整排的票捧场。言慧珠与童芷苓但是结束了台上的对垒,而台下本人所有的支持者仍在较劲,捧童芷苓的戏迷出钱让她拍了一部电影,捧言慧珠的戏迷也出钱让她拍了一部电影。这些权贵以捧角来附庸风雅、竞奢夸富,借此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从而获得心理满足,所谓花钱买乐子。

  一般市民把捧角当作闲暇里的消遣,譬如都市里的广大妇女。清末年间,“桂园观剧”是上海一大娱乐,戏园里士女纷纭,此时期,上海妇女因为是戏园重要的观众,妇女对京剧的痴迷在于它的娱乐性。有自己喜欢的角儿,她们是决不放过因为 的,早早就做好准备,甚至彻夜难眠,不管是那些大家闺秀,还是那些小家碧玉,个个梳妆打扮,有如相亲约会。“演戏刚逢二月朝,家家妇女讲深宵。看台宜与戏台近,吩咐奚奴预作标。邻家姊妹各商量,明日何如作晓妆。小婢点灯亲检钥,隔宵翻出好衣裳。一夜芳衾睡不成,晓鸡齐唱报天明。先挑锦帐窗前望,果否何如昨日晴。胭脂微点粉匀粘,早起忽忙启镜奁。”妇女们的兴奋来自对名伶风采的羡慕和崇拜,她们不仅捧女伶,更捧男伶。“金桂何如丹桂优,佳人个个懒勾留。一般京调非偏爱,只为贪看杨月楼。”

北京卫视《档案》清末上海《申报》为京剧名伶杨月楼洗冤

      像杨月楼一样的京角好多 ,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矫健、英武的形象,吸引了很多女性观众,她们涌进戏园,以致“每当白日西坠,红灯夕张,鬓影钗光,衣香人语,沓来纷至。座上客常满,红粉居多。” 在近代城市化大潮中,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她们成为捧角这种都市娱乐的积极参与者。捧角到极点也会闹出乱子,粤商之女韦阿宝与杨月楼结婚,遭到粤人反对,在上海滩上演一幕风流悲剧。钦差大臣黄开甲遗孀朱桂珍与李春来同居也遭广东人控告,李身陷囹圄,这就有疯狂之至,乐极生悲。

  市民捧角娱乐性是很明显的。女伶登台演剧扩展了戏剧舞台对美的展示范围,进一步增强了戏剧娱乐功能。于是人们对女伶演戏趋之若鹜,以求声色之娱,此种享乐迅速风靡沪上,君不见“红氍贴地,翠袖场(扬)风,绕梁喝月之声,拨雨撩云之态,足使见者悦目,闻者荡心。……名园宴客,绮席飞觞,非得女伶点缀其间几地处问题以尽兴。” 再以妇女为例,就整个女性群体来说,她们进戏院看戏的历史是很短的,艺术欣赏水平自然低,娱乐是主要目的。

图片

    “女看客是完后但是结束了看戏,自然比较外行,无非来看个热闹,那就一定要拣漂亮的看。像谭鑫培这样一干瘪老头儿,要不懂得欣赏他的艺术,看了不会对他发生兴趣的。所以旦的一行,就成了她们爱看的对象。 在女性观众捧男伶的同时很多男性观众去捧女伶,“寻常一辈少年郎,喜为坤伶去捧场。金字写来如斗大,崇衔唤作某亲王。 这同样是为了娱乐。梅兰芳在他的回忆中曾引述过观众常对他说过的话:我们花钱听戏,目的是为找乐子来的。管这出戏在进行的过程当中,是怎么样的险恶,都不要紧。到了剧终总想看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把刚才满腹的愤慨不平,都可以发泄出来,回家睡觉,并能安甜。要不然,戏是看得过瘾了,这一肚子的闷气带回家去,是睡不着觉的。花钱买睡觉,这又图什么呢?这说明一般观众看戏是为了娱乐消遣,在现实世界里产生的所有烦恼忧愁,在捧角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捧角,让他们暂时忘记了现实的苦恼;捧角,让他们尽情享受世俗的快乐。未完待续原文来源: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