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别麓公的故事 禺草号汉阳

 paila51 2022-08-21 发布于湖北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别麓公的故事

汉阳晴川阁大门

在讲别麓公故事前,先说说繁华汉阳这座千年的古城。宋代诗人林頵 在《汉阳》:“西来汉水接江流,大别山前旧沔州。看到夕阳无尽兴,一行飞鹭下汀洲。”此诗将山水汉阳天人合一的自然美景,是诗如画,描绘得淋漓尽致。

人来客往喧嚣的显正街上,原唐朝汉王李旦府邸①的气派,元末红巾军“天完政权皇宫”的金碧辉煌,明朝“萧园”王园”的典雅,清代“江氏林园”的俊秀,“宋园”藏二宝(银杏树、灵芝峰),“春茂花园”似朝野更迭衰败;白云苍狗岁月不居,私家林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中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特别是唐·汉王李旦与汉阳才女凤娇的爱情故事②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大别(龟山)山麓旁用青石(条)铺就的街道,现已换成柏油马路,其景仍和重前一样,车水马龙人来客往凸显“热闹”二字;临街的酒肆、山岚的楼台、湖畔的亭榭均翘首葳蕤的绿茵间,摇曳的树叶与招展酒旗相映生辉,好一个楚管蛮弦的南国风光;月湖,墨水湖、和已桑田的南官湖,早已是代马不思越,汉阳已是荆南祀梓,往日的辉煌均留在文字和脑海中;就连蛮烟瘴雨龙阳湖,现已成三环内的宜居区。

汉阳府龟山现状(江中所拍)

俗话说:“岁月流逝,传承不老。”千年古镇汉阳(城)③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孕育出“高山了流水盼知音”、“关云洗马长江情”、“南官湖畔李白诗”、“崔颢'黄鹤楼’诗千古名”、“兵戎相见争天下”、“辛亥一枪定乾坤”“汉阳军民齐守城”“共勉牌坊下的读书人”等诸多扑朔迷离的故事。物宝天华的汉阳(城)钟灵毓秀,文人荟萃,浓郁的学习环境在民间早已是蔚然成风。

江风吹湖碧玉动,横笛洞箫响道中。

桅杆如林飘恕柳,遗簪堕翠满香都。

汉阳显正街上原署衙、学府房舍林立,酒肆、栈房铺席毗连。当年显正街系府衙、府学、县学和孔院、祀庙的所在地,它是古汉阳城上的一条主干道。东西贯穿汉阳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家住汉阳西门外三槐里的贡生别麓公(讳仲璜)④,当年正在府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某一天,原本和其兄鹤湄公(讳伯琮)一块上学的别麓公,因先生有事留校而晚回家,眼看天色已晚,不由得加快脚步往回赶。哪知刚出校门,就遇到同乡前辈学者熊伯龙⑤、大学士吴正治⑥和另外一位不认识的先生一块进校门,别麓公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道:“熊伯伯、吴伯伯、这位先生好!”和他两一同而行的王举人道:“这是谁家的公子可谓彬彬有礼一表人才......”没等王举人说完,熊伯龙和吴正治异口同声道:“吾辈中,此人定会出人头地。”王举人不解继续问道:“两位兄台何出此言?”熊伯龙进言道:“此乃,绍兴知府禹木公的二公子,莫看他乃弱冠之人,聪颖好学,有过目不忘之本领;小小年纪竟博览群书,他思路敏捷,还下笔惊人......”就是这位满腹经纶的仕子,竟在秋闱科考中累累失利,只落得以贡生⑦的资格,入选任为中书舍人⑧,选授广西梧州府同知。

鸟瞰梧州府江景

兄弟二人长期在外为官,父母年迈三弟尚小,每次离家赴任心情都格外沉重。康熙二十八年(1689)秋,八十一岁的禹木公(讳三异)赋诗寄给远在梧州任上的别麓:“自儿之出矣,缓步向阶前。拭泪迷花眼,摊书懒校研。荒城衔夕照,废井护残烟。赖有知心者,偕予上钓船。”别麓收信看后心如刀绞,面对为臣者世代倍受皇恩其职责,和在外不能为父母尽孝道而深感愧疚,忠孝不能两全的苦愁让他思绪万千,甚至有点忐忑不安举棋不定......

家父的一次慎言,如黄钟大吕时常响彻别麓公耳边,并铭刻入心。记得那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禹木公遭人诬陷,被免去浙江绍兴知府后旅寓杭州的日子。心胸洒脱的家父带自己畅游于西湖灵隐、天竺之间;娱情山水,寄意诗哦。五月家父在杭州西泠客舍《廿一史弹词·註·题辞》素爱明代杨慎《廿一史弹词》的家父,视为读史津梁,日手弹词一编吟歌不辍,还续著《明史弹词》。此乃,胸中无灸冰兢,时有月到风来。

重建梧州府衙图

有天,家父指着桌上刚杀青的《廿一史弹词·註·题辞》慎重道:“杨慎先生放废滇南时,胸中抑郁,仍怀忠君爱国之心,无可寄,寄之歌词。一弹再鼓,隐寓夫劝惩来世,扶正人心之旨。予编註再续明词,俾无缺漏,惟词意檃栝,恐读者按词忘事,其于劝惩之旨。终觉展卷茫然。汝其综此两书,祥註而梓之,以公同好,可耳?”别麓公奉命,历经寒暑而註几成,后数次回乡易其稿,请父亲订正,终因忙于社稷,在父亲去世前未能付印。“张三异被诬陷平反后,福建总督深知张三异在福建任职时的政绩,打算疏整委以重任。张三异回答道:'吾母九十二矣,今幸离陷阱,归侍吾母余年,吾愿足矣,尚复涉宦海狂澜耶?’”那年张三异六十有六。摘自:张明祥编撰《张三异年谱》

由于父亲年事已高,孝顺心细的别麓公,深知,父母在不远行之理,外加家中诸事缠绕,越怕展现此话的真谛。看到老父亲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在油灯下编辑撰写文章,瑟瑟艰难的情景,回想父子两一块註解、编撰、商讨时的乐趣,真不忍心离开,产生放弃仕途,助老父一臂之力想法。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最终作出一个让全家人惊叹的举动,即准备奏折辞掉官职,留在家中帮父亲整理书稿尽快付梓(《廿一史弹词注》已倾注父亲数十年心血),已完成父亲多年以来的夙愿。

此想法一经说出,全家噤若寒蚕,反映最强烈的者,恰恰是痛爱自己的老父亲。禹木公对义正辞严对别麓公说道:“忠孝不可两全,国家社稷之大,事不可违。汝辈应遵守祖父母(恢浩公,讳士彦)遗训:“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并且再三叮嘱道:“宜缄默,毋自矝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见才者必遭忌,无过者即为功,惟谦和,以宽以恕。”在父亲再三坚持和勉励下,孝顺听话的别麓公,勉强答应收拾行装,即日奔赴梧州走马上任。但坚持留下自己的妻子,要求替自己在家侍奉年迈的父亲,一切安顿稳妥后,独自启程驱车前往梧州而去。

《廿一史弹词·註》视履堂刻版

哪知一到梧州,正值流匪难民在那里聚集,梧州城内的大小街巷,难民充塞匪祸四起,不时还出现流匪扰市霸街现象。被抢的庶民投诉无门,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得知新来的张同知廉洁奉公,能替百姓申冤作主,这才敢跑到衙门击鼓喊冤。随着时间推移,张同知帮助申冤的人逐日增多,市民有人撑腰,胆子逐步大了起来,伸张正义之人,竟然主动站出来抓抢匪(难民),并扭送到衙门,交给张同知以求公道。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用现代话说就是“人的毛病,在于充能,喜欢充当他人的老师。”这样一知半解,自作聪明的断案,往往会出错。新上任的张同知截然不同,牢记父亲的教诲,带着张家那颗敦厚、豁达爱民的心,热情接待每一位上访者,认真审理每一件案子,以事实为依据,朝纲为准绳,认真审理严格办案。

古人说王道,实际上指的就是仁政,俗话说:“治国平天下者,不可不重视社会福利事业,”这就是孔孟道意所在。张同知在处理难民问题上,从道义上很下功夫,采取多建房块收留,生活上给予帮助的怀柔政策,对待好逸恶劳,偷懒耍滑奸佞小人和抢匪,坚决给予打击和取缔,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开明政策,惩办匪首情况下,对胁从人员一律送回原籍,通知地方政府加强管教治理。

在上述两种不同措施治理下,梧州很快就恢复往日的平静;和谐的社会秩序,刺激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经济。

《东西湖地方志》这样记载:“张仲璜到梧州后,正值流亡难民聚集,他惩恶扬善,精简政务,严肃政纪,体恤百姓,几个月后,政令畅通,民风好转。”

梧州府昭忠祠

梧州地处两粤(今福建为东粤、广东为南粤)咽喉,瑶族、壮族等民族杂居,常有大伙强盗聚集在高山密林中,官府屡次派人前往搜捕,均因狡兔三窟加上山路险要无功而返。熟读兵书的张同知,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道理,根据前任失手教训,派出衙役侦访,导出匪首真姓大名,在闹市中逐一张贴布告,大力鼓励获盗者赏;盗者互擒献官府者,可赎死......”致使盗贼互相猜疑,大大涣散匪徒们的军心。探明匪徒住处后,调兵进山围剿。围剿中,采取虚实结合的姿态,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威逼盗贼就范。起到,盗贼门互相猜疑、倾轧的目的。在张同知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大兵压境下,梧州的盗贼犯“上”作难,他们自己捆绑匪首献给官府。张同知上任数月之余,就有盗贼自己捆绑匪首50余人送于官府。
张同知采取“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办法,对盗贼匪首恶绳之以法,铲平盗贼之窝,给小猡猡们发给赏金,解散组织令其回家务农。从此,匪盗之患风波平息,州县制府同仁纷纷惊叹称奇。
张同知在桂林时,正遇上军粮告匮,各兵营有所哗然骚动。张府丞隐约听到风声,急忙返回梧州,改用常平仓的粮食供居民,使军民两安。组织衙役大肆收购粮食,补足常平仓储备粮。

广西梧州境内的西江

他在两次代理梧州府事务时均协助苍梧道工作,此间,潜伏在大蓉山区的草寇顺浔江而下,形势危急。张同知根据侦探密报,飞速命令军队在蓉藤、岑溪等处设伏兵防守,设计诱捕匪首,群龙无首的众匪徒,随即自动解散。大蓉山区的匪患,按照预期效果,得到彻底解决。

康熙三十年(1691年),制府根据张同知上任来的功绩,正欲上折给予保荐,恰遇其丧父丁忧,故保荐而未遂。

张同知告假回家奔丧(丁忧))时,梧州士民沿路设案挥泪送行,出城之道路为之堵塞,不少人竟追随张同知所乘的车马,苦苦相送一百多里,硬是舍不得离去。其后士民为其立碑、建祠,为之纪念好官 张同知。

办完父亲的丧事,由于悲伤和劳累过度,别麓公已是骨瘦如柴形销骨立,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复任,只有告老留乡做名乡贤。乡居间,别麓公手不释卷,仍长期昼夜伏案工作,所作诗文有《焚余草树》、《玉堂集》、《二十一史弹词·注释》不久都刊行于世。

里要追加一句: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祖孙四代人耕耘的 《二十一史弹词·注》刊行,已是禹木公逝世后的第一十九个年头。

据史料记载,张三异所辑註的《廿一史弹词·註》附加“明史部分”,后经其儿张仲璜、张伯琮、张叔珽的参入,其孙张坦譲、张坦含、张坦麟、张坦熊、张天忻,和曾孙张任佐等加入校对。自康熙四十九年(1710)视履堂刻板问世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再版,横亙二百八十九个春秋一直多次再版。这次《荆楚文库》编篆出版委员会又收录入册,共付梓于《张三异专辑》中。加上《张叔珽集》,《张氏宗亲合集》,《荆楚文库》 本次共收录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古籍善本中,现已找到的三十六部(本)。

杭州西泠印社不知当年西泠客舍是否在此

别麓公生有五子:正菴公(讳坦含)任罗田教谕;道远公(讳坦宏)为庠生,英年早世;画成公(讳坦麟)内阁学士任仓场总督、郎湖公(讳坦熊)云南布政使;画成公郎湖公为康熙辛卯(1711年)同榜举人;纪楼公(讳坦聪)为康熙庚子(1720年)副榜眼,任云南省路南知州。

清代汉阳府城图

注:
1.西大街也是唐李旦曾经居住的地方。当年汉阳就一条街,城里是显正街,衔接的就是西大街。据说李旦逃到汉阳,就住在原汉阳剧场那块地上,也就是现在消防队的对面。当时的汉阳剧场,就是在李旦王府的基础上建的。李旦逃到汉阳,在汉阳成立反武则天的基地。当时的显正街也就是皇城,在皇城外就是西大街。西大街头称之西门,南北两侧现在还叫“南城巷”“北城巷”这个城就是李旦的皇城。西大街处在中城部位一段,城墙外有护城河,因之叫“小桥巷”出了小桥就是汉阳的外城,终点在西门桥。
2.在民间改姓换名的李旦认识了美丽聪慧的民女凤娇。有一次李旦因为被人构陷,生命垂危,凤娇为了救李旦的性命,就让自己的母亲做主,嫁给了李旦。后来存留下来的李氏宗族偷偷的寻访李旦,找到了李旦并且将李旦带到别的地方去了。到这个时候,凤娇还不知道李旦的真实身份。她还以为李旦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所以为了寻找自己的夫君,凤娇也到处流落,给达官贵人家做侍女。后来李旦为了救马周的性命,冒着生命危险冒充了一陶姓大官未见过面的女婿,来陶府盗取一贴药方。在当日的酒宴上面,凤娇认出了李旦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夫君,但是为了保全二人的性命,因此凤娇也不敢声张。最终李旦获得药方,救了马周的性命,但是在李旦逃出陶家的时候,却被识破抓了起来。到此之时,凤娇感于自己的夫君已经变心了,因此心灰意冷,想要自杀。为了保护凤娇的性命,李旦也只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李旦和凤娇这一对愁龙苦凤,终于在一起了。
3.唐朝没有汉阳府。后周显德5年(958年),置汉阳军,治汉阳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宋初,属荆湖北路;神宗熙宁4年(1071年),废汉阳军;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汉阳军。属荆湖北路;元代改汉阳军为汉阳府。
4.张仲璜,字半玉,号别麓,顺治丙戌年(1646-1715年)十二月三十日生—康熙乙未年四月卒。(摘自光绪二十年三修《张氏家谱》)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禹木公讳三异的次子。聪颖好学,过目辄记。20岁左右,旁涉博览,下笔惊人,深为同乡学者熊伯龙、吴正治推重。他们曾说:“吾辈当让此人出一头地。”但是科考常常失利,最后以贡生选任中书舍人,改授广西梧州府丞。
5.熊伯龙(1616-1669),字汉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人,出生在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红焰村燕子咀。。顺治五年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顺治六年中一甲二名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待郎等职。有《无何集》、《熊学士诗文集》。
6.吴正治(1618-1691年) 字当世,号赓庵。清江南休宁临溪(今安徽休宁)人,寄籍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市)。从小聪敏颖异。9岁能写一手好文章,13岁应童子试连获郡邑第一名。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以后,屡屡升迁,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
7.贡生是指的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优秀或资格老的,送入国子监继续学习的学生。
8.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元丰改制后,始仍掌其事。辽属中书舍人院。起草有关诏令。明清时于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非前代可比。 明代时,中书舍人已为从七品,清沿置。
9.武汉市汉阳区: 东汉末年建却月城,隋朝起大名,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沔州下置汉津县。公元605年,隋炀帝把汉津县改为汉阳县,从这时开始,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沔州下辖汉阳、汉川两个县。沔州州治设在汉阳县(今武汉市汉阳区),并将汉阳县以及沔州的行政机构都一起从蔡甸的临嶂山下迁到龟山南麓的凤凰山下。汉阳城于唐代唐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四年(公园621年)才建立。但更早的汉代,汉阳建了城。三国时刘表部。将黄祖在龟山北麓筑了却月城,后来被孙权击破。于是刘表之子刘琦又在龟山南麓建了鲁山城。“汉阳城”是有城墙的,还有东西南三个城门,1928年北伐战争时才被拆除。汉水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汉阳是在汉水之北的地区,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明史》说,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汉水在郭茨口改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