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端气候与大争之世

 昵称37113326 2022-08-21 发布于福建

1
近期极端气候频发。长江流域遭到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天气和旱灾,长江、嘉陵江和汉江都出现了汛期水枯的现象。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以上,各地只能靠人工降雨缓解旱情,连三峡大坝都已经干涸见底,无水可放。

817日,重庆市的径流量已经下跌到了9810立方米,跌破了万方大关,三峡建成以来从未有过。重庆市水位也降低到了163.16米,因为水位下降太快了,导致嘉陵江的河床都已经露出来了。

图片


今年上半年,长江流域降雨量偏多,湖南等地持续降雨一个月以上,三峡清空了库存,做好了迎接洪涝灾害的准备,不料78月传统汛期,长江流域却出现持续大旱,持续高温天气且降雨不足去年同期四成,以至于各地水坝无水可放,也无法发电。

四川盆地电力紧张,已经开始出现限电,对各大用电厂矿进行限电,优先保障民生。以至于上海特斯拉位于四川的零部件供应商都停产了,影响特斯拉的产能。上海方面专门为此给四川来函,商请四川在电力供应方面对特斯拉零部件供应商予以支持。

结果在网上创造了一个热点话题,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网民认为不应该特别关照上海地区的合作企业;而东部地区则拿转移支付说事,东南沿海六省上缴财税收入最多,而拿大头的就是中西部地区,因此对沿海企业特别关照是理所当然。长江大旱,水位下降,让礁石冒出了水面,种种矛盾也开始显露了。
与长江大旱相对应的是青海、宁夏、辽宁等等西北、东北传统干旱区却普降大雨,形成洪涝灾害。
817日晚,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瞬间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暴发河流改道,共有2个乡镇6个村15176245人受灾。截至1812时统计,已造成16人死亡,36人失联。
像青海等地,都是传统的干旱区,很少有强降雨事件,民众对洪水防范意识不强。当地很多房屋都修建在河谷之中,一旦山洪暴发出现泥石流,则整栋房屋被冲走或掩埋,伤亡惨重。

自从7月底以来,辽宁出现多轮强降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数以十万计的民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国家发改委为此下达投资6200万元,专项用于辽宁省暴雨洪涝灾害受灾严重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

图片


据气象部门预测,821日至23日,西北东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华北、东北中北部及黄淮东部等前期多雨区仍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洪涝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大。
2
为何长江流域大旱、而西北东北却频发洪涝灾害?科学家的解释是因为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激增,形成的一种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升温。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之前的数十万年间,地球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是相当稳定的,科学家在南极钻取了时代久远的冰芯,通过对冰芯的研究分析,算出了过去65万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在160——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之间,而且从未超过280ppm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对于二氧化碳水平的第一次全年监测是美国在1959年于夏威夷做出的,当年的平均值为316ppm,这比工业革命初期高出了30ppm1960年,平均值达到了317ppm1970年,二氧化碳水平达到了325ppm1990年上升到了354ppm2005年夏天,二氧化碳水平达到378ppm
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水平在2015年首次超过百万分之四百(400PPM),比工业革命前的280左右的PPM提高了四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1ppm,相当于大气中增加7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0133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地球或迎来1万年最热期。研究预测,今后几十年,地球平均气温将高于1.13万年中任何时间段,根据二氧化碳排放程度预计,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1℃—6.3℃。
也许有人对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几度不以为然,觉得地球夏天最热的地方温度高达40度,冬天北方零下40度的低温,温度升高几度,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温度上升几度将会对系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科学家估计,如果全球气温上升3℃,全球生态系统将会紊乱,全球平均气温会被推高6℃,两极的冰盖和高山冰川将会融化,这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海平面将上升25米,90%的物种将灭绝,人类数量可能减少80%以上。看上去像是耸人听闻的预测,但是确实是有可能在未来发生。
温度的急剧上升,正将地球推向几千年从未有过的、非正常的状态中,一旦气温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曾经见到过的高温,人类将首当其冲承受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光是极端天气带来的农作物减产就会对人类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气候一旦失稳,人类所构建的社会体系将岌岌可危,与小农经济时代不同,现在地球人口高达70余亿,而且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之中,一旦出现气候突变,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农业社会。
3
当然,也有人对“温室效应”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西方白左科学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而制造的骗局。美国的川普和极右的共和党选民也支持这一观点。

20212月份,美国得克萨斯州出现极寒天气,导致电力中断,供水管道被冻结,拜登宣布德州进入“重大灾难状态”,批准联邦救援资金用于救灾。川普和共和党极右翼选民则将之作为“温室效应”是骗局的证据。科学家都说“温室效应”,为何美国还常常出现极寒天气呢?

图片

其实这是屁股决定脑袋。
川普的支持者很多都是蓝领工人,跟石油煤炭等碳排放高的传统能源企业息息相关。所以他们都不愿意限制碳排放。温室效应指的是平均温度的升高,由于碳排放升温,导致地球原有的气候系统紊乱,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夏季越来越热、冬天出现极寒现象是很正常的,并不能因为冬季降温就能否认温室效应和平均气温升高。

共和党极右翼选民从自身利益出发反对温室效应,但一些科学家从冰川期的角度考虑也反对温室效应。
这些科学家认为,相对于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人类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影响甚微。
在地球数十亿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次大的冰川期,甚至地球都被冻结成一个厚厚的雪球,进入“雪球时代”。

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分为三个时段:
一是无冰期,就像四季中温暖的夏季,这个事情地球的气温是炎热的,哪怕是南北极都没有冰川存在,各大山脉高峰上的冰川也消融殆尽,平均气温要比目前的温度高10度以上,海平面也要高数十米,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含量高,植物茂密高大。恐龙体型如此庞大,跟气候炎热、空气中氧气含量高关系密切。
二是间冰期,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气候,有冰川存在,但又不太寒冷,就像春季与秋季一般宜居。
三是冰川期,全球平均气温比现在下降10度以上,就像凛冬,所有的生命都在苦苦挣扎,活下去。上一次冰川期,人类的祖先智人在非洲大地上跟严寒搏斗,苦苦求活,其余各种人科生物大多没有熬过去而灭绝,非洲的智人熬过了凛冬,因而成为地球的顶端优势物种。

地球冰川期、间冰期、无冰期的交替,都是以万年、十万年为单位计,不要说个人,就是人类在这种自然的巨变面前都显得很渺小,宛如蚍蜉,朝生暮死,看不清全局。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这些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冷,步入下一个冰川期,证据是二三千年地球远比现在暖和、湿润。
在中原大地上,黄河地区曾经遍布沼泽湖泊,有大量的鳄鱼存在,热点地区生活的大象也曾经生存在中原,从河南简称“豫”就可以看出,考古也在中原地区发现过大量的象牙和象骨,所以人类增加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是好事,可以延缓地球进入冰川期。

一些网民也认为,温室效应是好事,气温升高,西北降雨增加,关中地区和北方一些干旱区将会变得更加宜居,土地适宜耕作,粮食产量会有大幅度提高。

人类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科技革命的浪潮也是一个接一个,导致很多人产生了“人定胜天”的错觉,不再敬天地畏“鬼神”,天地和自然,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被征服的对象。
给喜马拉雅山开口子,引入印度洋暖流,把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并非段子,很多人想将之付诸实践。

其实地球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像冰川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们只有一些猜想,并无定论。毕竟这是跨度上十万年的气候变迁,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无法拿来做实验验证。
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还是保持一些敬畏为好,尽量不要去扰动它,以免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和无法挽回的灾难。胡乱扰动,导致人类灭绝都有可能,这并非科幻小说里的场景,而是现实存在的。

例如,冰川期的到来,就能够让九成以上的人类死亡,人类文明命悬一线。
但究竟冰川期如何到形成,我们并不知晓。也许温室效应到达顶峰后,物极必反,火山地球生态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冰川融化后导致地球火山大爆发,火山尘埃遮天蔽日导致冰川期加速到来也未可知。

至于温室效应会使一些地区变得更宜居,但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一是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依据现有气候条件建设的,一旦极端气候频发,目前所有的建设都将报废,需要重新建设,代价太大;二是冰川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会淹没,损失巨大,所造成的灾难足以让现有秩序全面崩溃,进入大争之世。
4
碳排放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引发极端气候频发,这在地质气候上中短期(100年)内是很明显的,毋庸置疑。
相对于工业革命之前,地球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02摄氏度,科学家预测,如果平均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冰川融化将会出现加速,而冰川加速融化将会导致反射的太阳光减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人类将无法控制升温,会出现无法预测的恶性后果,留给人类行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控制碳排放的工作一波三折,在川普当政期间,美国退出了控制碳排放的《巴黎协定》,虽然拜登上台后,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但在目前各自为政、联合国决议不过是一纸空文的局面下,《巴黎协定》能否得到执行是一个未知数。

由于公地的悲剧存在,人类很难控制住碳排放。
所谓公地的悲剧,是指由于产权不明晰带来的多输。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在公地上养尽可能多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在公地上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公海上渔业捕捞也是“公地悲剧”现实例子,由于公海没有明晰的产权,所以各国捕捞船竭泽而渔,连鱼苗都不放过,大家觉得我不这样做其他人也会这样做,也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对公海捕捞船进行执法,最终导致公海渔业资源枯竭。

控制碳排放也同样如此,控制碳排放损害的是一国的经济发展,而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影响的是全球,仅仅有少数国家控制碳排放是无效的,没有一个世界政府,这类“公地的悲剧”很难遏制。

对于气候灾难而言,俄乌战争之类的争端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气候带来的天灾,往往是步入大争之世的信号。

像明末清初的大变局中,大国人口从明末近2亿暴降至不到不足5000万——顺治八年(1651年)全国丁口1400余万,昔日人烟稠密的天府之国成都大街上居然跑老虎,老虎成群结队以人为食。
明末大争之世既有王朝周期律兴衰的因素,也有气候方面的原因。
自从崇祯上台之后,天灾一直不断,大旱、瘟疫持续,气温骤降小冰河期导致粮食作物大规模减产,牲口被冻死,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了求活,只能南下劫掠,而关中、中原地区大旱数年颗粒无收,流民也只能揭竿而起,内外交困,覆灭了大明,直到三藩之乱后,动荡的局势才平定下来。

图片


工业革命之前的气候问题,人类的扰动较小,更多的是天灾,影响也不过一隅;而工业革命导致的气候扰动,很多是人类自身活动所致,影响全球。
也许人类只有在灭世级别的大洪水之类的天灾面前,才会恍然醒悟,放下一些蜗角纷争开展合作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