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精选 | 资产质量的相对性分析案例: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

 江海博览 2022-08-21 发布于浙江

Image


IBM出售全球PC业务的背景


2005年,IBM面临全球计算机行业需求量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开支缩减,IBM增长率下降。就在2004年底,Gartner发布了警示,从2005年开始,全球PC将进入为时3年的低迷时期,PC产业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

从IBM所经营的业务来看,IBM的服务业收入金额和占比在1994—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5%~18%之间,且利润贡献率达33%,但PC业务从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9.65亿美元。PC业务严重拖累IBM的整体业绩。此外,鉴于戴尔、惠普在商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积极的价格策略已经严重影响到IBM个人电脑的销售。更多的企业加入PC产业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而实际上,IBM多年来一直在收缩其PC业务。1999年,IBM进行了战略转移,它要全力争夺的是IT服务以及服务器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为集团客户提供IT服务成了IBM新的利润增长点。出售PC业务是IBM明智的举动。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需要

当时的联想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在国外市场进展缓慢,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这是联想以及很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低端产品有国内厂商价格战,高端产品有欧美日各大品牌的巨大阵势。随着竞争的加剧和PC产业的成熟,产品售价逐渐降低,并且下降幅度很大,利润空间大幅降低。在中国市场逐渐开发之后,联想没有控制成本的能力,也没有国外品牌的研发实力,面临的市场会越来越窄,国外市场更是无法触及。2005年,联想在中国是最大的PC厂商,占据着中国PC市场1/4以上的份额,但是在全球PC市场中只有2%的份额,远远落后于当时占据16.8%和15%份额的戴尔和惠普。

早在20世纪90年代,联想就有国际化品牌的发展思路,但是树立品牌、打通渠道靠一己之力难度很大。联想在当时只有3%的营收来自中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在国际化道路上很难有突破。

联想缺乏的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缺乏销售渠道。而IBM拥有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的分销和销售网络。并购IBM全球PC业务是联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此外,当时的中国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将企业“走出去”提上了议事日程,将企业海外扩展摆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并多次出台了鼓励政策,这也为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扫清了一定的障碍。

联想的并购全景

从2003年12月起,联想开始着手对该项收购进行尽职调查,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评估并购的可行性。2004年春节过后,联想聘请高盛作为财务顾问,开始了与IBM长达13个月的艰苦谈判。

联想和IBM双方为了使收购顺利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查做了充分的准备。联想方面积极配合美国政府部门的调查,并作出让步——可不获得IBM美国政府客户的名单等;IBM邀请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在内的政要出面游说政府部门。审查最终于2005年3月9日通过。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实际交易价格是17.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股票以及5亿美元债务。收购的PC业务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收购的资产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以及日本和罗利研发中心。

此次交易完成后,从这两家公司2003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并购重组可以让联想公司的年PC销售量达到1 190万台,这将让联想的PC业务量扩大3倍,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收购本身是否值得

联想此次收购IBM PC业务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好戏,无论是在销售队伍还是在产品研发上都存在很大的挑战。收购IBM的PC部门毫无疑问可以增强联想在这一产业中的可信性和地位,也势必会给联想带来如何在利润率日渐萎缩的PC市场获得较高盈利的问题。但联想看重的不是眼前的利润,而是IBM这个品牌的长远价值。因为联想通过并购IBM PC业务带来的商誉增加远远大于收购成本。对于联想来说,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去打造一个与IBM一样的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无法预计。

而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联想想要打入国际市场,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及市场占有率,增加长期获利的机会,并购IBM是明智的选择。借此联想可以越过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缓解国内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为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想控股披露的2012年经营业绩显示,营收总额为2 266亿元,较2011年增长20%;净利润为17.3亿元,高于2011年同期的13.3亿元,增幅达到了30%。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联想控股2008年、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是4.8亿元、12.1亿元、35.9亿元、13.3亿元,基本上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就在全球PC产业面临全面萎缩之际,收购一个夕阳产业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值得的。但对于联想而言不是这样,并购IBM PC业务意味着公司将在国际扩张道路上取得重大突破。尽管PC已是IBM的迟暮业务,但是对联想仍有较大价值。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约11%,这已经是PC市场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根据IDC数据,全球PC市场份额前五名厂商联想、惠普、戴尔、宏碁、华硕全都出现下滑,其中宏碁下滑达到32.6%,而联想全球PC出货量比去年下降了1.4%,但是市场份额却增长了1.8%。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使经营成本最小化。联想本身就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收购IBM PC业务后公司规模大幅扩大,而IBM甩掉了拖累其盈利的PC业务,其影响力在市场上依旧不减。它们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Gartner咨询公司曾于2004年表示,到2005年底,许多消费者和企业用户都会把他们的电脑设备换代升级。但是,Gartner公司预计:2006—2008年,全球年均PC出货量将会骤降5.7%,制造商的平均营收也会每年下降2%。瑞银中国研究部主管张化桥认为,虽然联想收购IBM PC业务非常便宜,但是以17.5亿美元的代价去收购实属不值,因为计算机业务的高增长期已过,且竞争格局已定。

Gartner预测,未来全球PC业务将缩减,PC产业已是夕阳产业。当时IBM PC业务连年亏损,而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相当于花137亿元购得IBM 53亿元负资产PC业务,当时联想整个市值才188亿元,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投资。并购后,联想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从5.1%下降到了1.1%,虽然随后年度有所提升,但始终在微利线上挣扎。并购后的联想虽然主营业务得以扩大,但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却大幅下降,联想做大了但是没有做强。联想在此次并购中动用了银行借款,使其资产负债率达到了27%,加上IBM PC业务摊销费用过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造成联想短期利润下滑。2006年相比2005年净利润就下降了80.24%,净资产收益率从20.09%下降到了2.7%。

IBM PC业务被收购后,由于美国人天生的傲慢以及对中国的偏见,加上美国政府的阻挠,联想基本没有得到美国政府部门采购权,反倒是便宜了竞争对手戴尔,而美国普通用户也不甘心自己的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所以大都转向戴尔等品牌。这种局面给联想在欧美市场保留IBM原有PC客户及发展新客户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联想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太过注重PC产业的发展布局,而忽视了移动互联设备产业的布局,导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后于其他厂商,现如今又变成一个追随者的角色。联想集团于两年前启动PC+战略,进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电视市场。目前,在全球智能设备市场中,联想以6%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设备制造商。联想提出的目标是,在2020年超越韩国的三星电子。

收购的意义和启示

在谈到这次收购的意义时,联想主席柳传志表示:“作为联想的建立者,我对于联想能在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的道路上做出如此突破而感到十分激动。”IBM主席兼CEO彭明盛则表示:“这一合作的确立,让IBM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科技行业进一步加强了捕捉最有价值机会的能力。”他的这一番言论现在来看极具深意。

在新华美通中国总监陈玉劼看来,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表现令人欣喜。在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通过强化产品组合和客户群、拓展全球营销网络以及实施积极的市场推广策略,不仅打消了人们在并购初期的疑虑,而且实现了业绩的增长,是国内企业全球化的一个典范。高超的品牌宣传和营销策略,在助力联想由本地化公司成长为全球性企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联想的品牌不仅得到了业界的认同,而且通过市场互补促进了终端销售。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今天,联想的做法值得称道。

然而,对联想倍加关注的专业人士洪波先生并不看好联想品牌国际化这一招,他认为,如果联想本次收购没有拣到大便宜,那就一定是背上了一个大包袱,所以,在未来的国际化道路上充满了风险。外媒CNET表示,一些行业分析师认为IBM于2004年出售旗下的PC业务是一个十分明智的举动,这是一个难得的时机。尽管分析师们仍然十分看好2005年的PC产业,但是寒冬将至,分析师预计未来的PC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差。

仅仅从收购本身来说,它使得联想规模扩大,提升了国际品牌效应,获得了IBM全球PC业务的渠道。但是PC产业气数渐尽,PC市场的利润已经相当薄,而联想却动用自身73%的市值去并购一个别人摒弃的业务实属不值,自身也担当了巨大的风险。成为全球PC第一是联想多年的夙愿,为此联想一直用低利润换取市场份额。联想的战术是,通过巨大的出货量获得成本采购优势,然后用相对的低价和对手竞争,但是这样的时代会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终结。

资料来源:原创资讯,2013-07-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