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热到啥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老黑狗 2022-08-21 发布于山西

最近几天,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相关话题经常看到网友们打趣:命是空调给的,热死了

得益于如今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能在局部环境内实现“降温”,不用忍受炎热天气带来的痛苦,高兴了还要来根冰糕,幸福生活那叫一个美滋滋。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天气放在古代该怎么办

有人说用扇子,正如诸位所言,那扇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有人说冲凉,这也是凉一时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过不了多大一会就又开始出汗……

还有一些角度比较刁钻的,称现在的高温是人们不爱护环境造成的,古代没有如此众多的重工业设备,怎么可能出现高温天气

前半句话似乎没有问题,但后半句话咱得好好唠一唠,什么叫不可能出现?

史书中记载的旱灾并不在少数,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高温,这和现在的炎热天气,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应对方法多了,人们好像也没有那么在意。

乾隆八年,神州大地上就曾出现高温,后人将其称为“中国史上最热的夏天”。

这里用到了“最”,说实话有些让人怀疑,难道还有现在的天气热?鸡蛋打到地上都直接烤熟了。

你还别说,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最热夏天

雍正皇帝勤劳一生,为儿子积累了整个国库,乾隆不费任何吹灰之力,就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人总是习惯性地在理想状态下生活,乾隆皇帝以为这般盛世会持续很久。

公元1743年,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在“自己”身上:全国48个城市遭遇了高温酷暑,前后持续了近一个月之久

有人可能认为笔者的表述不够严谨,按理来说不应该是天灾吗?这里怎么用到了“自己”。

封建时代下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任何天灾的发生都归咎于自身的不足,暗示他需要反省

如今看来似乎有些滑稽,但在过去这种说法已经流传了千年之久。

这里的“高”能高到什么程度?与前文中所说的最能否相呼应?史书中的记载并没有明确的参照,经过史学家们的温度换算得出最高温度为44.4度

一般情况下,人体最舒服的温度区间为25度-30度,超过30度,人稍微活动就会出现排汗等现象,伴随的就是心跳加快等等;

到了35度的时候,人不需要进行任何活动,就会流汗以及血流加快;

超过这个温度且低于39度,心跳、呼吸等等都会保持在较快的频率,这也是为什么夏天心梗等病症发生较多的原因;

不用说太详细,今年大部分城市都曾碰到过高温,有的都不止于39度。

没有任何避暑方式,很多人就会中暑昏迷,因为这已经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高温临界点,正如网友们所说的那样:没有空调,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看似是打趣调侃,很多事情恰恰很真实,44.4度的高温,称这是“最热夏天”一点都不为过。

治理旱灾

严格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旱灾”。

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东西都依赖于老天爷,一旦遭遇天灾,基本上是颗粒无收,全家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指望着卖粮攒钱?

据相关史书不完全统计,乾隆八年因为旱灾丧命的人数,超过1.14万人

有人说这是近乎疯狂的程度,笔者认为用“恐怖”去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问题出现了,作为当朝者必须要解决,首先就是起到天神降雨

缺乏科学依据的年代,风水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生活,为了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民间百姓自创出一些所谓的“神”,每天祈祷降雨,自己愿意付出什么代价等等;

作为天下之子,这项仪式自然不能落下

乾隆皇帝集朝中大臣,顶着高温祈祷上天,路过的百姓被他的真情所感动,纷纷加入到这支队伍中,用真诚感化上天;

说实话,笔者认为乾隆确实有点气度。

如此庄重的场合,乾隆必然是龙袍加身,这么热的天,真是为了天下百姓不惜一切代价……

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拿出行动去落实。

朝中只要对天气略有见解的官员,都被发配到地方进行救灾,同时还准备大量的冰块降温,碰到患病的百姓还会拿出药品免费医治

对于庄稼绝收的百姓,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场所收留;如果庄稼能够解决温饱,则会用部分白银进行补助。

或许是乾隆的言行感化了上天,终于在同年七月下旬迎来降雨,这场天灾才彻底宣告结束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一切都是乾隆所为。

这和所谓的“君权神授”并无太大关系,同时大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地报复任何人。相传乾隆为了翻修紫禁城,大兴土木砍伐绿植,无所求地索取,最终导致了近一个月的“天灾”降至。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岁月悠悠往事悠悠,美丽的地球永远存留,看着人类诞生,看着人类成长,看着人类在纷坛历史中行走,还要被人类无情地伤害。早日醒悟早日拯救我们的子孙后代,请从现在做起。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