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诚到东北扩军,成绩单很漂亮,却把国民党带到沟里

 lixj1028 2022-08-21 发布于天津

1947年8月以前,东北国民党军共有8个军,最强的五大主力去了俩,全部都是清一色美械、半美械军,要多豪横就多豪横,放眼关内各战场都没有这么强大的阵容。

内战打了一年多,虽然屡遭东北我军打击,但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尚未伤及筋骨,也有重振旗鼓的机会。坏就坏在陈诚来到东北以后,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大刀阔斧整顿军队,大肆扩充兵员,反而让这些王牌军一个个接连遭到了灭顶之灾。

文章图片1

从1945年10月起至1946年3月止,蒋介石不断抽调精锐部队出关,前后累计派遣8个军和青年军一个师(师下辖旅,实际上为军级单位,相当于关内的整编师)。

这其中,新1军、新6军都属于“五大主力”之列,第13军、第52军、第71军、青年军207师皆为中央军精锐。53军为东北军,60军、93军是滇军,但都属于杂牌中的王者,这要搁在西北、中原和华北战场都能当主力军使用。

这些军队大多在对日抗战一线摸爬滚打了八年,不少部队还直接参加了远征军、驻印军,实战经验十分丰富,部队里老兵多,与日军搏过命,都是百战余生。各级军官普遍以黄埔系和地方少壮实力派为主,在正面阵地作战,步炮协同和现代战争理念方面,要强于刚从游击战中走出来的我军将领。

但是东北民主联军遇强则强,他们通过大练兵以及实战经验的积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战斗力不断提高,通过1947年的夏季和秋季攻势,到8月份时已经扭转了被动局面,国民党军队只能控制中长路、北宁路上的各主要城镇。

文章图片2

雄心勃勃的陈诚来到东北后,认为国民党军的不利局面只是暂时的,这些党国精锐的基本实力还在,只要认真整训、练兵,必定能够重新击退共产党,实现其“六个月内恢复东北优势,收复东北一切失地”的目标。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陈诚决定扩军。

扩军的方式有两步,第一步,将原来大量的地方保安部队正规化,组建了一批“暂编XX师”;第二步,将新组建的暂编师,或是补充给原来的军,或是与其他老牌师合编组成新的军。

以新编第1军为例,该师原辖第50师、新编30师、新编38师。扩军时,将新编38师调出,补充新成立的暂编53师,这样依然保持新1军下辖三个师。同时,以新编38师为骨干,编入新成立的暂编56师、暂编61师,组建新编第7军

陈诚还用这个方式,把另外三个主力军、一个师也一分为二,扩编出四个军,即:从新6军、第52军、第71军里,分别抽调出一个老牌师,加上两个新组建的暂编师,各自扩编为新编第3军、新编第5军新编第8军,再以青年军207师为骨干,加上两个暂编师,扩编为第6军

经过陈诚这么一番操作,加上从关内新调来的49军、54军(原来在关外的13军调回关内),东北国民党军总数达到14个军,兵力也从原本的36万人增至55万人。

文章图片3

单单从纸面上看,国民党军的兵力大大增强,但对那些老牌部队来说,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原因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战斗,部队里的老兵在不断消耗,各部队战斗力早已渐呈下滑趋势,把过去当过骨干使用的老牌师抽调出去,无疑是对战斗力的进一步稀释。

而那些新成立的暂编师,他们的前身既有原来的“伪满”军队,也有地方土匪武装,过去作为保安部队时也仅能担负地方守备,难以担负野战攻坚任务,加之武器装备较差,军心士气低落,送他们上前线简直就是白给。

仍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编第1军为例,该军原属的第50师、新编30师、新编38师都是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精锐。但是此番扩军,新编38师被调出,却编入了一个战斗力很差的暂编53师,这就相当于新1军的战斗力被损耗了三分之一。

让新38师感到无奈的是,以他们为基础组成的新编第7军,编入了两个战力为渣的三流暂编师,新38师以一己之力根本带不动这两个新伙计,远不如过去与第50师、新30师强强联合。新7军承担不了野战重任,后来被调到长春守城,这一番操作后,等于废掉了一个头等精锐师的战力。

与新编第1军同样在缅北战功卓著的新编第6军也是如此,他们按照陈诚的命令将最精锐的第14师贡献出去,组成了新编第3军。结果,新编第6军战斗力下滑不说,新成立的新编第3军也跟新编第7军一样,不堪大用。

文章图片4

从各部队人数上来看,新组建的暂编师不如老牌师齐装满员,因此几大主力军的兵力总数也普遍下降,如新1军从近4万人降到2.9万人,52军从4万人减至2.7万人,这就是陈诚盲目扩军的后果。

陈诚并非不知道,把精锐抽调出去扩编新部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他认为以老带新是军队扩编的惯例,过去这种操作方式成功案例众多,共产党军队也常用这种方式扩军,只要假以时日,老部队定会恢复元气,新部队也会成长起来。

可惜,陈诚忽略了一点,林彪根本不会给他时间从容扩军。

陈诚到了东北不久,林彪就命令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冬季攻势,正在东拆西拼的国民党军立刻陷入尴尬境地,新的上不来,老的带不动,结果这些青黄不接的部队相继遭到重创,1个军部、8个整师、6个整团被歼灭,国民党彻底丧失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文章图片5

那么,与陈诚直接对决的东北民主联军是如何扩军的呢?

东北民主联军除了原来的五个老主力纵队以外,通过地方部队升级为主力部队的方式,在1947年8月、9月,新建了第七、八、九、十纵队。

七纵由西满军区的保安旅、独立师编成,八纵、九纵由冀热辽军区和冀东军区的独立旅编成,十纵由359旅和东满军区的两个独立师编成。这些部队在编入主力部队前,就多次配合主力作战和参加剿匪行动,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有些部队还有老红军、老八路军的底子,这些新部队的战斗力都有保证,远非国民党军队拿“伪满”军、暂编师滥竽充数可比。

对减员严重的老部队,林彪命令将各军区警卫部队中抽调了21个成建制的连队,补充到一纵1师、2师,六纵16师、17师等主力部队中,使这些主力部队迅速得到了补充,恢复了战斗力。

随着东北形势日趋好转,大量通过土改和诉苦运动觉悟的翻身农民和城市青年工人,革命热情高涨,纷纷报名参军,这些新补入的兵员很快就学会了打仗,并且减员现象很少。还有大量被俘国民党军士兵组成的“解放战士”,经过我党教育后,思想转变很快,补充部队后迅速形成了战斗力。后来,罗荣桓还主持编练了三期189个团、总计42万人的二线兵团,这些都不是国民党军队可以比拟的。

文章图片6

只能说,陈诚扩军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操作上失误太多,最致命的是根本没有选对时机,结果把“党国的精锐之师”变成了“纸老虎”。陈诚扩军,最终扩了个寂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