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7日,在爱尔兰的穆拉莫尔小镇附近,一声巨响吸引了小镇的居民。 在不远处的海上,一艘游艇随着巨响炸裂开来,木板飞溅,火光四起。众人连忙下水救人,只可惜为时已晚。 ![]() 这艘游艇上有七个人,其中四人当场死亡,还有三人被炸成重伤,其中就有这艘游艇的主人——路易斯·蒙巴顿。 当时已经79岁的蒙巴顿在受到爆炸的冲击后,侥幸捡回一条命,但他被炸得不轻,最终还是因为抢救无效死亡。而他的临终遗愿就是不要让日本人参加自己的葬礼,一个也不许有。 ![]() 蒙巴顿的葬礼庄严而又隆重,是除了丘吉尔之外最隆重的国葬,世界各国都派代表来参加蒙巴顿的葬礼,以示哀悼。在他的葬礼上,唯独没有日本人出现,也算是了却了他最后的心愿。那么蒙巴顿为何如此痛恨日本人呢? 1939年,二战爆发,当时的蒙巴顿只有39岁。意气风发的他是英国“凯利”号驱逐舰的指挥官。在一次与德国舰队的战争中,“凯利”号被击沉,但是蒙巴顿侥幸捡回一条命,并因为在战役中的优秀表现而受到了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赏识。 ![]() 几年后,丘吉尔决定成立东南亚盟军统帅部,并任命蒙巴顿为总司令。1944年3月,日军妄图切断中国的补给以占领印度,所以发动了英帕尔战役。蒙巴顿火速赶到并亲自指挥作战,他与日军的对抗就此展开。 日方的指挥官是牟田口廉也,也就是“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牟田口廉也希望速战速决,这也给蒙巴顿创造了突破口。日军渡江作战,补给必然不足。 ![]() 抓住这一缺点,蒙巴顿立即发动军队拉长战线,让日军远离后方基地作战,同时指挥空军对日军的补给线狂轰滥炸。 不久,雨季到来,疫病横行,日军官兵病死无数,战斗力大减。 四个月后,这次战役以五万名日军横尸战场结束。此后,盟军发起全面反攻,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1945年9月12日,蒙巴顿作为司令部的最高司令官在新加坡接受日军的投降,仪式之前他还特意嘱咐下属不能和日本人握手。 ![]() 他认为如果不对日本方面态度强硬,那么他们是不会屈服的,只会卷土重来。 在受降仪式上,蒙巴顿要求所有日方高级将领必须在他的部下面前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而且一定要当场缴械,并由他们将这些佩刀、枪支等作为战利品分发给在场的盟军官兵。 此外,所有参加仪式的盟军军官不能和日方将领握手。 板垣征四郎代替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参加签字仪式,结束后,他想与蒙巴顿握手,却被蒙巴顿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而蒙巴顿此后访问过中国和印度,唯独没有访问过日本。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