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7年4月28日上午10时,这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留下了她人

 新用户57701369 2022-08-21 发布于河南
1927年4月28日上午10时,
这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留下了她人生中最后一张照片,毅然走向了绞刑架。

女子的名字叫张挹兰,当天,和她一同被害的共有20名仁人志士,革命先驱李大钊是首位走上绞刑架的,而她则是最后一位!

张挹兰原名兰秀,1893年出生在醴陵县北乡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她是父母的长女,下有两弟三妹。

古代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想让她读书识字,而她却百般要求祖父教她读书。祖父很疼爱她,只好在课余教她识字,所以她十三岁时已经能读懂一些文义较浅的古文,写一笔秀丽的小楷字。

她从小还裹过脚,受了许多痛苦。后来她在北京,曾多次跺着那双放大了的畸型脚,控诉旧礼教对妇女的残害。

1922年,张挹兰赴北京大学预科、教育学系学习,曾任北京左派团体“中山主义实践社”理事,后任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第三届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主编《妇女之友》。

“三·一八”惨案后,在李大钊领导下,她经常出入在敌人严密监视下的苏联大使馆,从事联络工作。1927年3月20日,她不幸被反动军阀逮捕。

面对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她从容告别亲人,镇静地走向警车。

4月28日上午,所谓的军法会审会判决李大钊、张挹兰等二十位革命者绞刑。

在敌人给她行刑前拍的照片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临危不惧的巾帼英雄!她留着一头短发,身穿长袍素衣,双手插兜,神态安详,目光坚毅,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对此,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在《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文中曾这样记述:“4月28日,张挹兰被叫走了,她那天穿得特别整洁、干净,头发梳得也很齐整……”。

李大钊同志是第一个被送上绞刑架的,张挹兰不忍心直视,便低下头去。这时,反动军警以为她胆怯了,便劝她说:“你年纪轻轻又是个女流之辈,这个时候反悔,还来得及。”

张挹兰猛地抬起头来,目光如炬直射向刽子手,语气坚毅地说:

“正因为我是一位女子,我才为我的死感到骄傲。跟着李大钊去殉我们的事业,是我平生最大的荣耀!”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行刑过程中,她站在那里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当轮到她时,她昂首挺胸走上了绞刑架。

从她行刑前拍下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其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她竟如此平静,一双手兜在口袋里,显得波澜不惊,不愧是女中豪杰!

右图,李大钊先生在上绞刑架前的遗照,左为路友于,张挹兰居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