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复/故宫/国博

 灯下悦读 2022-08-21 发布于广东
                                  一开始我对明式家具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到古典家具的机会并不多,反而陶瓷制品比较普遍,诸如盘,杯,碗,碟等。 在接触中国古典家具之前,我最爱的是陶瓷。《马未都说收藏》的精华部分就是陶瓷。陶瓷,我一经接触了解,便爱的一发不可收拾。除了遍览马未都系列的视频以及图书外,我还进行了实地考察。2016年的秋天,我用三天休息时间去了北京。第一站就是观复博物馆,陶瓷馆的展品让我大开眼界,展馆布置合理,不少展品可以多角度观察,还有详细的文字以及语音说明。惊喜的是,当我上楼走进门窗馆,我被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之美深深折服。我在馆内来回走动,反复观赏,不忍离去。家具馆也许是陈设有问题,虽然展品丰富,但参观者只能隔着栅栏远远的望着那些桌椅凳,屏风,柜子,多宝阁等,体验不佳。而中国古典家具之美,恰恰在其木材本身的颜色以及纹理,还有那用手轻轻抚摸的质感,甚至空气中木材的气息。很多参观者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好想坐一坐在那端正宽敞的太师椅,好想躺一躺那浑然一体的架子床,好想趴一趴那厚重大气的四方桌……但这些归于妄想。由于灯光的微暗,木材的纹理以及雕工等细节无法清晰的观赏。 次日我去了故宫博物院,参观了燕翅楼的佛像雕塑展,陶瓷馆,还有钟表馆。故宫陶瓷馆国宝云集,美不胜收。但是多了几分大馆的威严与冷漠,少了观复博物馆的清新与温情。 第三天是中国国家博物院,陶瓷馆精品连连,但与故宫陶瓷差异不大。而负一楼的基础陈列比较赞,击鼓说唱俑,秦始皇陵兵马俑,玉跽坐人像等教科书上的文物都可以看到实物。然而古典家具陈列室展品较少,而且陈设古板而空洞。 可以说,通过陶瓷,我得以接触到中国古典家具。通过马未都老师的书,我延伸阅读至王世襄先生。而王世襄先生的成名作就是《明式家具研究》。这本书是一本家具专业书 ,出版后成了很多家具厂的设计参考书。乍一看,这本书文字密密麻麻,线图穿插其中,多少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一旦你沉下心来去读,就会被中国古典家具之美深深吸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