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令科学家惊愕不已,它到底属于哪个时代?

 科学知更鸟 2022-08-21 发布于河南

你知道考古学家最怕什么吗?他们最怕挖到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文物,比如神秘莫测的三星堆文物,一度被海内外人士称为来自“外星人”的文化。当然,三星堆文明毫无疑问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考古学家为什么害怕挖到这样的文物呢?因为这些文物触及了文明发展进度的天花板,他们无法用现有的知识去合理地解释这些文物产生的原因,就会使得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无奈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将这些文物归结到外星文明或者史前文明。

与外星文明相比,人类其实更期待史前文明,因为毕竟史前文明距离我们更近一些,也更有借鉴意义。

一般认为,史前文明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不同时期的文明遗迹。有些专家提出了史前文明的学说,有的认为人类发展是具有周期性的,在地球上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文明。有的文明落后于我们目前所处的文明,有的文明则远远超越我们目前所处的文明。

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度过了46亿年的漫长岁月,而整个人类史才不过短短几百万年的时间,人类创造文明的历史更是不足一万年。可以说,与地球的年龄比起来,人类的历史不过弹指一挥间。

我们不得不怀疑,在人类尚未出现之前的46亿年时间里,地球上真的没有出现过其他文明吗?如果出现过,目前有没有什么直接的考古证据呢?

卡卢加州位于东欧平原的中部,距离莫斯科只有一百多公里,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陨石产地,据说每年都会有数以百计的陨石坠落于此。很多陨石爱好者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捡到品相完好的天然陨石。

1990年,一位爱好陨石的外国游客来到卡卢加州,和其他人一样,他打算在这里待上几天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一块心仪的陨石。

经过几天的苦苦寻找,他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天外飞石”。正当他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块色泽泛黄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这块石头里好像嵌着一颗金属螺丝。

他捡起石块仔细端详,用手指轻轻戳了一下被嵌着的螺丝,手感很硬,毫无松动。他心想:谁会把一颗螺丝嵌到石头里呢?而且这块石头看起来很不规则,不像是建筑用品。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块石头放进背包里,启程回国。回到国内,他就去找专家鉴定,看看这颗嵌在石头里的螺丝到底什么来历。

经专家鉴定,这颗螺丝距今已有至少3亿年的历史!

这一结果惊呆了众人,就连专家本人都不敢相信。要知道,人类在三四千年前才进入铁器时代,在16世纪才制造出第一颗螺丝钉,而眼前这颗嵌在石头里的螺丝竟然有着3亿年的历史,那时候恐龙都还没有出现。

关于这颗螺丝的来源,有人认为它是若干年前外星人遗落在地球上的,有人认为它是某个史前文明遗留下来的。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又一桩“悬案”出现了。

在太平洋西北角的堪察加半岛,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远古时期的化石,这块化石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多齿轮,齿轮的纹理非常清晰。经鉴定,这块化石距今已有4亿年的历史。

2014年,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一位渔民从河里捞上来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上嵌着一个片状物体,像极了现代电子产品上用到的芯片。经新切尔卡斯克工业大学的教授鉴定,这块石头距今约2.5亿年。

3亿年前的螺丝、4亿年前的齿轮、2.5亿年前的芯片,这些远远超出人类认知常识范围的“文物”,到底是什么呢?

为了弄清这些“文物”的真实身份,考古学家分别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成分检测,结果发现,这些“文物”中都含有大量的钙!

事实上,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海百合。

海百合生活在海洋中,有多条腕足,还有一个像植物茎一样的柄,身体呈花状,人们总是误以为它是植物,所以就给它取了“海百合”这么个名字。

海百合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朝,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几度繁荣,尤其是在古生代石炭纪时,一度迎来整个种群的巅峰时代。

石炭纪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石炭纪时期,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石炭纪时陆地面积的增加,并没有影响到海百合在海洋中的发展壮大。那时候,海洋里到处都生长着海百合,它们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积覆盖面。

后来,因“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的海洋物种灭绝,海百合因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也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海百合的身体表面有石灰质的壳,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化石。

在大自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因气候变化、物种更迭等原因,给人类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不解谜团,海百合便是其中之一。而正是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为我们解开了一个个的千古之谜,让人类更好地热爱自己的家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