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6讲 法国史专题复习
2022-08-21 | 阅:  转:  |  分享 
  
英国美国法国背景(国情)制度特点光荣革命的胜利;独立战争胜利;邦联制度危机;启蒙思想推动;大革命胜利;共和制和君主制
较量;启蒙思想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和完善(责任内阁制的建立)《1787年宪法》;联邦
制共和制的建立两党制的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制的稳定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首相掌握实权三
权分立;分权与制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分权制衡;总统和参议院权力都很大,彼此制约两党制的形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三国代议制形
成过程中共性。“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
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 B.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C.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
共和国建立 D.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D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
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
妥协的产物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A.①④B.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B1824年,一位欧洲思想家自费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位思想家的行为①反映出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及思考
②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④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
了方向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战前:法德矛盾、法俄协约(1892)、英法协约(1904)战中: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战后:英法美操
纵巴黎和会;英法控制国际联盟;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体现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战前:修筑马其诺防线、与中东欧
中小国家结盟遏制德国、英法苏构建集体安全、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战中:(1)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2)19
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意大利对法宣战,法国投降,南部建立维希政权。(3)1944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战后:参加联合国;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接受美国援助,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参加北约;1967年加入欧共体,后加入
欧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右图所示为二战初期法国战场形势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①法军对马奇诺防线的迷信②德军在后
方实施合围③法军的战争经验主义④维希政府的软弱无能A.①②B.①③C.①②④
D.②③④B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1、17世纪法国学者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把形与数统
一起来。2、1690年巴本发明活塞汽缸,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践。3、18世纪拉瓦锡指出燃烧是物
质的一种氧化过程,他还是通过化学反应提出质量守衡定律的第一人。4、19世纪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观点,为达尔文创立进化
论奠定了基础。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文学艺术一、浪漫主义1、文学: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巴黎圣母院》《悲惨
世界》。其中,《悲惨世界》现实与浪漫结合的作品。2、绘画: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把浪漫主义绘画推向顶峰。自由的主题,强烈
的激情,光与色的融合对比。二、现实主义1、文学(发源于法国)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1830年,发表《红与黑》,
标志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红”与“黑”理解,见148页。巴尔扎克,以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合集《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
百科全书”。2、绘画。库尔贝是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的画家。三、年轻的艺术(电影、电视)1、1895年12月,法国人卢
米埃尔兄弟庆巴黎放映了第一部电影,宣告电影时代的到来。2、法国人塞列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名称的人。(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的
是英国人贝尔德;研制电子显像管的是俄国人兹沃尔)。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
、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第七艺术。”“第七艺术”诞生于A.伦敦B.好莱
坞C.巴黎D.柏林CA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象印刷术一样通过
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该艺术是()A.电影艺术
B.雕刻艺术 C.绘画艺术D.电视艺术巴尔扎克戏称自己为“社会科学博士”,他的一部“大
作品”展现了“一个社会体系”。与其作品异曲同工的是A.《人间喜剧》 B.《唐璜》C.《等待戈多》
D.《战争与和平》D恩格斯在评价某文学作品时指出:它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
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下列关于这一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罪恶
现象②再现了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③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④体现了法
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D二战后的法国(致力经济发展和欧洲一体化
)考前微专题第二十一讲法国史专题复习必修1必修2必修3《人物》《战争》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1
831、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1871巴黎公社1875年宪法1951煤钢共同体1954日内瓦会议1958经济共同体和原子
能共同体1959年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1967加入欧共体1991《马约》1993欧盟成立17世纪初殖民扩张
英法七年战争1860英法自由贸易条约1944布雷顿森林会议1967欧共体1991《马约》1993欧盟成立16
90巴本活塞17-18世纪启蒙运动1875第一座发电厂1895卢米埃尔兄弟拉马克生物进化观点雨果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罗曼
·罗兰拿破仑一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二战联合国【教材定位】14-17世纪的法国1、资本主义萌芽:14
、15世纪在法国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2、文艺复兴: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鼓励人们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去战胜黑暗和愚
昧。启蒙运动(17-18世纪)1、思想主张: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主要诉求、主要思想武器、“革命”涵义的理解)“革命”涵义的理解:①限制“公权力”,主张主权在民;②提倡理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③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④主张人人自由平等,享有与生俱来的权利。2、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3、意义:为法国大革
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掀起了近代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哲学通信》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②抨击
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开明专制”;③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反对财产上不平等。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2、孟德斯鸠:资
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论法的精神》①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和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
分立;②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评价:①②3、卢梭:18世纪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社会契约论》
①坚决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②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共和;③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要求进行比较平
均的分配。他既是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浪漫主义之父。评价:①②③“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人人可以平等,平等的基础是存在
的,而在现实经济生活这一领域内,平等的基础,即每个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因为总体资源的稀缺,而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上述材料最有可能表达
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西塞
罗A.卢梭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这反映了卢
梭的思想主张是()A.社会契约论B.主权在民说 C.天赋人权说D.人生而自由D文艺复兴
和启蒙运动都是近代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下列言论搭配错误的是:A.洛克—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B.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C.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
枷锁之中D.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A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
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君主制C材料: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
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1)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3分)他们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们的思
想是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他们的思想推动法国革命的到来。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1、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
阻碍、等级制度森严,启蒙思想准备2、特点:(1)启蒙思想的总动员;(2)外国武装的干涉(反法同盟)共和国与帝国时代1、
督政府时期:1795-1799热月党人2、拿破仑时期(1799-1814,1815年百日王朝)(1)1799-18
04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但是,依然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2)1804-1814年,拿破仑以帝国取代共和
国,即第一帝国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2020年1月已考)拿破仑帝国背景:督政府统治的软弱:对内不能
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反法同盟的干涉;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他们的统治;拿破仑的个人才能。雾月政变(1799年)-
-----拿破仑上台帝国的建立时间:1804年12月法兰西第一帝国内外政策内: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上,进行
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法律上,颁布《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教育文化上,建立公里的中学和法
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外:早期,抗击欧洲的反法同盟,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革命思想和精神,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
治;后期:侵略欧洲一些国家,带有奴役性、侵略性。帝国的衰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评价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对法国和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活动既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侵略掠
夺其他国家人民的消极一面。尽管拿破仑帝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纵观一生的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应是主要的。(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
)19世纪中期的法国(重视教材)1、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具有明显政治性
2、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3、1830年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七月王朝。《自由引导人民》《红与黑》《悲惨世界》
都描述了复辟波旁王朝时期历史。(1830-1848年,七月王朝;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法兰西
第二帝国)4、1870年普法战争,色当战役战败,割地赔款。巴黎人民革命,推翻第一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1年巴黎公社)法
国“一票共和”(1875年宪法)材料一: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1875年2月25日通过)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
使。众议院依选举法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
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
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在这
种情况下,应在三个月的期限内召集选民团进行新的选举。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1875年2月24日通过)第一条参议院由三百人组
成:二百二十五名由法国各省及殖民地选出,七十五名由国民议会选出。……第六条由各省和殖民地选出的参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三分
之一。第七条由国民议会选出的参议员终身任职。如因死亡、辞职或其他原因出缺,将由参议院本身在两个月内自行补缺。法兰西第
三帝国时期民主政体建立权力行使职责立法权(议会:权力中心)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参议院①参议院代表间接选举产生②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众议院①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任期4年。②可同意总统任命内阁。③可提出并通过
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③可同意总统解散众议院。总统①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②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
生。③有权创制法律,任命政府官员,实行特赦④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⑤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⑥总统的命令须经一名部长副
署。内阁①议会多数党组阁议会总统内阁(立法权)(行政权)(行政权)多数票选出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任命(众议院同意)负责参议院(间选)众议院(普选)副署法国共和制结构示意图从宪法的主要内容看法兰西政体特点:
(1)曲折性:经历了君主专制的复辟、君主立宪制、帝制,直至最终确立共和政体。(2)革命性(民主性):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
,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3)脆弱性(妥协性):总统、参议院权力较大,但权力之间的制约作用
不明确。1875年宪法既没有规定地方制度,也没有规定司法制度,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就其内容而言是不完整的
、甚至是支离破碎的。然而它却是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只经过三次细微的修订,使用了65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被纳粹德国摧毁。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近百年中,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
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钱乘旦《各国
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为何这部宪法可以存在60多年?1875年宪法的特点: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这部宪法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正是这部结构和内容上都残缺不全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妥协与宽容使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带来了政局的稳定。1875年宪法对任何一派都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君主派显然不喜欢它的共和体制;而共和派对于总统权力过大且可以连选连任和参议院中设立终身议员也显然不能满意。但法国的主流政治家汲取大革命尤其1871年巴黎公社的教训,选择了妥协与退让,将此后的政治斗争局限于选举和议会。“法国模式由对抗转为妥协”,使法国顺利的走上了宪政的轨道,政局保持了长久的稳定而宪法也得以延续。共和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符合历史潮流、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事物,总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宪法确立的共和制符合历史发展潮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