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螯螯虾健康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九日阳光 2022-08-21 发布于海南

红螯螯虾健康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红螯螯虾俗称澳洲淡水龙虾,目前鲜活大虾在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市场价格持续保持在130元/千克,在国外市场也备受青睐。

一、养殖池及设备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交通便捷、少污染、少天灾,以及周边环境好的场地作为养殖场,养殖池塘大小以5~10亩为好,水深为1.3~1.5米为佳,土壤以黏土为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红螯螯虾有逆水的习性,所以当虾塘进水、漏水或者下大雨的天气,易发生虾逃逸的现象,因此,在建养殖池时需要在池塘周围安置完善的防逃设施。同时,进出水口也需用60目或90目网安装防逃设施,以防野杂鱼混入。池塘设备一般为水车式增氧机及叶轮式增氧机,每5亩各配备一台。

二、虾苗的放养

1.放养前准备

(1)消毒:放养前需经过晒塘处理,然后用生石灰(30~50千克/亩)、漂白粉(20毫克/升)与茶麸等一并消毒。

(2)遮蔽物设置:池塘中适当种植水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为虾提供栖息场所,同时还可为红螯螯虾提供饵料。

(3)解毒:在消毒后的5~7天,需要对水体进行解毒处理,选择的解毒药品一般为有机酸和硫代硫酸钠等。

(4)肥水:在虾苗放养前3~5天,池塘进水的水深为50~60厘米,进水后要施加一定量的有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生物,用量通常为 75~100 千克/亩,这样可以使虾苗一入池就能摄食到适口的优质天然饵料,对于提高虾苗成活率帮助很大。

2.虾苗下塘 红螯螯虾下塘一般选择在晴天

早晨或傍晚,同时虾苗经过长途运输后到达池边,为防止温差过大要逐步加入池塘的水,同时也要逐步使它们排出头胸甲两侧的空气,然后多点散开放苗。据我们观察和实践总结得出的数据显示放养密度在 5000~6000 尾/亩、平均规格为1~1.3厘米虾苗为佳。

三、饲养期管理

1.水质管理 红螯螯虾虾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喂后会出现水质变化、透明度降低等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十分重要,养殖户应该根据季节变化、水温变化和水质中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以及虾的身体状况进行加水、换水及追肥等工作。

2.底质管理 红螯螯虾营底栖爬行生活,底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活率的高低,据笔者总结,在红螯螯虾养殖中后期应采取先改底再解毒、解毒后再调水的程序进行,每10天一次可收获较好的养殖效果。

3.饲养管理

(1)水质及底质的管理。不良的水质及底质会导致红螯螯虾摄食下降,蜕壳速率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其生长及品质,甚至有些会死亡,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十分重要,特别是养殖中后期。对此笔者建议养殖户多注重水温、溶解氧、pH、氨氮、亚硝酸盐及透明度的检测及管理。

(2)日常的管理。日常养殖过程中,需注意做好如下工作:保持一定的水草量。每半个月在池中分多处采样、测量虾体体长、体重及虾胃的饱满度。定期检查维护防逃设施,同时也要防止敌害生物的危害。

(3)疾病防治。虾的疾病大多是综合性的,所以在虾疾病防治上不仅要考虑外界因素,也要考虑内在因素,这样才能更加准确找出原因,从而针对性进行防治。红螯螯虾的疾病比较少,到目前为止常见的疾病有烂尾病、纤毛虫病、肠炎病及蜕壳不遂等病害。对于以上病害我们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防控原则,每月在初一、十五前两天用生石灰消毒一次,以补充水体钙的含量,同时用大蒜素、五黄粉等拌料投喂,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平时多观察虾吃食情况和运动情况,注意检查虾体。

四、效益分析

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从事澳洲淡水龙虾繁养殖的实际情况,总结本养殖场养殖数据得出的亩收获情况如表1、表2。

表1 亩收获情况

文章图片2

表2 亩投入与产出情况

文章图片3

备注:数据来源于笔者在2015年至2017年的养殖场实际平均养殖数据,所有价格为市场旺季时平均价格。

五、体会

澳洲淡水龙虾与目前国内小龙虾相比,在规格、价格、营养价值及含肉率上均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且其上市时间也很好弥补了小龙虾市场的空缺,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特种水产品,然而其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种质退化严重、种苗供应量不足、养殖技术不成熟、营养需求不明确、市场欠规范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生产实践建议广大养殖户:

1.养殖方面 由于红螯螯虾雌雄个体长势相差较大,且大吃小严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分雌雄进行养殖以提高成活率,同时此举也可很好缩短养殖周期,提前出虾供应市场。

2. 繁育方面 应重视种虾选育和培育工作,严 格挑选种虾,并实行精细化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从原产地引种保种。

3.饲料方面 目前国内尚无标准的红螯螯虾配合饲料,因此其饲料的种类及投喂方式各异,产量也相差甚远,因此有待开发。

4. 疾病防控方面 根据目前的养殖情况分析,红螯螯虾的疾病还是较少的,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整个养殖过程中需注重水质、底质、水草、肠道内环境的管理,好的底质环境也有利于改善虾体品质及产量,另外笔者在多年观察总结中得出该虾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混养品种,养殖户也可以利用好该品种这一特点为自身增加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