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榆林山头的那座坟

 冬歌文苑 2022-08-22 发布于北京

榆林山头的那座坟

李黎||海南

对于在鱼米之乡长大的我,没想到,歌词里那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是真的,现在就在我眼前。

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我晕车晕得快熬不住了。后悔也没有退路,上不去下不来,已经离县城一百多公里,我问开车的师傅,还有多久到?师傅操着一口浓浓的陕北口音:“快嘞,快嘞!”

就这样,在翻江倒海的反胃中,我挺到了目的地。一下车,顾不上一众在门口迎接的老乡,直奔鸡圈旁边的厕所去……

我原以为,这是一趟西北的风光之旅。万没想到,变成了忆苦思甜、体验生活来了。几位一路陪着上山的当地朋友,看到我惨白的脸,脑袋不做主的样子,除了挨个问候“没事吧?”,也无能为力能做点啥,都尴尬地杵在那,我只能硬着头皮,勉强应付:“还好,还好!”

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无路可选,总不能让大家再开两个小时,送我到山下县城的酒店去。我想,也好,看看生活美不美,想想长征两万五。

四月初的陕北,高原,还很冷。

我从海南来,穿的衣服单薄,已经招架不住嗖嗖的冷风,克制着快打哆嗦的自己,抱着一大杯咸咸的开水,硬灌下去。胃暖了,心也不慌了,人也从迷糊中慢慢醒过神来。

晌午的一顿陕北农家饭,一碗粘在一起的面,他们说了三遍的方言,我也没听懂这碗食物的名字。不吃,不礼貌,矫情,城里人的嫌弃。吃,我看看灶台没洗干净的锅,黑黑的刷碗布,从一堆沾着食物残渣,还没洗的碗里,刚抽出来,涮了下水就给我端来的碗……我眼一闭心一横,吃!人家几十年能过的日子,你一天都不能忍受吗?他们一边大口咗着面,一面跟我唠着:“书记小时候是吃树皮、吃野菜的,哪有现在这日子……”

书记,就是这次,我们一行来看望的老朋友。这是他的老家,山上唯一有烟火的人家,就是这个,在他儿时住的窑洞边,前些年盖的瓦房院子。

一路颠簸的路况,甚至还有好长一段的土路,山坡边没有一点遮挡。幸亏是好天气,不知道雨雪天,这么危险的盘山路,怎么上山。看到山顶这个院子,我想,这得从县城运多少趟水泥砖瓦,费多大力气,才在山顶盖起这个房子。

吃完饭,书记领着我们,到屋后面一片林子。他指着两个大山谷之间的一片平地,密密麻麻插着的小树苗,得意地说,这是我在植树节,和村里留守的几个老乡一起种的。

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头,这在电影里才见过的黄土高原,跌宕起伏,延绵不绝,望不到尽头……因为眼前这番景象,让我对一个大山里走出去的“书记”,多了一份肃然起敬。

远眺在我眼里都长得一样的山头,他指向远方,说起儿时,每天翻过的山头爬过的山坡,十几里路才走到,六十年代这座一望无垠的大山上,唯一的一所小学。

西北的天,黑的早,七点,大家就吃了晚饭,匆匆回屋。我也只好回到给我准备的客卧,这个房子里最新最干净的房间。看院子的大爷,看出我是个城里来的姑娘,特意强调那是“贵宾房”,几乎没住过人。潮湿的屋里,昏暗的一盏小灯,透着霉味的被子,我和衣躺下。没有信号,手机没网络,无所事事,在这样已算优待的卧房里,想象五十年前,在这里长大的书记的童年。

一夜似睡似醒,迷迷糊糊中,听到外面堂屋有响声。我一看,刚五点。我也起来,想去看看早晨的大山,走一走。

书记一看到我:“丫头,怎么不多睡会?”

我笑了笑:“睡得早,醒了。您这么早,做什么去?”

“马上清明,给奶奶和父母上坟去。”

我没多想:“陪您一起去吧。”

他没吭声,算是默应。

我们前后走着,他一米八几的个,六十多岁了,但步伐矫健,我只好一路小跑跟在后面。走了有两三里路,我都跑得微微发汗了,刚好暖一暖。

在一个小土路旁,他说:“到了。”我随着他,在一片杂草堆里,看到了三个不起眼的小坟头。不仔细看,根本不会发现,杂草丛生的土里,埋着的小小的牌位。

他一边徒手薅着草,一边和我小声叨叨着,母亲在他五岁那年就走了,父亲在西藏工作几十年,落地归根,和母亲葬在一起。

看着他,摆上水果,摆上点心,蹲下来,把火纸、元宝,准备的各种纸钱,分别在奶奶和父母坟前点燃。我默不作声,也把纸钱送进小火堆里。大概被火熏的,也大概是半个世纪前,他们一家在这片土地留下的回忆,我看到他眼镜后面,悄然流下了两行热泪。

我第一次看到,已经年过六旬的、平时底气十足、不苟言笑的书记,一边添着纸钱,一边哽咽着,轻声细语说着,你们都好好安息,孩子们都好……我也被勾起,妈妈走了好几年了,在她本正值壮年时,离开了我,突然绷不住,哇一声嚎了起来。

这种本能的情感共鸣,让我对他多年的敬畏感,变得亲近了。他和天底下所有子孙一样,不因为身份职位,丢了中国人骨子里深厚的尽孝和祭祖的传统。火快灭了,他扑通跪在地上,给奶奶、父母,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也一样,给长辈们磕了头……

在回宅子的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他背着手,慢慢踱着步,像一边在回想着什么,一边抬头看看远处的山。

那是他儿时每天遥远的路,他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能从大山里到遥远的首都;他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再回来,已经是六十多,近黄昏的年岁了。

这片山,承载着曾经那个少年走到山下镇里上学的愿望。这片山,承载着全村百姓曾经的殷殷期盼。谁也想不到,这山头的小村里,出了一个比县长还大得多的,在他们眼里天大的官……看着他瘦削高大的身影,看看这一片沧桑又连绵的山,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找不到什么词,能形容此时,我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和脑海里千头万绪的画面……

回到宅子里,大家已经准备好早饭,问我一早是不是陪着书记散步去了,我点了点头,没有再说其他。

再次端起那口碗,喝着一口小米粥,觉得这小米香甜无比……

下山的路,没有那么颠簸,不知道是心情舒展了,还是天更开阔,在艳阳高照的蓝天里,回头望一眼,无边无际的山脉,不知道下次,会不会再来看看,大山山头黄土里的“他们”……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黎,祖籍江苏连云港,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EMBA。曾在海口电视台工作,现任海南博斯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江苏商会副会长、海南省江苏商会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海口市朗诵艺术协会副主席。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